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污水纳管监管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319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主题(二)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生活污水,农村,提案,建议 | 分类词 | 环保,农业,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截止2022年底,我市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598个,太湖一级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周边、国省考断面周边农村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自然村污水治理覆盖率达90%,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姚建忠 |
标题 | 关于加强农村污水纳管监管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一、提案理由:
政府推进农村实施污水纳管建设工程,本是一件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增农民幸福指数的实事工程,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引发了多数农民群众的不满,主要表现为破路埋管的道路没有恢复原样,修补粗陋,导致原本美观的道路高低不平,与村庄环境极不协调,相关管道设计不合理,不科学,时有发生管道阻塞,满溢进鱼塘、菜地、沟涧等现象,多次联系施工单位却迟迟不到,原因主要为分包单位多,相互推诿、扯皮,将原本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政策做偏了,从而引起群众的抵触情绪,需引起各方重视,为此建议。 二、具体建议: 1、成立由市职能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的污水纳管工程建设的专门领导小组,对工程的设计、施工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并要吸纳当地地方政府、行政村、村民小组代表共同参与监督,听取意见,力争做到最优化。 2、污水管道发生故障时需立即责成相关施工单位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修,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3、今后的污水纳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时,需属地政府、村委会及村民小组、群众代表现场签字确认,不留后遗症。 |
承办单位 | 公用事业局 |
答复内容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截止2022年底,我市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598个,太湖一级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周边、国省考断面周边农村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自然村污水治理覆盖率达90%,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情况 2017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污水提升扩面工作。在设计阶段,由于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面广量大,大部分农村缺乏精准的地形图和地下管线图,设计单位实地踏勘管线线路,与镇、村一起全面排查、核对,优化设计方案,最大程度提高设计精准度。在施工阶段,为切实保证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和监管体系,依托审计、监理等力量,定人定区,全面抓好管材、设备质量管控,注重加强开挖、管井安装、回填等关键工序监管,并强化安全文明管理,及时做好路面修复、损毁设施恢复等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在验收阶段,要求项目公司与属地政府进行交叉验收,项目公司实施的村内主管网工程,在投入商运前,要求镇、村、农户签字确认,属地政府实施的出户工程,要求项目公司和第三方验收机构盖章认可。通过交叉验收,确保各方验收工作不走过场。 二、农村污水治理运行管理情况 一是组建专业队伍。按照农村污水特许经营协议,农村污水治理完成后,由PPP项目公司负责运维。项目公司组建了专业队伍,健全了管理制度,保障宜兴农村生活污水设施长效运行。二是建立农村污水信息化管理平台。由项目公司建立农村污水物联网感知系统,实现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点及纳管泵站的实时监控,保障高效智慧运维。三是加强项目运行监管。为实现农村污水的长效管理,保障农村污水设施稳定达标运行,我局牵头建立了较完整的考核监管体系,考核PPP项目公司是否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收集管网是否正常运行,设施设备是否稳定运行,特别是考核收集的农村污水浓度、排放的出水水质等指标,由各属地政府做好辖区内农村污水的运行监管考核,我局做好统筹工作,并依据考核结果支付服务费。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方面,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扩面工作。依据村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实际需求,年内计划实施70个自然村新改建工程,实现行政村治理全覆盖,自然村治理率达91%。后续,将结合乡镇实际需求以及上级考核要求,适时实施剩余自然村污水治理工程。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污水常态化运行考核。目前,全市已有近2600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将加强对已建设施常态化运行效果进行监管考核,依托目前已建立的市、镇、村、村民四级联动的“网格化”巡查管理制度,统筹属地政府做好农村污水的运行监督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支付运行服务费。同时充分利用农污智能化监管平台,提升农村污水治理科学化、智慧化运维监管水平。 |
答复时间 | 2023年06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