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鼓励小学生参加农业实践活动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393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科技、教育 | 主题(二) | 教育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学生,提案,建议 | 分类词 | 教育,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实践则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知农、爱农、学农的重要途径。 |
案别 | 市人大建议 |
主提人 | 华健、唐玉婷、张良 |
标题 | 关于多鼓励小学生参加农业实践活动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当前小学生学习普遍紧张、时间紧凑,加上家长也普遍工作繁忙且担心各类安全隐患,导致很多小学生没空去了解农业实际,一些城市小孩子甚至五谷不分,韭菜、麦苗难辨,也无法体验粒粒皆辛苦,农业实践体验较为匮乏。为此建议: 1.根据各类农业作物、果实、蔬菜等季节规律(也可考虑按大棚作物)至少每个季度组织1次小学生去亲身实地学习和体验、亲近大自然、喜欢大自然、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开阔眼界。 2.由老师领导,可动员有条件的部分家长参与,最好再策划些动手活动或现场竞赛,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 |
承办单位 | 教育局 |
答复内容 |
华健、唐玉婷、张良委员: 你们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多鼓励小学生参加农业实践活动”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实践则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知农、爱农、学农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小学生学习状态紧张、时间紧凑,缺少了解农业实际的时间;家长忙于工作且担心各类安全隐患,很少有机会带小学生参加农业实践体验;农业实践课程活动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教师专业指导。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为推进小学生参加农业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完善顶层设计,注重活动指导。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义务教育段,小学、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课;普通高中不少于6个必修学分;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总课时中,安排相应时间采取农业实践、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目前,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已开发《我是采茶工》《我是陶艺师》《我是小导游》《我是环保卫士》等与农业实践相关的课程。 2.有机融合课程,注重课程育人。中小学以科学、生物学、化学等课程为重点,将学农类实践课程纳入学习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指导学生通过栽种盆栽植物等,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结构。初中生物学课程引导学生对草地、池塘、农田等开展研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化学课程让学生知道酸碱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历史课程讲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让学生感受我国作为多种作物起源中心的自豪;地理课程通过讲授气候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引导学生按照“环保花盆”等设计方案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深化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增强环保意识。此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荐3-6年级开展“来之不易的粮食”主题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种类,树立爱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实践育人。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三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要求小学生初步体验种植、养殖等简单的生产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中生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高中生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职业院校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普通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等,提高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注重活动育人。我市已有劳动教育基地17个,其中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是综合性劳动教育基地,其余16个是单项性劳动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年总接待人数约7万,基本满足我市小学4年级以上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基地结对校外资源,结合团队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种植、饲养等劳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全市“行知大学堂”等社会实践基地,每学年组织1-2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农业实践、研学旅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农事劳动体验中增强知农、爱农、学农意识提升社会责任。 三、着手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强专业师资建设。我市现有劳动教育专业教师551名,其中小学7名,初中11名,高中27名,中职506名;兼职教师329名,其中小学112名,初中69名,高中16名,中职132名。劳动教育师资建设虽有一定基础,但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相比还有距离。下阶段,一是对外积极争取,与人社、编办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增加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专业人才数量。二是内部挖掘潜力,通过外请专家授课和组织外出培训两种方式,快速提升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师资水平;再组织全市各中小学、职业学校及各劳动教育基地,开展传帮带教师培训,力争尽快解决各学校及劳动教育基地师资不足难题。三是凝聚社会资源,鼓励学校与社会组织、经济合作社、企业等单位合作共育,有计划地组织专家、能手到学校授课,或按时令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实地参观、参与各类劳动活动。 2.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支持各乡镇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农业劳动实践、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学校根据各类农业作物、果实、蔬菜等季节规律(也可考虑按大棚作物),至少每个季度组织1次学生去实地学习和体验农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土地、农耕文化的亲近和热爱之情,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丰富农业实践内容。开辟校内劳动基地,依托校内现有资源,开辟“责任田”“林场”“养殖场”“无土栽培植物园”,吸引鼓励学生在校内自主参与农业实践。积极开展农业实践展示、竞技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建立农业实践成果展示平台,校内农业实践从学校层面进行总体安排,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开展成果评比。各中小学设立校园多彩实践节,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与学校科技节、艺术节等统筹整合实施,由劳动教育教师领导,可动员有条件的部分家长参与,通过动手活动或现场竞赛,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闵祝伟,电话:87983303。
宜兴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4日 |
答复时间 | 2023年07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