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333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工业、交通 | 主题(二) | 公路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公路,提案,建议 | 分类词 | 交通,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交通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出行更为快速、便捷。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潘俊悦、姚裕庭 |
标题 | 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一、提案理由: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交通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出行更为快速、便捷。但近几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依旧在安全生产领域占比较高,预防和降低交通事故伤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不够。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对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了解不够全面。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标准不统一。目前,由于交警与交通部门的管理依据、管理标准不同,而道路的建设标准与实际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使得对安全设施投入及标准掌握幅度也不一致。同时,由于隐患整改涉及多部门,相互联系不够,导致隐患整改力度不统一。 二、具体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多部门联合开展宣传工作,属地政府、交通、交警、宣传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有机统一,传递交通安全理念,营造平安出行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多渠道、多途径不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增强企业、车主、驾驶员和群众安全文明出行意识;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围绕老年人、学生等群体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适时开展情景式、互动式、体验式宣传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了解违反交通行为带来的严重危害,培养良好交通安全习惯的养成。(二)进一步营造齐抓共管的局面。要优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既要督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合整治机制,逐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深入推进执法部门联勤联动,整合执法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效有序、运转顺畅。要强化道路交通安全人员、经费、设施等要素保障,对排查出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确保整治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执法活动。加大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把交通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危险品运输、客运企业安全检查,尤其是对驾驶员身体健康、用药等情况的检查,警惕重点人群的“病假”“药驾”。 |
承办单位 | 公安局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 第233号提案的复函
潘俊悦、姚裕庭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交通运输局、教育局、融媒体中心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两位委员对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我市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尤其针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瞄准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宜兴样板”、形成农村道路建管养治“宜兴标准”、固化农村道路安全管控体系“宜兴模式”的总目标,全面排查风险隐患,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开展农村道路交通专项整治行动等系列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0人,同比下降57.14%,为全年亡人数下降创历年之最打下坚实的基础(去年宜兴亡人数同比下降45.1%)。今年,我们继续延续去年相关做法,持续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1-4月份,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0人,同比减少12人,下降28.57%。 (一)高起点谋篇布局找准破题“法子”。针对宜兴道路里程长、安全基础薄弱的实际,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找准综合治理的路径和方法,形成强有力的攻坚势头。一是党政同力。市委书记封晓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小坚亲自担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先后多次牵头召开专题研讨分析会、现场办公会,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围绕宜兴道路交通现状和问题短板,逐项研究落实整治措施,确保我市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二是上下同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张清单、四个重点、五项机制”为主体的《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通过召开全市誓师大会,各部门、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动员部署会,快速将“市镇村”三级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要求上来,迅速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合力。今年,我们又制定了《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深化提升工作方案》,并于2月23日召开全市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明确了30条县道和51条镇村道路整改任务。三是全域同标。针对我市各镇(街道)在隐患整改过程中随意性大、缺乏统一手势、整改不规范的实际,邀请公安部交通科研所、同济大学以及华设、苏交科等专业交通科研团队赴宜调研指导,建立绿化管护修剪、路灯建设、道口搭接、平面交叉口提升、公交停靠站设置等建设、养护、管理、治理一体化标准,形成《宜路平安—宜兴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实用指南》《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宜兴实践》,方便各乡镇在隐患整改过程中照图施工。此外,我们还制作了《执法一本通》,统一交通、交警、城管执法手势,有效提升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 (二)高标准综合施策用好破题“方子”。围绕“路、人、车、企”等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有效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坚持排查隐患“零遗漏”。全面梳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7大类29项“大清单”,滚动排出2批次安全隐患“小清单”共计6091项,落实专项资金1.96亿元,建立整改任务“周清单”推进机制,确保整改措施、部门、责任、资金、时限“五明确、五落实”;全力推动2批次6条示范路创建工作,全面实施设施提档、管理提标等综合整治提升措施,为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提升树好样板。今年,我们又启动30条县道、51条乡道交通安全示范提升行动,拟整改4160个点位,已完成整改任务1797个,整改完成率为39%。二是坚持源头治理“零死角”。实施“两客一危一校一货”等重点车辆驾驶人源头隐患“清零”,加强背景审查、准入管理和预警防范,清理涉及刑事处罚、驾驶证一次性记12分、驾驶证吊销等违法记录未处理人员;开展营运车驾驶人职业健康体检,加强对驾驶人吸毒、患有精神病或职业禁忌症等驾驶员管理;针对“4.14”涉路施工路段交通事故,全面排查涉路施工工程,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明确施工路段安防设施标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专项整治以来,停业整顿企业11家,开展职业驾驶人背景调查1728人次,建议调整问题驾驶人岗位5人,引导注销精神病人驾驶证16张,处罚制止违法占道施工6起。