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官林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举措和成效
对照《宜兴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宜依法〔2022〕1号)文件的工作要求,承前启后、稳中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依法全面履行工作职能。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群众、企业服务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最关心”营商环境品牌。“一业一证”改革深入推进,内资企业登记审批事项顺利承接,重点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加快完善,累计办件量超10万件,镇行政审批局获评无锡市政务服务优秀单位,入选省级示范点创建单位。全力开展助企暖企服务,助力江润、宇龙2家企业顺利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落实各类稳增长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6亿元。深化“政银企”合作,新增授信签约64.93亿元,官林营商环境更趋优化。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治理,稳扎稳打筑牢发展底线。坚守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社会稳定四条底线,全镇发展更具基础、更有保障。一是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全领域多条线的专项安全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整改安全隐患7871个,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二是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3家化工、铸造、“散乱污”企业关停验收,16家相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整治提升高标准完成,“一园一策”系列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滆湖西岸EOD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三是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创新“百夫长”“十户长”微网格制度,官林医院PCR实验室顺利投用,不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官林”“法治官林”建设,全面开展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安全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行动,完成处置4件、化解6件重点信访案件。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化解民事纠纷1156起,公众安全感测评满意率达100%。
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法制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工作制度。充分运用法律顾问,扎实推进合法性审核工作,将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重大涉法涉诉事项、合同协议等纳入审核范围,应审尽审。加强文件制定和管理,按时高质完成上级立法征求意见工作,积极参与和配合上级立法调研、文件清理等专项工作。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完成执法证件申(换)领工作,目前持证人员总计37人。深化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积极应用江苏省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综合平台应用,执法人员和案卷录入率均为100%。
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制定“八五”普法规划,保障普法工作经费,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重点主题普法活动,举办“党建+普法”入企宣传、“民法典·以案释法”律师说法等特色活动。建强建优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简易事项线上公证,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的宣传和对接。制作张贴4万张入户服务贴,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等信息入村入户,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周“法润民生群”线上普法、每月8小时现场服务以及“一季度一宣讲”完成率均为100%。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动态管理,韶巷村今年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加强法治文化阵地维护和法治文化作品研发,镇社会治理宣展中心正式建成投用,围绕六大主题开展普法和警示教育。加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管、用”一体推进,发放公共法律服务工具书、民法典等法律书籍,开展法律援助、公证、社区矫正等主题培训。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政务信息,继续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参加无锡政风热线“作风面对面”电台直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公务接待等规定,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进一步下降。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建房审批、项目会审、工程招投标、审计监督等制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切实抓好各级巡视、督查督办反馈问题整改,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0件、满意率达100%;办结市长热线58件、12345热线2415件,满意率达90%。支持法院依法审理行政案件,按规定出庭应诉,全年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无败诉案件。
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党政主要负责人坚持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较好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上率下,带头认真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知识体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抓住“关键少数”,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中心组全年开展法治专题学习4次。加强政府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全面加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建设。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法治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召开依法治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将普法依法治理纳入村级综合考核,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贯通”工作格局。领导班子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讨会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年底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主要领导现场专题述法,全面报告法治官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总体情况。
创新思路推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党政主要负责人始终把法治建设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不断健全完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部分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等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创新思路,指导构建“1+18+65+N+M”的金字塔式五级微网格运行体系,精选优秀党员干部、党员中心户等担任“百夫长”“十户长”,以南庄村委试点推广“红网微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品牌,荣获市级优秀法治工作项目。
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年来,我镇法治建设出现一些亮点和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群众期望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一是学法用法有待深化。部分机关干部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系统全面,领导干部学法、知法、用法、护法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二是法治保障能力有待加强。政府法制人才有待继续培养培优,公职律师、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力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明显。三是法治社会建设任重道远。法治宣传教育有待抓实抓细,普法形式有待创新创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还需持续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强化法治思维,夯实法治保障。严格落实“一把手抓法治”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日常学法和年终述法等工作制度,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的整体水平。加强镇村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工程,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严格依法履职,建设阳光政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遵循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各项权力。健全完善并认真执行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以及监督机制,切实防控决策风险,做到依法行权履职。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各方监督。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三)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工作效能。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审批事项接权力度,推进流程优化再造,不断推出政务服务新亮点。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培养,鼓励机关同志聚焦职责、真抓实干,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健全容错和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