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充实医务人员、更新设备、优化就医环境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35:56    浏览次数:503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429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卫生、体育 主题(二) 卫生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医院,医疗,提案,建议 分类词 卫生,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地处偏僻,人才引进没有优势,几年招不到人,造成人才出现断层情况,以杨巷卫生院为例,内、外、妇产科最为明显,人员不足直接导致妇产科住院部关闭。就我镇村卫生室而言老龄化非常严重,在岗46人中,30人为退休留用,占总人数65.2% 。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吴雪花、冯琳琳
标题 关于充实医务人员、更新设备、优化就医环境的建议
建议内容 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地处偏僻,人才引进没有优势,几年招不到人,造成人才出现断层情况,以杨巷卫生院为例,内、外、妇产科最为明显,人员不足直接导致妇产科住院部关闭。就我镇村卫生室而言老龄化非常严重,在岗46人中,30人为退休留用,占总人数65.2% 。医疗技术发展,离不开设备的更新换代,杨巷卫生院至今无CT,影像设备也是2002年购入的,急需新设备来支撑。部分村卫生室就医环境陈旧,也需改造,进一步提升就医环境。
承办单位 卫生健康委员会
答复内容

吴雪花、冯琳琳代表:

你们在市人大第十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充实医务人员、更新设备、优化就医环境的建议”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委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3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下辖村卫生室(服务站)243个,在岗人数1845人,其中事业编制886人、非编合同制922人;退休返聘215人;新人新办法7人。工作人员中卫技人员1633人,占总人数的88.5%。基层人才紧缺、招录困难,内、外、妇产科最为明显;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服务站人员已经从青黄不接发展到后继无人的紧迫局面;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落后,普遍无CT,功能开展不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队伍不稳定,辖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不强,医疗业务萎缩等情况。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1年启动新建了官林镇笠渎村卫生室、丁蜀镇双桥村卫生室、丁蜀镇周墅村卫生室;2022年,官林镇杨舍、滆湖、戈庄、笠渡、丰义,湖?镇竹海,太华镇乾元,西渚镇溪西,新建镇留住,徐舍镇长福,杨巷镇邬泉等11个村卫生室和新庄街道王婆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升级改造工程;2023年初丁蜀镇卫生院、屺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异地新建,现已整体搬迁,我市“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不断完善。

2.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加深。2017年-2022年底共招录在校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人数共297人,通过与市委编办协调争取事业编制,进编率达80%,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单位招录了72个在编,153个非编。我委发挥政策优势,积极与人社部门协调,放宽招考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录事业编制开考条件由1:3放宽至1:1,年龄放宽至35周岁,并逐步取消户籍限制。

3.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项目“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目前,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通夜间门诊,预计6月底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面开通住院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三、着手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维护全市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

1.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关注乡村形态变化和人口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和服务辐射能力,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二是加大硬件建设。根据我市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网络布局,结合各镇(街道)发展实际,吸收高塍、万石、屺亭、丁蜀、新街等机构提档升级经验,拟对杨巷镇卫生院食堂、消防进行改造,目前工程已完成设计及预算编制,正在市级立项。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构建完善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健全以市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进进度。二是提升防病治病能力。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扩大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供给;鼓励拓展康复医疗、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提升住院服务能力。

(二)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1.继续开展定向委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是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培养的。此途径是补充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有效办法。近期,省卫健委将分配我市定向委培名额,我委将争取入编名额,积极宣传,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报考,逐步缓解基层人才紧缺窘境。同时合理安排培训、优质带教,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而不是简单讲座授课后发放结业证书。

2.完善收入待遇保障。一是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统筹平衡乡镇卫生院与当地区中心医院、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工资水平的关系,切实落实“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70%可返还给团队成员,家庭建床扣除成本后70%可用于建床医务人员的激励。二是完善资金统筹和分配机制。合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和农村居民个人共同负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探索统筹使用。三是加大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政策,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三)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

1.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投入机制。落实市镇两级党委和政府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辖区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辖区政府要支持乡镇卫生院发展,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的投入,以“优质基层服务型”创建为契机,提高推荐标准比例,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

2.探索支援帮扶工作模式。完善城乡协同、以城带乡帮扶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有计划开展医疗、公卫人才组团式帮扶,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对于临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不适宜单设卫生室(服务站)的村(社区),通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巡诊、派驻以及邻(联)村延伸服务等方式,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探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派驻人员驻点服务模式,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建立健全三级医院包区、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并逐步完善内部衔接和绩效考核,促进全市基层均衡发展。2023年一季度全市医联(共)体牵头下派的医务人员共66人;县医院下派医务人员42人。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张蔚。电话:87986133。

答复时间 2023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