三是坚持执法打击“零容忍”。整合公安、城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力量,加大对工程运输车、大型货车等重点车辆的治理力度,启动非标三、四轮电动(燃油)车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电动车经营单位1689家次,立案办理销售伪劣产品案件21起,查扣非标电动三、四轮车7915辆次。依托交通指挥中心技术支持,采取大数据+特勤班机动执法的模式,严查涉牌涉证、超限超载、“三超一疲劳”、酒醉驾、飙车炸街等违法105万余起,办理非法营运、两客一危等行政案件629起,拘留违法驾驶人435人,醉驾刑事打击592人,形成严打严管的高压态势。 (三)高品质务实求效拓宽破题“路子”。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举措,强力推进村企自治,全面营造共治共享氛围。一是问需于民。通过问卷调查、抖音论坛群众举报、12345来电来信反映等方式,听取基层群众对非标车辆整治、机非分离改造、道口搭接、非标车置换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制定更加高效、更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优化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方式,相继推出801路免费旅游公交车和30辆旅游出租车,在镇村公交全覆盖的基础上,新增公交车辆14辆,新辟农村线路10条、优化公交线路8条,有效丰富群众出行方式。二是探索共治。在全市130个村、421家企业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分别纳入“村规民约”、“厂规厂约”内容,将道路交通重点违章违法与村民福利待遇、企业员工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在杨巷镇、周铁镇、官林镇等13个镇(街道)累计 16个村(社区)探索开展零散耕种土地流转为集体经营,减少耕作半径,降低交通安全风险。扎实推进村(社区)内部道路区域交通微循环改造工作,选取主干道沿线的13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建设,降低群众参与主干道交通的频次。组建村级、企业交通安全劝导志愿者队伍,每天早、中、晚3个高峰时段深入主要村道口、中小学校、集市、大型企业周边道路,主动劝导、制止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有效补齐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薄弱短板。三是多维宣传。针对老年人群体,利用宜兴方言制作音视频,编排音乐快板,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交通安全知识更加入脑入心。针对外来务工群体,通过交通安全宣传进车间、进食堂、进办公区等形式,用好碎片化时间,提升宣传实效。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组建“少年交警队”、建立实践基地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实践、“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努力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全社会”的效果。邀请在宜名人、在外乡贤拍摄交通安全公益宣传视频,发挥好示范传播效应。整治以来,开展“美丽乡村行”等宣讲活动62场次,依托多平台、多载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1000余条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举措被《新华日报》《人民公安报》《江苏法制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登报道158条次。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举措、提炼工作战法、固化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提升我市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努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坚持以联动共治为推动。依托道交委平台持续推动落实基层党委政府主导、行业部门主管、运输企业主体的“三个责任”,着力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紧盯安全形势严峻的乡镇(街道),在采取约谈、通报等手段的基础上,采取帮扶指导、力量支援等形式,最大限度凝聚全市可用力量,确保全市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继续推进交通管理属地化改革,全面推进交警中队和派出所“职能融合、所队共治”,做实派出所参与交通秩序管理、源头监管、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等职能职责,不断充实交管专业力量,打通基层交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两站两员”、“一村一辅警”建设应用,推动劝导员、网格员、交通辅警等力量融合发展、职能扩充。 (二)坚持以道路治患为基础。树牢“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类隐患”理念,聚焦典型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狠抓类似风险隐患排治,特别是紧盯国省干道穿村过镇路段、农村平交路口、马路市场等高风险路段和“村村通”客运、校车、务工人员集中出行线路,重点检查路面标线、警示提示标志、交通诱导设施、爆闪灯和照明设施等情况,发现缺失、损坏等风险隐患,迅速采取措施整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秉持“高效实用”原则,通过拉警戒带、定点值守、喇叭喊话等“短平快”的临时性土办法,尽力管控风险。 (三)坚持以源头风控为重心。聚焦复工复产、稳定经济大背景下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对问题多、隐患大的“两客一危一货”企业,强化联合约谈、重点督办、限时整改、行政处罚等措施,尤其是事故多发、交通违法记录较多的高风险运输企业,牵头行业主管部门上门“开小灶”,建立“一企一策”举措,严防不合规车辆、人员上路运营。持续加强非标三四轮车综合治理,落实分区销售、车型告知等措施,探索车辆违法改装、拆除限速装置等行为的源头治理措施,确保合法出门店、合法上道路。精准管控重点人的源头风险,开展事故当事人轨迹回溯调查,精准掌握事故多发群体的不文明交通习惯,实施滴灌式精准宣传,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大力实施以案示警,聚焦重点驾驶人开展典型事故警示教育,用好运输企业记分管理、行业退出等机制,定期向社会曝光“交通违法王”、终生禁驾人员、“黑名单”企业,让广大交通参与者受到教育。 (四)坚持以路面管控为关键。优化勤务部署,紧盯易肇事肇祸的重点时段、路段、车辆、违法,加强针对性执法检查和教育劝导,坚持把有限警力装备向事故多发的凌晨、傍晚时段和国省道穿村过镇路段倾斜,做到“什么时段事故突出什么时段警力最多,什么违法肇事突出什么违法查处最严”,最大限度发挥警力效能、提高执法震慑。纵深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主动发起集群战役,开展区域联合整治、异地用警、警种协作、重点值守等,加大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力度,形成高压严管态势,切实打好事故预防“主动仗”。持续强化科技支撑,综合运用路面监控、缉查布控、重点营运车辆GPS动态监控等系统平台,严查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违禁行驶、危化品运输车违反限时禁行规定、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组织路面执勤民警拦截处罚,提高查处准度。用好联合执法、联合惩戒机制,对超限超载、非法改拼装、非法营运等严重违法一律实行“零容忍”,落实好“一超四罚”、“黑名单”驾驶人、“高风险”企业等刚性举措,确保打到痛处、打出震慑。 (五)坚持以宣传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探索建立宣传讲师团,常态化深入农村、企业开展宣讲活动,让交通安全常识在农村地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一老一小”为宣传重点,多渠道多形式教育引导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针对大中型客货车、校车驾驶人等特点,创造条件组织模拟危险环境驾驶、交通事故处置演练等交通体验活动,提高重点驾驶人针对恶劣天气、突发情况等的应急处置能力。善于运用新的载体和手段,依托抖音等平台,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互动,进一步掌握民意,问计于民,更好地动员社会和群众参与交通安全治理,开创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局面。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钱志强,87977310。
宜兴市公安局 2023年6月5日
|
答复时间 | 2023年0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