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三线”整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382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主题(二)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乡镇,建设,提案,建议 | 分类词 | 城乡建设,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三线”杂乱不仅影响农村环境面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历史遗留形成的“三线”违章交越和搭挂问题,亟待集中治理、“三线”合一,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乡村面貌。 |
案别 | 市人大建议 |
主提人 | 王美兰 |
标题 | 关于加强农村“三线”整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已取得了扎实成效,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升,然而日益增长的居民用电量及通信网络需求量使得乡村“三线”问题突出,急需相关政府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目前,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乱拉电线、网线、电话线等现象,一方面,影响村容村貌,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杂乱无章的线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环境面貌的美观。不合理的杆线架设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危及农村道路车辆通行安全与行人安全;另一方面,影响工作推进,造成资源浪费。在新农村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旦需要移杆、理线往往涉及部门多、协调难等问题,旧线没有拆除,新的线路又已经拉进农户,常常一家有好几条弱电线路进户,重复建设造成了线路、线杆等通讯设施和耕地的浪费。 针对“三线”问题,我们建议如下: 一、集中治理 针对历史遗留形成的“三线”违章交越和搭挂问题,建立“产权归谁、责任归谁”的原则,联合各线路产权方进行现场确认并制定整改计划。对行政村、自然村和主干道公路沿线线路杆线开展调查,摸清情况,由所涉及各产权方对自己管辖的杆、塔、线路负起整改责任。对于宜兴供电局及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4家电信运营企,共五家“三线”产权单位,要发挥统筹作用,联合整改,分期分批,落实到位。 二、“三线”合一 优化线路走向,重点整治农村通信进户线、电视网络线的违章交越与搭挂,消除私接乱拉、借杆架线、跨房连接、废弃杆线残留等影响村容村貌和安全的现象,采取入地、入管、贴墙、捆扎、并线等方式,统一梳理,集中架设,确保管线整齐、美观、安全,使乡村面貌进一步提升: (1)电力线整治由电力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对搭挂在电力线的,存在安全距离不够等安全隐患的其余线路,必须挪移规整,达到安全要求。 (2)对于影响农民耕作、存在安全隐患、布局不合理等现有的“三线”杆路,予以全部拆除,并重新科学规划线杆走向。 (3)规整过程中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需改建或新搭建线路,应采取同一路由,并共建共享。 (4)规整过程中遵循“先通后剪”原则,同步清理户外架空飞线及废弃的线路、线杆、墙杆上的负载物。 (5)建立“三线”长效维护的机制,防止“三线”混乱现象反弹。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严格规范外线架设、安装。为防止今后再次出现乱搭、乱拉、飞线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通知相关管线产权单位及时更正,拒不整改的,可按废旧线缆清理。 三、民众参与 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普及“三线”整治政策,宣传典型做法经验,激发民众参与、理解、支持“三线”整治工作。相关责任人靠前指挥,积极协调,带动民众共同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
承办单位 | 发改委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96号 建议的复函
王美兰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农村‘三线’整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江苏有线宜兴分公司和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农村“三线”问题的现状 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三线”杂乱不仅影响农村环境面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历史遗留形成的“三线”违章交越和搭挂问题,亟待集中治理、“三线”合一,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乡村面貌。目前我市农村电力线的布线较为规范,在调查的自然村中基本没有发现供电公司电线架设不规范和乱接乱挂的现象,但存在部分废旧电力线杆及线路未及时拆除、树线矛盾依然存在及部分村民因自身需要私拉电线供电的现象。移动、联通、电信和有线电视等通信线的问题较为典型,通信线基本都是挂靠在供电线杆上,布线不规范,随意穿插、随意安装分线盒 、随意预留备用线等无序行为形成了“空中蜘蛛网”现象。此外,农村部分路口的线杆上还有公安技防“村村通监控网”、乡村广播等相关线路和设备,一定程度上对“三线”整治带来了压力。 