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37:51    浏览次数:89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381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商贸、海关、旅游 主题(二) 其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市场,提案,建议 分类词 商业,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国家、省和无锡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营商环境省级考核中排名始终位于全省前列。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孙炳华
标题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建议
建议内容 1、建议在疫情期间,政府安监、环保、消防等相关执法部门减少对企业的现场执法监督检查频率,检查以指导帮助企业为主。让企业集中精力加快复工复产。 2、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如在人才引进、项目投资、金融政策、资金奖励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承办单位 发改委
答复内容

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94号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复函

 

孙炳华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司法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消防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国家、省和无锡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营商环境省级考核中排名始终位于全省前列。但是,我们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诸多差距和不足,与市场主体期待和需求相比还有很多不尽完善的方面,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各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改善。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企业开办事项进一步便利。一是企业开办不断优化,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银行预约开户、税务发票和税控设备申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6个环节集成纳入企业开办“一件事”的服务链条,实现0.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常态化。设立“证照联办”专窗,完善证照联办流程,加强内部沟通,通过一窗告知、内部联动、共享信息,实现证照同出。完善市场主体简易注销制度,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便利,对适用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的,公告时限缩短为20日,方便市场主体办理注销登记。二是“获得电力”持续提升,将低压小微企业客户报装容量标准提升至200千瓦,小微企业办电成本从20万元左右降到零成本。三是水电办理高效便捷,水气办理流程压缩为“受理申请、验收开通”两步,用气业务开通机器人自助业务办理和手机APP线上办理,加强“瓶改管”和“智慧燃气”建设,提升餐饮行业安全用气水平。四是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自2022年5月1日起,我市全面实现常规不动产登记业务“一日结”,存量房转移登记、存量房转移登记及抵押登记、企业不动产首次登记、抵押权登记等业务一个工作日内办结。五是涉企监管更加规范,通过制定落实宜兴市“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黑名单公示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出台《关于加强一线监管、执法人员交流轮岗的通知》,通过常态化的轮岗交流,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减少“选择性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等企业反映较多的负面现象的发生。

(二)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助企惠企政策进一步落实。一是出台助企纾困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组合政策,出台《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推动经济稳定健康运行若干政策措施》50条和《稳企惠民纾困补充政策》10条,2022年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缴税费76.8亿元。二是加大金融助企力度,全年新增贷款424.6亿元,增长19.3%,增幅位居全无锡市第一。4个项目获得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投放金额8.05亿元。三是精准落实各项减负政策,认真落实对宜兴市范围内承租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减免政策,2022年全年累计减免租金 3015 万元,惠及1371 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扎实做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工作,2022年共计返还工会经费 16030.93万元。

(三)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在15个试点“一业一证”改革的行业中,申请材料平均压减60%,跑动次数平均减少70%,审批时限平均缩短70%。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精准对接,靠前服务,推出“签约即代办”全程优服审批服务新模式。二是组建重点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工作专班,为全市重大项目提供审批提速“组团式”服务。充分发挥“模拟审批”机制优势,实现“拿地即开工”。三是全面推广电子保函服务,持续优化全流程电子化平台,通过线上申请、线上检验、线上出函等手段,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四是着力提升办税缴费便利水平,以“零跑动”为目标,多渠道引导涉税业务网上办、预约办、电话办、寄递办、掌上办和就近办,推进税费服务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更正申报等高频业务的线上推广。

(四)持续优化法治环境,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从严惩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更新司法理念,切实降低办案对企业的影响,落实少捕慎押理念, 推进企业合规改革。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方面,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障工作,率先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无锡市环保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启用,组织首届陶都知识产权论坛。信用工作方面,深刻把握“1+4”专项行动中“暖企”行动的目标导向,充分调动信用办、不动产、社会综治力量,深化信用治理,出台《企业信用保护和信用修复工作细则》。打造全省首家“线缆企业信用修复指导工作站”,签署建立信用保护与修复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五)持续优化人文环境,亲商安商氛围进一步浓厚。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制定《宜兴市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分类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等规范性要求,创新政企互动机制,强化政府与企业家常态化沟通机制,建立企业家诉求反映的受理、处置、反馈机制,推动形成企业家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人才引育,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针对高精尖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实施五大专项工程和十一项支持计划,着力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宜返宜创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我市各有关部门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着力打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能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入强劲动力。

(一)坚持扬长补短,争创一流再出彩。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整体谋划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和改革事项清单,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对标先进强弱项。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营商环境创新理念和做法,主动对表省评指标考核重点,注重前瞻性谋划,提升举措先进度。二是锚定问题补短板。对照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的十个方面短板问题,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柔性监管,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强化政策及要素保障,不断拓展数字应用场景,有针对性解决企业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强化考核重实效。建立营商环境全过程督查机制,加强对全市营商环境工作的跟踪,常态化落实信息报送、问题反馈、年度评价等工作,将评估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确保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始终位列全省前列。

(二)坚持助企惠企,服务保障再强化。发扬“四敢”精神,认真履职、主动担责、自我加压,用“硬举措”提升“软实力”。一是优化政策供给。认真落实省“42 条”和上级其他相关惠企政策,提升全社会干事创业精气神,积极助企惠企强企;加快研究制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点对点”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实施好“关于支持和鼓励企业敢干的行动方案”,着力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强化信用赋能。优化提升“信易+”应用

场景,围绕市场准入、容缺受理、失信豁免、资金奖补、租金减免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内容,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增强企业用信守信增信意识。三是深化专班护航。持续发挥市稳增长专班、“两链”护航专班、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服务保障专班、重点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服务专班等专班作用,零距离了解企业的“急难愁困”、零时差为企业“疏堵解忧”。

(三)坚持联动协同,提质增效再发力。聚焦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推进任务落地提质增效。一是构建协同发展“强磁场”。营商环境涉及领域多、事项多,分领域建立指标专班化推进机制,创新方法举措,着力构建“整体发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格局。二是提升督办执行“硬支撑”。定期组织开展营商环境督查,抓好省评、审计以及企业反馈问题的限时整改,落实定期通报制度,精细化查找短板,颗粒化优化提升。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新亮点”。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会同市各相关部门讲好宜兴故事、发出宜兴声音,多层次多渠道向国家、省、无锡市报送我市优秀典型案例,力争我市更多营商环境举措获得上级条线部门认可肯定和复制推广,不断扩大我市“宜兴业”营商环境品牌影响力和辨识度,以营商环境优化的“软实力”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王乐,电话:87978905。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5月26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