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把握“限塑”契机,发展我市“以竹代塑”产业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37:44    浏览次数:161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419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农村,农副产品,提案,建议 分类词 农业,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竹制品加工作为宜南张渚、太华特色产业及工业支柱之一,多年来为当地解决就业和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以博大竹木业、森茂竹木业等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竹木业制品加工集中区集聚了竹地板、竹窗帘、竹地毯、竹模板加工企业,以“工业富镇、竹业富民”的理念发展竹制品深加工、流通、文化等产业,推动竹产业由块状经济逐步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效拉动上游毛竹种植户和半成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杨永文
标题 关于把握“限塑”契机,发展我市“以竹代塑”产业的建议
建议内容 塑料垃圾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今年11月,习近平向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愿继续同各方携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家园。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竹产业迎来创新发展时代。
宜兴市竹林资源丰富,以毛竹为主,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有10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9.99万亩,年产毛竹340万支。占全省竹林总面积的35%。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竹制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但近年来,竹产业结构缺陷逐渐显现,新老问题也交替出现,导致这个产业,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对此情况,宜兴市张渚镇新联会会长余中民表示,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利用宜南山区优势资源,发挥传统文创产品的优势,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在我市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主要存在问题:
1、毛竹砍伐亏本。竹基地生产条件差,人工投入较大,竹材和竹笋采收运输成本高。
2、竹林衰退。长期以来,收入不高,投入不足,竹农只采笋不抚育及无序采挖,产量越来低,竹子活力衰退。
3、竹制品手艺即将消逝。曾经的竹业手工艺几乎没有传人,现在从事的竹匠达70多岁以上。旅游部门需要的文创产品只能到外地订购,这个传统行业急需拯救。
4、竹制品基本不生产,企业转型退出竹制品加工行业,主要原因是,消费没起来,国人用竹制品的习惯已经退去。企业减少研发和投入,退出竹制品加工市场。
为此建议:
1、重新定位我市竹产业发展目标,构建竹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设自己的高标准竹基地,带动竹农标准化种植。
2、切实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推广竹制品使用,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为号召,呼吁大众重新使用竹制品。
3、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竹林经营模式。
4、“以竹代塑”产品在加工技术上提升,要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研发出更多的“以竹代塑”产品。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让“以竹代塑”产品的功能提上去、性能稳下来、成本降下来、品种多起来、市场占有率高起来。
承办单位 发改委
答复内容

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6号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复函

 

杨永文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把握‘限塑’契机,发展我市‘以竹代塑’产业”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现状

竹制品加工作为宜南张渚、太华特色产业及工业支柱之一,多年来为当地解决就业和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以博大竹木业、森茂竹木业等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竹木业制品加工集中区集聚了竹地板、竹窗帘、竹地毯、竹模板加工企业,以“工业富镇、竹业富民”的理念发展竹制品深加工、流通、文化等产业,推动竹产业由块状经济逐步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效拉动上游毛竹种植户和半成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宜兴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市现有竹林面积21.81万亩,比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增加了1万多亩,扩大面积主要由竹林自然扩繁形成。

尽管作为可再生资源的竹林总面积在增加,但我市整个竹产业却日渐衰退。近年来,随着钢材、塑料等替代材料广泛运用,竹木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减少,毛竹行情持续走低。加上毛竹采伐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较大,部分山高坡陡路窄地块的竹林,非但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还需要倒贴资金才能保障竹林的正常采伐,导致部分竹林趋于失管、衰败。同时因环保整治要求,外贸出口受限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我市的竹木加工利用企业为适应市场只能被逼转型,竹木地板和竹类加工的企业逐渐减少,竹产业产值也连年下降。

二、已做工作

一是加强竹林资源管护。以宜兴林场为试点,逐年开展竹林更新改造,栽植珍贵用材树种。与南京林业大学专家联合,落实竹林面上病虫害防治。深入推进毛竹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建设,采用沿防火通道悬挂杀虫灯的方式降低竹林虫密度。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宜南山区森林防火通道、集材道建设作为完善山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手段,结合全市森林防火中长期规划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镇、村联动,三年来累计新建、扩建林道38.2公里,有效降低了毛竹管护和采伐成本。

三是丰富生态旅游元素。积极对上争取,对宜兴竹海公园内的竹种园进行升级改造,拓展竹种园“品种展示、景观游览、科普教育、生态趣味”等功能。2022年组织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推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林农就业路径,促进林农收入增长。

三、下步计划

一是打造规模化生产格局。首先,根据宜南山区竹产业带的优势竹种,积极培育丰产竹林,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竹产量。其次,完善竹林经营政策及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分置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为造竹大户扩大种植及经营范围提供相关政策和平台支撑。最后,借鉴先进的种竹及竹产业化发展经验,构建竹产业发展联合体,如“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逐步提高乡村竹产业发展的质量及水平。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各高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共建竹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为竹产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同时,注重乡土专业人才的培养,延长竹产业人才培养价值链,针对区域内的技术人员、干部、竹农、竹经营者、竹手工艺者等,定期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为保障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体系支撑。

三是提高竹林资源利用率。首先,根据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疏通公路、移动无线网络,实现产业联网,奠定产业化发展信息交互与物流基础。其次,引进竹业新机具,如竹油锯、液压伐竹钳、杂物粉碎机等,促进作业机械向小型化与轻量化发展,提高竹林的生产效率。再次,建立鲜笋及竹材仓储区,增加鲜笋供应的时间,提高竹产品的质量。最后,将竹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宜兴地区的竹文化、竹资源,发展竹林康养、生态旅游,进一步拓展竹资源价值链。

四是建立优质品牌形象。发展竹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帮助并鼓励竹企业申报企业品牌评定工作,促进企业不断自我提升及建设,壮大竹产业链,提升竹产业链的品牌价值。同时,组织开展竹品牌宣传活动。如与抖音电商建立合作关系,在其直播平台进行竹产品的宣传,实现竹文化与产品的有机结合,或构建“竹企+网店”经营模式,线上与线下同步协同宣传推广,增强品牌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竹产业发展牵涉多个层面,包括政府、企业、竹农、个体经营者等,并涵盖了多个行业如加工制造业、食品业、手工业、旅游业等,我们将从竹产业的政策层面、种植层面、技术层面、营商环境层面、参与主体层面等入手,夯实设施、技术、种植、政策、经营等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助力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竹林资源利用率,打造综合性、立体化、生态化发展的竹产业,助力宜兴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丁震,电话:87968176。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6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