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基层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精神疾病防治水平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35:24    浏览次数:113605473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420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卫生、体育 主题(二) 卫生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医疗,精神疾病,提案,建议 分类词 卫生,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精神疾病是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明显加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开始认识精神疾病的存在和严重性,使得精神专科医疗服务市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李郁、颜苏静、钮春瑶
标题 关于加强基层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精神疾病防治水平的建议
建议内容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发布,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方面疾病,而截止2021年底,在我国重大精神疾病临床基本信息数据库中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660万,江苏省卫健委《关于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建设进度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情况的通报》,目前我省在院住院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3000余名。但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却存在相对匮乏,且不同地区配置不均衡情况。 目前,我市精神卫生体系已初步构建,但仍未形成稳定、合理的精神科专业人才梯队,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仍低于省卫健委的4名精神科医生/十万人口的标准,目前基层医院的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待遇、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艰苦、长期超负荷工作。 2、基层医院的高层次、优秀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短缺,优秀医务人员“招不进、留不住”,精神专科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大多以初中级为主,专学科发展能力不足,临床诊疗水平不高,难以吸引辖区患者就近就医。 3、缺乏精神卫生相关专业管理人员,精神疾病防治架构不完善,基层精神专科服务水平低位徘徊,急需可带领精神卫生专学科持续发展的专业管理人才。 精神卫生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完善打造一支“专业素质稳步提高、年龄结构梯度合理、平衡”的精神卫生医疗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精神患者享有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建议如下: 1、搭建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对长期服务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每年适度增加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及科研项目等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对在精神卫生事业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和津贴补助。 2、在本市江南大学医学院等大专院校建立精神卫生专业,培养精神卫生专业人才。 3、落实在岗精神专科人员的在职培训措施,提高在岗精神科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服务技能,形成稳定、合理的精神科专业人才梯队。 4、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以临床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精神卫生医疗队伍人才引进机制,制订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精神卫生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畅通人才引进渠道,给予相应政策倾斜。
承办单位 卫生健康委员会
答复内容

李郁、颜苏静、钮春瑶委员:

你们在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基层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精神疾病防治水平”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现状

精神疾病是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明显加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随着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开始认识精神疾病的存在和严重性,使得精神专科医疗服务市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此,加强和完善精神疾病医疗服务水平是健康宜兴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稳定、合理的精神专科人才梯队,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层医卫类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市人才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区域地理位置、职业发展平台等因素的限制,我市基层医卫单位对精神卫生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相关专业人员招引存在一定困难。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精神科执业 ( 助理 ) 医师27人, 精神科执业 ( 助理 ) 医师数量达到2.1名 / 10 万人口,兼职精防人员260余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对基层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积极与上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综合部门沟通,根据近年来精神科岗位的招聘情况,通过协调将基层医卫单位报考人数不足的精神科岗位开考比例降低至1:2或1:1,有效避免相关岗位的流失;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我市精神卫生人员队伍现状,以及省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建设进度通报等情况,通过争取将精神医学专业岗位纳入到我市紧缺人才招聘范畴,适当放宽对精神卫生高端紧缺人才招聘学历、年龄等条件限制,支持采用直接面试考核的灵活自主方式招录相关人员,2022年共招录相关专业人员4名。

2.出台对基层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配套支持政策。会同人社局加强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对接,进一步优化《宜兴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育实施细则》,从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奖励力度、提供全面服务等多角度配强基层医卫单位的聚才引才政策,提升基层精神卫生岗位的吸引力;会同人社局推进落实“县管乡用”、医共体建设、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政策,统筹全市基层医卫单位的岗位设置,提升基层一线专业技术高级岗岗位数,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让更多精神卫生专业人才能够留在基层、扎根基层。

今年我委已经会同下属事业单位赴安徽、山东等开设精神医学专业的医学类高校开展招聘,事业单位招聘精神科岗位的报考人数较往年有了大幅的增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建立精神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宜兴市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以市第五人民医院(精卫中心)为“龙头”,公立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为支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师为网底的三级诊疗服务体系,促进精神专科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至2023年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科(精神科)门诊比例为100%,每十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超过2.1名。以市第五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为抓手,提升心理和精神健康综合服务能力。平均每年派出4名医师至上级医院进行转岗培训,2019年至2022年已完成转岗培训医师人数17人。新招录精神专科医师5名,通过内育外引,全方位提升精神专科能力水平;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公布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建立了宜兴市心理人才库和宜兴市心理救援应急队伍,以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年内,我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0%,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

1.持续加大招聘力度,拓宽招聘渠道,打造多位一体的人才招引体系。继续积极对上沟通适当放宽对精神卫生岗位的招聘条件限制,在普通医卫类事业人员公开招聘的基础上,探索校园招聘、线上招聘等新渠道吸引人才,形成“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新模式,打造集社会集中招聘、高端紧缺性人才招聘、优秀毕业生校园招聘、抗疫一线医卫人员定向招聘、基层合同制人员招聘为一体的人才招引体系。至2023年底,引进精神专业高端人才1名,计划柔性引进无锡精卫中心4-5人的专家团队,实施定期派驻帮扶。

2.强化精神科专业人员的培养,优化精神科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加大精神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力度,注重临床诊疗能力的培养,积极为精神科医务人员提高临床业务水平提供条件。鼓励非精神卫生专业的临床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与转岗培训,按要求变更为精神卫生执业范围以从事精神卫生医疗工作,到2025年,精神科执业(助理 ) 医师数量提升至 4 名/ 10 万人口,精神科床位提升至 3.7 张/万人口。加强精神科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的引进与培养,强化精神科医务人员培养与培训。根据全市增加精神专科床位需要,积极增加精神科医师、护士和心理治疗师的配置数量,形成稳定、合理的精神科专业人才梯队。

3.增强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吸引力。切实保障精神专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考虑精神科工作特点、技术劳务价值和短缺人才现状,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向精神科医务人员适度倾斜。为精神科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缓解精神科医务人员压力,充分调动其拓展服务领域的积极性。加大对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及社会对精神科医师护士工作的认可度,逐步增强精神科岗位的吸引力。

4.与市教育局对接,建议在本市的江南大学医学院,建立精神科专业,为我市的精神专科发展提供人才需求。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冯燕,电话:87994703。

 

 

 

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22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