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让乡土人才有“干劲”。出台《宜兴市优秀乡土人才认定实施办法》,将乡贤高端人才、乡土实用人才“两乡”引育纳入“陶都英才”计划,实现乡土人才专项政策与全市人才政策的有效衔接。出台《紫砂人才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将紫砂乡土人才职称纳入专技人才职称序列,科学设定评审标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支持乡贤人才回流乡村,加快构建梯次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将乡土人才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二是以载体建设为拓展,让乡土人才有“舞台”。以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为依托,选聘领军人才担任导师,运用集中短训、送教下乡等模式,分类开展技能培训,并结合学员专业需求,建立“小规模、滚动式、多批次”轮训模式,不断提升学员技能水平;放大我市农业资源优势,扶持“农”字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将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等紧密结合,打造宜兴市级农业创业孵化基地35家,累计带动就业超万人;举办电商直播大赛,累计开播437次、直播时长10.6万分钟、总场观94万人、总成交近72.9万元。三是以头雁引领为主导,让乡土人才有“方向”。培育了以全国人大代表、西渚镇白塔村欧阳华书记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头雁,在头雁带领下,青年返乡、扎根乡村蔚然成风。以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杨杰等为代表的专业技能型优秀乡土人才,长期扎根农村,坚持走生态农业之路,通过创办专业农业合作社、成立新农民创业联盟等方式,带出了一批懂经营、有技术的职业新农民和创业大学生,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铸就了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2010年至今,杨杰累计带动农民致富2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