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环境保护>环境管理

宜兴六大举措持续改善太湖水质

来源:宜兴生态环境局    日期:2023-07-13 10:34:23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2722 生成日期 2023-07-13 公开日期 2023-07-1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宜兴生态环境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部门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污染,保护,治理 分类词 城乡建设,环保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宜兴六大举措持续改善太湖水质

  宜兴六大举措持续改善太湖水质

  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清内源、减外源、扩生态”的工作思路,统筹实施“工业减量、农业控水、基础提升、生态扩容、淤泥上岸、支浜净化”六个方面举措,扎实推进太湖治理,持续改善太湖水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两保两提”。

  一、实施“三退三腾三治三化”,推动工业污染减量

  三退,淘汰退出化工、印染、铸造落后产能。开展化工、印染、铸造行业清理整治,太湖一级保护区于2022年底建成“无化区”。三腾,为发展腾容量、腾空间、腾生态。将产业结构优化腾出的环境容量、企业关停搬迁腾出的土地空间用于战略新兴、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建设,利用退养鱼塘腾出的生态区域建设水源涵养区和生态湿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十四五”以来,共减排COD1300余吨、氨氮130余吨,腾退土地1万余亩,建设水源涵养区2个、生态湿地13个。三治,开展传统产业、涉磷企业、排污口整治。完成电线电缆、环保装备制造、陶瓷耐火等传统行业500余家企业的整治提升,完成800余家涉磷企业的规范整治,完成1900余个排污口的排查整治,进一步降低排放负荷。三化,提升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超低化水平。积极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绿提”,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新上先进设备、实现绿色化提升,通过打造一批绿色标杆带动面上企业绿色化转型提升。。

  二、突出“四个一”,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控水截污

  一改,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坚持“分类施策、退治并举”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水产养殖综合治理,提升尾水治理和集约化管理水平,完成5.5万亩养殖池塘的退养和3万亩“百亩连片”养殖池塘的生态化改造。一标,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生态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三大要素,实施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拦截沟渠,加强农田退水监管。建成3.6万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约1.4亿元。一减,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清洁生产技术,引导农户选用生物农药,调整优化施肥品种结构、养分结构,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目前宜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6%、绿色防控覆盖率达90%,2022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分别削减3.13%和3.61%。一用,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以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和“无废城市”建设为牵引,建成投运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餐余垃圾处理、蓝藻打捞处置、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程,建设三个城乡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中心,建成覆盖全市的“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宜兴经验”。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69%,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9%,蓝藻藻泥日处理能力达410吨。

  三、坚持“两建两改两覆盖”,推动治污基础能力提升

  两建,建设全收集污水管网体系和工业污水分质分类处理体系。2017年起,宜兴开始实施城乡污水管网PPP模式,有力推动管网建设再延伸、再拓展,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污水主支管网4200多公里。两改,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改建。实施两个污水处理厂从城镇污水处理改为工业污水处理的转型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从净化槽处理改为纳管处理,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率。两覆盖,污水管网全覆盖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2023年底,全市污水管网约425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收集处置率达100%,实现全覆盖。

  四、围绕“一圈一带一区”建设,推动生态扩容

  宜兴创新提出“水陆统筹、两湖共治”的治太治水思路,创造性开展“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以“滆湖生态圈”、“入太湖生态过渡带”和“太湖西部生态缓冲区”为核心区域,以河湖生态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排污口综合整治、河道支浜畅流活水、环太湖有机废弃物治理为重点内容,全面实施水生态建设工程。水生态湿地群、太湖竺山圩退圩还湖、“三氿水下森林”等工程让所见皆是景,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五、强化“一轮一定”,推动淤泥上岸综合利用

  5年一轮次对太湖西部区近岸带、主要入湖河道河口和饮用水源地附近实行常态化生态清淤,每年定点对近岸蓝藻易积区、湖泛易发区、底质淤积区、总磷高值区、河道通航区开展制度化应急清淤,大力削减内源负荷。积极探索清淤淤泥综合利用可行途径,顺利建成淤泥固化制免烧景观构件试验线,有效促进生态循环。

  六、紧扣“一控一活一净”,推动支浜水质净化

  一控,控源头。运用一线工作法、步行工作法,全面排查支浜沿线各类排放口、涵道等,“一口一策、一涵一方”落实“查、测、溯、治”举措,对支浜排污口进行彻底封堵,特别是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实施全收集全处理,阻断污水流入支浜。一活,活水流。全面排查支浜水流畅通情况,着力打通断头河浜和河道堵点、淤塞点,通过水系改造等措施让支浜通起来、水体活起来。一净,净水体。采用“生态修复+清淤”组合拳的方式,着力增强支浜水体自我净化能力,降低浑浊度、提高透明度,推动支浜水体实现由“浊”向“清”乃至向“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