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度推进针对老年人、特需群体开展特色帮扶医疗服务”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349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卫生、体育 | 主题(二) | 卫生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老龄问题,医疗,提案,建议 | 分类词 | 民政,卫生,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失能、高龄、空巢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母婴、慢性病等特殊人群的护理需求也不断扩大,老年人、特殊人群的长期照护已成为老龄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
标题 | 关于“深度推进针对老年人、特需群体开展特色帮扶医疗服务”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一、提案理由 老年人、特需群体由于年龄因素、身体因素、家庭因素,导致需求医疗服务时,因为长期卧床、行为失能等因素,使得到医院检查就诊的诸多不便,特别是例如导尿管更换、褥疮换药、灌肠通便、或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等需求时,迫切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开展为民便民的特色帮扶医疗服务活动。 1、由于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作为“全国长寿县市”,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占比也高,老年人在各项身体功能机能方面往往存在某些问题,需长期护理,或检查治疗,比如尿潴留、便秘、褥疮、或肢体僵硬麻木等,需长期引流或功能恢复治疗,但也不必要长期住院治疗,可以进行家庭护理。 2、慢性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后遗症、工伤职业病后遗症等一类患者也占很大的数量,如果能得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特色上门医疗服务,很大一部分病人不必长期住院,占用住院医疗资源。 3、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某个年龄段的老人子女少或已失去子女、或从来就没有过子女,导致行动不便时,无人照顾,进出医院很不方便,而有时需要的却是很基本的初级医疗服务或指导,而目前这些工作却有点缺失。 二、具体建议 1.政策支持、支撑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我们医疗卫生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为老年人、特需群体提供特色帮扶医疗服务活动开展得不如人意的原因,事实上除了医疗卫生资源紧张的因素外,面临的法律风险,更是被大家所顾忌的,医师依法执业场所局限性的问题,一直束搏了卫生医疗服务活动的机动灵活性,在得到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合法解读和有力支持支撑后,更有可能把为民便民的上门、特色医疗服务办好办扎实。 2.建立专门、专业队伍 基层各级医疗机构,在保证日常医疗业务活动的同时,安排合适专业人员,按功能需要组建相应的团队,针对适合家庭护理的老年人、特需群体进行移动上门特色帮扶医疗服务活动,减轻家属的负担,减少家庭的压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例如某个家庭护理的病人需要更换导尿管,不需要把病人从家中送到医院,排队等医师,换好了尿管搬到车上再运回家,再搬到床上躺下这么一个大过程了,而只需要电话和医院预约,医护团队准备好器械上门换一下,支付适当费用就完成了。 3. 建立长效监督评价机制 上门、特色医疗服务需要建立长期监督评价机制,涉及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重要工作,让人民满意是最高目标,建立服务星级评价机制,推选医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政治素养硬的同志担任成员,不断创新优质服务手段,提高我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
承办单位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 第146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深度推进针对老年人、特殊群体开展特色帮扶医疗服务”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失能、高龄、空巢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母婴、慢性病等特殊人群的护理需求也不断扩大,老年人、特殊人群的长期照护已成为老龄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今年4月起我市创新推进失能人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家庭病床”相融合的医养新模式,为中、重度失能人员提供包含基础护理、康复、中医、指导评估服务项目的“家庭病床”服务,简单来说,“家庭病床”就是把病床从医院“搬”到居民家中,让居民在家“住院”,医务人员定期上门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服务,在其家里开展康复训练和指导,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尤其适合诊断明确、病情稳定、行动不便又能在家里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的中、重度失能患者。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家庭病床”建床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可纳入医保报销,且建床期间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标准享受医保待遇。截至目前,全市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开设家庭病床服务,已为30名有需求患者成功建床,得到患者、家属及周边群众的普遍好评。 前阶段工作情况 (一)在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方面,我市组建了2000余人参加的600个团队,建立机构外家庭医生工作室50多个,同时透选指派二、三级医院200余名专家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能力支撑。 (二)在创新项目服务方面,全市投入1000余万元发放移动家医背包618个,让签约对象在家里能享受到血尿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以及随访管理、医保结算等服务。 (三)在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方面,全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为中、重度失能人员提供基础护理、康复、中医、指导评估等,通过打通医保结算通道开展上门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减轻了群众负担。 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超过59万人,占常住人口46%,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6%。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阶段,针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委将进一步织密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致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托基层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公立护理院的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融合发展,充分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一是完善帮扶医疗服务政策。将制定更多的医疗服务政策保障老年人、特需群体提供特色帮扶医疗服务活动开展,在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合法解读和有力支持支撑下,把为民便民的上门、特色医疗服务办好办扎实。 二是扩大帮扶专业队伍。基层各级医疗机构,在保证日常医疗业务活动的同时,更多地安排合适专业人员,按功能需要组建相应的团队,针对适合家庭护理的老年人、特需群体进行移动上门特色帮扶医疗服务活动,减轻家属的负担,减少家庭的压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建立长效监督评价机制。上门、特色医疗服务需要建立长期监督评价机制,涉及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重要工作,让人民满意是最高目标,建立服务星级评价机制,推选医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政治素养硬的同志担任成员,不断创新优质服务手段,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吴政,电话:87980419。
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25日 |
答复时间 | 2023年06月0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