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46:24    浏览次数:112798952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354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卫生、体育 主题(二) 卫生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医疗,提案,建议 分类词 卫生,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疗机构较少。目前只有宜兴市人民医院1家具有互联网医院资质,中医院正在申请中。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标题 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建议
建议内容 提案内容: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国各地出现一轮高峰,就医人员的迅速增长给医疗系统、医疗资源带来了猛烈冲击,患者在某个时间段的集中就医更有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导致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而互联网+医疗线上诊疗能为群众提供疫情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承接并分流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降低了线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形势下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目前我市智慧医疗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但实际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有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疗机构较少。目前只有宜兴市人民医院1家具有互联网医院资质,中医院正在申请中。 2、线上诊疗医院之间的联通功能不够。各个医院还是各自为政,市级医院的互助联通平台未搭建,与市外医院的链接诊疗体制机制有待探索。 3、目前开展的业务量并不是很多。从目前人民医院开展的互联网业务量来说并不是很多,群众的知晓率和接受度较低,宣传力度不够。 为此建议: 1、加快布局“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一是提升数量。鼓励全市有条件的医院尽快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申请互联网医院资质,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二是整合资源。牵头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统一入口,汇聚全市所有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三是拓展功能。探索依托医共体建设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区医院实现互助联通,运用远程医疗处理一些疑难杂症,力求满足群众多样性的医疗需求。 2、推进完善“互联网+”诊疗配套服务。互联网医院主要针对大量的复诊患者,在网络就医过程中推进医保在互联网+医疗服务中能进行线上实时报销和支付功能,以及实现线上药物配送到家等服务,真正足不出户完成便捷医疗全过程。 3、注重建立“互联网+”诊疗管理和激励机制。一要对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要实行严格的流程管理,规范网上诊疗行为;二要建立以主任医师为核心的诊疗团队,提升网络诊疗群众的信赖度;三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参与“互联网+”的积极性,在职称晋升、补助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 4、全面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宣传引导。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患者充分利用网上导诊和预约服务,特别是复诊病人学会充分利用医院的互联网问诊功能,鼓励在网上进行咨询问诊。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互联网医院的知晓率和点击率,充分把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利用起来,从而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潮的冲击。
承办单位 卫生健康委员会
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市城运中心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认为,你们的建议非常切合当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理念,对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疫情的爆发,也体现出互联网医院在特殊时期的重要性和便捷性。

      一、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委采取了多项举措。

全力打造智慧健康场景

全力打造一套集创新就诊、治疗、投诉、监管于一体的城市医疗中枢,建立融合、共享、安全、高效的卫生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医疗服务初具规模。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服务门户,目前通过“宜兴健康云”公众号,12家二级以上医院和14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已实现线上(健康云)、线下(自助机)的挂、缴、查服务,并可在线医保结算。截至目前,“宜兴健康云”公众号的关注量达到72万,共完成线上挂号4.64万人次,线上缴费(门诊缴费+核酸)106.6万人次,缴费金额达844.19万元;对接自助机数量127台,使用次数20.81万次,交易金额达到978.3万,平均单笔金额94.8元,收集处理意见投诉2516条。同时,对接智慧城市“看宜兴”APP、无锡E家APP、宜兴农商银行APP,同步提供智慧健康服务。二是疫情防控再添助力。上线预检分诊电子流调系统,为就诊病人提供预检分诊服务,医生可在线审核病人流调信息,避免病人聚集,且可有效便捷归档预检分诊信息,截至目前已完成67.99万条数据归档。为应对核酸小屋收费问题,依托智慧健康平台快速开发二维码支付功能,解决了退费、对账、开具电子发票等基层医院痛点问题,有效节省基层医院人力支出,截至目前共计收费104.62万人次、418.46万元。为响应疫情防控首诊负责制工作,开发单管核酸收费二维码供各基层卫生院使用。在今年一月份疫情期间,紧急上线包括发热门诊、急诊查询、新冠问诊、发热诊疗地图等多个互联网诊疗服务,可在线同时查看各医疗机构门急诊候诊人数、预计等待时间、平均诊疗时间等内容,患者可在线选择候诊人数少的医院就诊,减少候诊时间,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涉疫纠纷。

各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创新建设

各医疗机构为响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为实现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各自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建设方向。二三级医疗机构:人民医院作为我市规模最大,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医疗机构,一直致力于探索信息化协同发展的目标,并于2020年正式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可为广大群众提供在线复诊、图文诊疗、线上缴费、药品配送等服务,2022年度共计开展挂号363人,缴费处方33笔,处理投诉4起。中医医院作为我市两家医共体龙头单位之一,于2023年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并积极探索医共体共享药房方案,和五院实现中药房共享,解决医共体成员单位繁琐的中药管理过程,保证中药质量和品种品规更齐全,目前已成功出具处方百余例,系统试运营成功,下一步计划将该模式推广至医共体其余成员单位,为我市中医药发展事业增添亮色。其他二级公立医院依托宜兴智慧健康平台开展互联网医院服务,预计年内可在和桥医院试点成功。基层卫生机构:“移动家医”实现居家健康管理。通过移动一体机实现上门随访,为老年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一站式家庭医生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等基础服务,让老年人居家就能享受完善的基层公卫服务,目前已下发215台一体机至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旨在解决慢性病人复诊配药不方便、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效率不高以及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不均衡等难题,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数字化改革向基层延伸,打通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信息共享互认需进一步畅通。远程多学科问诊、远程阅片等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二是互联网诊疗服务还未完全闭环,堵点主要在医务人员不足、药品配送等。三是老百姓对互联网诊疗的认可度不高。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速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根据《宜兴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宜发〔2022〕2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家庭签约、分级诊疗等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门户,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基于互联网医院,开展精准上转和下转服务,实现分级诊疗,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为患者提供便利。基于统一的配送平台,完成药品配送。“看宜兴”APP作为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新闻咨询服务统一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同步提供相应服务。

    二是实施智慧健康二期建设。打造“医生在线”,实现住院医生可以随时随地管理自己的患者,并整合抗生素审批、危急值管理、语音电子病历、病历分享、远程讨论等功能,极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能;打造“管理在线”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做到一步建设、全城共享的应用生态,提升健康资金产能,助力发展健康创新应用。驾驶舱实时监管医疗核心指标,即时掌握城市大健康“第一数据”,在服务效率、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三是推进医共体信息化项目建设。整合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区域MDT多学科远程会诊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三大医技中心。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加强全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媒体,加大对辖区内互联网医院的推广力度,引导群众认知,培养就诊习惯,不断满足群众高效便捷的就医需求。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王苏书,电话:13739116604。

 

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31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