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价值观、职业观教育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389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科技、教育 | 主题(二) | 教育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学生,提案,建议 | 分类词 | 教育,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案别 | 市人大建议 |
主提人 | 徐鹏程 |
标题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价值观、职业观教育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因此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需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道德引导尤为重要。正因如此,近期合肥庐江中学演讲事件在网上引发持续舆论,正反映了广大群众对毒害未成年人思想的极度愤慨。然而,从当前我市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德育工作固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老师政治意识淡薄,授课时随意夹带私货,发表与授课大纲无关的言论,兜售稗官野史、小道消息,传播拜金、腐化价值观,甚至发表反动言论,非常不利于未成年人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2、《道德与法治》《劳动与技术》实际是对中小学生成长非常有价值、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授课老师基本为主课老师兼任,占用课时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班级的《道德与法治》《劳动与技术》课程实际仅存在于课表上、上级检查时以及参加手抄报比赛时。 3、职业启蒙教育仍然缺位,中小学生普遍处于学校-家庭-学校的封闭环境中,对各类职业没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容易被周围的片面看法左右,形成单一价值判断甚至是唯金钱、唯物质的职业观,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进而影响今后的升学、就业甚至整个人生的发展。 为此建议: 1、教育部门及各中小学要切实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文史政类老师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建立中小学课堂授课内容的摸底抽查和监督机制,建立落实不良授课行为的举报投诉机制和问责机制。 2、实实在在把《道德与法治》《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好开足,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当选取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佳的老师担任《道德与法治》《劳动与技术》的专职老师,探索建立相关课程教学效果的监测机制。 3、加强中小学的职业启蒙教育,定期组织、精心策划“走出校园、走进各行各业”、“家长进校园介绍职业”等类型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各种职业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不同职业、认清自身特点,树立尊重每一种职业、以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职业观。 |
承办单位 | 教育局 |
答复内容 |
徐鹏程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价值观、职业观教育”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青少年学生价值观、职业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是学生日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市学生价值观、职业观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从学校层面看,缺乏系统性课程和相应的专职教师配备,德育活动实践不够规范,目标指向不明确,偏于碎片化,导致活动和课堂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从学生实际情况看,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想容易受到网络等不良信息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形成单一价值判断。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为加强学生价值观、职业观教育,我们推进了相关工作: 1.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在各学校各单位党组织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和解决措施。加强对校内意识形态的抽查,定期分析研判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市委教育工委报告。 2.深入推进师生主题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多措并举教育提醒全体教师规范课堂言行尤其是网络言行,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进一步传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依托共青团、少先队建设,突出爱党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主题,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参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活动、“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寻访活动、学史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绘画比赛活动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3.加强学生道德法制和劳动教育。配备优秀的道德和法制辅导员教师,加强对学生法制、道德教育,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及时、正确加以教育引导。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学校每周设立一节道德和法制教育专门课程,同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义务教育段,小学、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课;普通高中不少于6个必修学分;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 三、着手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人社、编办等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增加学校道德法制、劳动教育课程专业人才的数量。 2.加大校内道德法制宣讲力度。经常性邀请先进楷模和法律专家,为学生讲解新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先进典型报告及法律法规知识、典型案例分析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控力,抵制不良诱惑。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他们经常性讲述身边好人好事,分析判断是非、对错。 3.加大校外劳动基地建设力度。由教育局牵头,每年认定、考核一批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进行劳动实践锻炼。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持续的、丰富多样的资源支持,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实现学校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健康发展。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张旻,电话:13961582790。
宜兴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4日 |
答复时间 | 2023年07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