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35:41    浏览次数:149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425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卫生、体育 主题(二) 卫生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医疗,提案,建议 分类词 卫生,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基层医疗人才缺编严重,特别是乡村医生这块,目前大部分为退休返聘人员,加上这几年疫情防控任务,现有的医疗力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希望能尽快的招聘新的力量加入到基层医疗队伍中来,希望能尽快的招聘新的力量加入到基层医疗队伍中来。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惠云琴、史华丽等三人
标题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基层医疗人才缺编严重,特别是乡村医生这块,目前大部分为退休返聘人员,加上这几年疫情防控任务,现有的医疗力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希望能尽快的招聘新的力量加入到基层医疗队伍中来,希望能尽快的招聘新的力量加入到基层医疗队伍中来。
承办单位 卫生健康委员会
答复内容

惠云琴、史华丽、羊燕代表:

你们在市人大十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的建议”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市政府已交由我委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3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下辖村卫生室(服务站)243个,核定事业编制1162 个。实有各类工作人员2160人,其中事业编制1053人、非编合同制1107人,乡村医生772人,退休返聘人员184人。工作人员中卫技人员1917人,在编1007人,非编910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占比0.9%;副高职称285人,占比14.9%;中级职称453人,占比23.6%;初级职称340人,占比17.7%。平均每个服务站(卫生室)配备3.5名医务人员,基本符合上级文件要求(3-5人/站)。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问题突出,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将是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下阶段的重点工作。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以来,针对医务人员学历偏低,招录困难、老龄化问题严重的状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1.积极与人社部门协调,争取招考政策支持。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录事业编制开考条件由1:3放宽至1:1,年龄放宽至35周岁,毕业时间不限,为基层招录人员提供了政策支持,切实增强了基层医卫队伍的稳定性。连续六年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明确定向免费培养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卫生岗位工作,并按照要求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取得执业资格并在基层医疗服务岗位连续服务满6年,2017年-2022年共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人数共297人。通过与市委编办协调争取事业编制,进编率达80%,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单位招录了72个在编,153个非编。

2.加强人才培养。市卫健委认真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工作,每年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开展全员轮训,使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实际,采用“请进送出、以老带新”的人才培训模式,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双向协作关系。

3.推动医共体内人才共建共享。我市累计组建了226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735名医务人员参与签约服务,其中55人来自二级以上医院;推动精准对口协作帮扶,全面落实对口支援制度,组织本地公立二、三级医院与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协作关系,2021年、2022年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下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达44人、52人。

4.提升基层卫生人才社会地位。加大宣传力度,2022年健康宜兴微信公众号发布基层卫生工作14篇信息,其中有3篇被宜兴发布转载,展示了基层医护人员职业精神、感人事迹、创新案例,为推进基层卫生工作,挖掘典型、树立标杆、推广经验。我市从2016年开始按照5%比例每两年遴选一次基层卫生骨干人才,被确定为基层卫生骨干的人才,根据政策规定,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与倾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收入。

