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更高水平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扩大治理成效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36:31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439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污染,生态,治理,提案,建议 分类词 环保,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近年来,我市作为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试点,围绕治理环境污染源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投入多、范围广、力度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探讨。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储浩生
标题 关于更高水平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扩大治理成效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我市作为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试点,围绕治理环境污染源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投入多、范围广、力度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探讨。就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而言,最近几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相继开展了滆湖围网养殖整治、河道占河围网养殖整治、畜禽养殖整治、重点区域养殖污染整治、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多年一贯坚持的秸秆禁烧等一系列治理行动,可统计的面源污染大为减少,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但各类环境指标的提升幅度与面源污染的减少幅度并不匹配,还存在治理后产生新环境问题的现象,比如滆湖围网拆除后第二年即出现蓝藻、拦河网拆除后河道内浮萍等水生植物疯长、畜禽整治后一段时间内肉类保供出现短缺等次生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对生态环保工作日益重视,要求越来越严;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时间相对紧迫,缺乏充分认证,不能集思广益,有的时候难免顾此失彼。 为更高水平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建议: 1、由市政府统筹,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关于水土气的全域全要素综合调研,充分彻底摸清生态环境底数及容量、污染因子及成因和动态迁移,生产与生活、农业与工业、农田池塘与城镇村庄、河道湖泊及流域、治理与民生等的相互作用影响; 2、在综合调研基础上,编制水土气系统性综合治理规划,并充分论证短期与长期、前置与后续、治理与配套,以及考虑当时治理热点、资金等实际情况后制定若干个“三年或五年计划”,逐项分解任务,既立足当下,又瞄准长远,既抓住重点,又兼顾其他,从而不断巩固和扩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3、建立治理绩效评估评价体系,在治理过程及治理完成若干年内开展阶段性综合评估评价,并实时反馈适时修编规划调整计划。
承办单位 生态环境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人大十八届二次会议

第138号提案的复函

 

储浩生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更高水平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扩大治理成效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公用事业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宜居核心价值、遵循绿色发展要求,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改善综合环境质量。

(一)摸清生态家底,常态化开展生态价值核算与评估。2021年开始,我局在全市持续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从物质供给服务、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和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三个方面对全市生态产品价值予以量化。经核算,我市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855.18亿元,2021年为2185.97亿元,同比增长17.8%,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GEP均与当年GDP相当,较好地诠释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宜兴实践。

(二)坚持科学谋划,积极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制定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开展“控源截污”两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宜兴市“控源截污”行动以奖代补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组织推进全市城镇污水管网体系和农村污水治理体系的建设。发布《市政府关于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巩固太湖三公里水产养殖污染整治成果,做到成效管理。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综合治理的意见》,坚持“分类施策、退治并举”的原则,推进养殖池塘综合整治工作,因地制宜开展水产养殖综合治理。组织编制《滆湖(宜兴市)退圩还湖专项规划》和《滆湖(宜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等相关规划, 落实控(控源)、退(退圩)、清(清淤)、修(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举措

(三)坚持多元共治,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治理成效。2022年宜兴实施2大类26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均达到时序进度要求。按照“水底清、水质好、水面美”的要求打造“亲水”特色,实施“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修复和美丽河湖建设,加强印染、化工、涉磷企业整治和鱼塘联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排污口整治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施生态清淤项目,投资1.6亿元,实施滆湖生态清淤一期项目,计划清淤土方量200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140万立方米,同步清障约394万平方米,有效清除湖体内源污染。2022年,新建滆湖入湖河道新型拦截设施600余米,强化源头防控,实现重点水域漂浮物定点拦截、定点打捞,沿滆湖3镇全年累计清理周边水域水生植物、垃圾杂物约3.8万吨,有效提升滆湖周边水域保洁成效。稳步提升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69%。全市完成多轮畜禽整治行动,目前22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100%,治污设施配备率100%。同时,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助力畜禽养殖企业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我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9%。

二、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推动多部门建立统筹监督、协商推进,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加强会商会办,协同推进问题解决。全市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转化为做决策、抓工作、促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围绕“一圈一带一区”建设,统筹水生态、水经济和水文化等要素,常态化开展主要入湖河道、太湖滆湖近岸带生态清淤,确保完成太湖90万方、滆湖120万方清淤任务,持续削减底泥内源污染。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确保完成百亩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5.67万亩,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统筹土壤修复治理、固废处理和农业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增强土废协同共治能力。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确保耕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耕地土壤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三)立足长期效益,深化绩效评价评估体系。注重生态环境治理系统性,强化系统提质增效、监管并举等模式,高效提升设施运行水平。按照效率优先原则,强化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践行提质增效,提高区域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保障城市及园区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对环境治理的事中事后成效评估,定期对制度执行成效进行评估,防止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发生违规行为,确保好项目得到真落实、取得真成效。建立示范引领机制,选取基础较好的区域,集中资源攻坚试点,培育典型示范,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面上工作提升。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徐述华,电话:87981716。

 

无锡市宜兴生态环境局

2023年5月22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