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全面加强统筹领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无锡市各级决策部署,开展“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陆续出台《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纵深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健全完善宜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宜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宜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考核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压实部门和属地政府、运行管理单位工作责任,综合运用农村人居环境暗访测评、“红黑榜”季度通报和年度差别化考核等检查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高位推进农村“三线”问题整治工作。 (二)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市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整治行动,为全力推动农村“三线”问题整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2022年以来,宜兴供电公司已清理农村地区废旧电杆 875 根,整治线路安全隐患 87处,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农网中低压线路入地改造,累计投入资金4970.84万元,改造线路98.31公里。江苏有线宜兴分公司对农村老旧电缆线路进行光纤化改造,目前已改造区域覆盖用户超25万户,投入资金5044万元。宜兴移动积极推进农村弱电线路专项整治,现已完成新庄南华圩、新庄钱墅村、新庄曹家村、芳桥黄家村、芳桥屺山村、芳桥华阳村、周铁彭渎村、周铁新渎村等农村线缆整治工作,覆盖用户2万多户。宜兴联通积极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要求进行各类整治工作,累计投入数百万元,完成了和桥北庄、西渚白塔村、张渚五洞村、善卷村、洑西村等10多个乡村的飞线整治工作。宜兴电信已完成了杨巷金紫村、丁山伏东村、和桥农贸市场、归径陆平村、西渚白塔村、丁山上坝、川埠洛涧、官林义庄、和桥镇政府周边、周铁镇政府周边、妃亭后姚村等 17个区域整治工作。同时宜兴移动、联通、电信还开展入地改造与三网合一建设试点,减少了区域内缆线、箱体,用户线直接入户,杜绝通信线路私拉乱接,获得了一致好评。 (三)积极开展宣传引导。近年来我市围绕农村“三线”整治工作,加大媒体宣传引导力度,宜兴广播和电视《宜兴新闻》栏目共播出相关新闻百余条次;《宜兴日报》共刊发相关报道百余篇;“看宜兴”矩阵、“宜兴发布”微信公众号、“宜兴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刊发相关消息近50条。其中,《记者走基层》《乡村振兴看宜兴》等专栏,根据“行走美丽陶都,聚焦广袤田野,探问农家故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主题,组织广大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普及“三线”整治政策,宣传典型经验,曝光典型案例等做法,从思想认识层面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共同推进农村“三线”整治的意识与思想自觉。 三、今后工作的方向 (一)持续深化专项整治。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进一步统筹推进农村“三线”整治工作,督促线路权属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划片包干的要求有序推进,健全沟通机制,加强系统性排查,主动认领任务,及时响应到位,实现各类交办问题的及时对接、高效整改。深入实施 “红黑榜”制度,健全完善综合评价机制,强化督查评价结果运用,通过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全面营造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三线”整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对于电力线路,宜兴供电公司在电力线路改造实施前,应加强与通信、有线电视等主管单位沟通,同步将挂接在供电杆塔上的线路进行移位或改造,确保改造完成后废旧杆线“应拆必拆、应改尽改”,同时加强飞线日常治理,对影响农民耕作、存在安全隐患、布局不合理的电力杆线,予以全部拆除。对于移动、联通、电信和有线电视等通信线路,新设线缆统一按照规定路由进行规范走线,加大三网合一试点推进工作,彻底解决线缆乱飞、走线随意等问题;对于存量的乱线情况,各乡镇与线路权属单位协同,制定整治计划,明确工作标准,各线路权属单位集中力量按计划推进整治工作,各乡镇按标准做好验收,杜绝整治后再乱的情况,彻底解决飞线问题。 (三)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将农村“三线”整治工作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平台,加大农村“三线”整治相关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的宣讲以及工作成效、典型范例的宣传,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宜兴经验”。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借助12345、各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平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随手拍”等信息化手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李元刚,电话:13952499511。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5日 |
答复时间 | 2023年06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