我委积极与人社、财政协调,将试行《宜兴市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取超额劳务基金操作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统一的基础性签约服务包收费标准为130元/人/年,其中70%的服务费返还给家庭医生团队;2023年新增开设家庭病床服务,收入扣除成本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不低于70%可直接发给上门医护人员,不纳入绩效总额,从而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市财政对乡村医生人员经费补助由原来的1.5万元/人·年提高到1.8万元/人·年的标准。为保证乡村医生待遇,我们还制订下发了《宜兴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绩效考核指导性意见(试行)》(宜卫〔2013〕39号),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社会满意度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村卫生室(服务站)诊疗服务收入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给乡村医生,补充人员经费的不足,诊疗收入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收入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充分调动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着手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市基层卫生医务人员严重缺乏、人才招录困难问题,我委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地调研工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强化政策保障,解决人才“引”的问题。全力争取解决编制问题,用编制吸引人。根据《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事业编制核定标准为不少于常住人口的万分之十五,按此标准,全市基层单位应核事业编制1887人,目前实际核定仅为1162人,差额725人。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向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力争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时机,一并解决基层单位增核编制问题,充分发挥编制的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全力争取解决待遇问题,用待遇吸引人。根据新出台的《宜兴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育实施办法(试行)》,对基层招聘入编的优质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普通高校紧缺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从市外引进的成熟型紧缺专业人才,均给予相应的人才补贴和购房补贴,进一步增强基层的吸引力,同时,加强与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探索建立全市基层非编卫技人员薪酬待遇指导标准,切实提升非编卫技人员待遇,并拉开与非技术类合同制人员差距,提升非编人员自豪感。优化招录方式,提升招录效果。充分发挥高端和紧缺人才自主招聘、全年有效的政策优势,将招聘名额指标向基层特别是偏远乡镇重点倾斜,适度放开报名条件,尽早启动招聘计划,为基层抢抓人才创造条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协调,根据基层年度事业编招聘空余名额,尝试开展基层事业编制校园招聘。

2.完善培育机制,解决人才“育”的问题。探索建立基层人才进修制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卫健系统挂职轮岗方案的实施,为基层快速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作用发挥比较明显。参考这一做法,探索建立基层人才进修制度,每年由卫健委统筹安排,强制要求各基层单位选拔1-2名卫生技术中青年骨干到医共体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促进基层中青年技术骨干业务能力提升。严格落实医共体内技术帮扶制度。通过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严格落实医共体内技术帮扶以及晋升高级职称前下基层服务活动。建立和完善技术帮扶项目管理和目标考核,积极为帮扶单位培育专科技术人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畅通人才合理流动渠道。积极搭建人才流动平台,加强公立医院、公卫单位、基层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互动机制,搞活全系统人才总盘子,努力形成合理流动、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用人导向,增强基层卫技人员的工作活力。

3.优化保障措施,解决人才“留”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聘任制度。通过基层卫技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的实施,按照服务人口数重新核定基层卫技人员职称岗位数量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聘任机制,解决高级职称无法聘任的困境,做到基层优秀人才职称应聘尽聘、评聘结合,有效激发基层卫技人员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热情。建立规范有序的绩效分配制度。加快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落实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协调工资制,持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机制,更加注重考核的操作性、公平性。支持鼓励各单位内部激励、分配机制的有效运行,要逐步建立以个人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分配应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增强其主动性、责任感和成就感、荣誉感,多途径、多角度留住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完善人事招聘协议管理,将服务年限作为协议内容进行固化,合理运用协议约束人。加强基层卫技人员医德医风和纪律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加强对基层卫技人员的组织关怀,积极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为其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和照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4.盘活现有“资源”,解决人才“用”的问题。在加大基层人才引育、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环节中在政策机制上、方法举措上的研究创新、突破提升,用好用活各类现有卫技专业人才。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充分利用龙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推动诊疗技术和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完善基层医疗项目评价和管理体制,带动基层医疗技术和人才发展,提升基层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基层定向招聘”制度。尝试借鉴教育系统的经验做法,每年拿出少量在城单位工作岗位,设定合理的岗位条件,面向基层单位实行公开定向招聘,入选后调动到新单位。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拓宽系统内人才流动渠道,也避免基层人才“一岗定终身”的弊端,让基层人才看到“进城的希望”,激发基层人才提升学历、提高能力的动力。持续完善“县管乡用”用人机制。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载体,加快医共体内“县管乡用”用人制度的推行实施,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同时加快推进医共体内相关人员统一管理、统筹使用的实质化运行步伐,逐步建立医共体成员单位间“下沉、流动、共享”的用人机制。

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高低,关乎人民群众能否更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虽已建立,但仍然有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解决。我们相信,在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持下,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下,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一定能克服困难,健康有序发展,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洪月姣,联系电话:87986133。

答复时间 2023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