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精准施策,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2-11-11 16:48:00    浏览次数:112864579
索引号 014046317/2022-05484 生成日期 2022-11-11 公开日期 2022-11-11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乡镇,建设,农村 分类词 城乡建设,农业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幸福是每个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的时代,我国广大农民已全面脱贫,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生活水平早已达到小康目标。新时期的农民已不再是旧时代的模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也在与时俱进,幸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这么简单了。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欧阳华
标题 关于精准施策,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建议
建议内容
幸福是每个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的时代,我国广大农民已全面脱贫,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生活水平早已达到小康目标。新时期的农民已不再是旧时代的模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也在与时俱进,幸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这么简单了。
早在十一五时期国家就出台了关于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目标,进入新的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并出台了诸多有利于“三农”的政策措施,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工业反带动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松的政策,加大强农惠农以及加强以农村为基础的农业发展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活水平等等,农民的生活正在向更高目标奋斗。
根据调查发现,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目标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家庭收入、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公益设施、文化娱乐、义务教育、医疗服务等等,都是与农民幸福直接相关的,也是农民所期盼得到改善的重要内容。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意见。
一、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基本收益。土地是农民生存的重要条件,提高土地收益,就是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各级政府应积极探索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经验,鼓励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引导不同区域结合实际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区;二是要大力开展高标准美丽农田建设,按照绿化、净化和美化的要求,打造一批美丽田园项目,鼓励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的专业户集中连片种植;三是配套特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试点示范、要素投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强化服务监管职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者投入相结合方式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鼓励农民住房改造,共同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大量的农村闲置、破旧、危房的改造,单靠财政投入是难以解决的,需要调动农民自身对闲置、破旧、危房改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一是鼓励农民改造破旧民房,各地可以根据农村的特点,适量增加配套场地面积,尽力满足农民必要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为农民自我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对少数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国家应加大帮扶力度,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的步伐。三是鼓励改建特色民居民宿,国家和各级政府可以给予必要的政策性扶持,不仅能有效促进周边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三、加快建设公益设施,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就是要建设美丽乡村,而美丽不仅仅是有路、有花、有新房,需要有公益设施建设作配套,如各自然村和人员密集场所需要新建公厕,村边、路边需要建设垃圾收集处,农民文化娱乐、健身锻炼需要硬化的场地和器材,一些村边路边、池塘边为了美化,也需要建设一些休闲亭、小景点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没有用地指标是无法做到的,有的已做成,但按目前有关政策需要拆除,真是劳命伤财。反之,如果受土地政策制约不进行改造,村庄旧貌永远无法改变。
四、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农民健康水平。身体健康是人类最大的幸福。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农村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随着村(社区)卫生室的建立,对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农村卫生室,由于设施、人才等因素,在疾病治疗方面还不具备条件。同时,也由于农民经济收入偏低,难以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因病致贫现象明显高于城镇。因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心应该放在疾病的预防上,要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足额配备农村卫生室服务人员,并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业务水平和组织工作能力。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卫生健康培训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卫生健康知识。每年有计划组织农民参加一次免费健康检查,真正为农民身心健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7号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复函

 

欧阳华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精准施策,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富强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彰显宜兴智慧、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举措机制。“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以机制创新促进强村富民,建立健全村级专项扶持机制,推动所有行政村稳定性收入达200万元;坚持以壮大产业推动富民增收,积极培育五大优势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乡村旅游产业兴起,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跑赢全省增幅;坚持以生态宜居彰显乡村魅力,农村“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农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走在无锡前列;坚持以创新治理构建和谐乡村,农村改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取得重要成果,乡村善治格局加速形成。2021年面对疫情防控、转型发展等风险挑战,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实现了“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

一、量质齐升、产业更“强”。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原则,2021年投入资金约1.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开展农田连片整治2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2.5%,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夯实了基础。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规划建设宜兴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宜南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区、宜兴太湖绿色蔬菜示范区、宜兴滆湖湾智慧生态养殖示范区等四大特色示范区。江苏省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顺利挂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批创建。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2021年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是农业绿色化品牌化水平提升。太湖、滆湖以及内河水域实现全面禁捕退捕,4000亩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滆湖周边水域退养工作有序推进。“宜兴红茶”“宜兴大闸蟹”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家、宜兴红、宜兴大闸蟹等7项品牌入选《2021年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名单》。

二、生态宜居、村容更“美”。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进农村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五园五区六带”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开展镇村布局规划动态优化工作,制定《宜兴市“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二是推动农房更新改善。全市20个农房建设试点村已于2020年底基本建成,涉及户数2596户。启动27个任务村庄的“美丽农居”建设,组织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初步判定存在风险1316户,目前,C级危房已完成整治770户,D级危房已全部完成整治。三是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纵深推进“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实行季度“红黑榜”和年度差别化考核制度。作为全省唯一,入围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15个建设试点。5个特色田园乡村通过省级验收并命名,9个特色田园乡村通过无锡市验收并命名。新增20个宜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高质高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1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厕169座(二类56座),改造农路100公里,危桥20座。农村地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等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三、城乡融合、农民更“富”。一是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全市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010元提高到106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525元提高到1600元,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二是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行村民医疗互助,全年共计发动57万多村民参与,完成补助31279人,支付3564万元。3家医院确认为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单位。强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连续4年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大力推进基层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发挥医联体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支撑作用。2021年全市13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完成65周岁以上老年人体检154879人次,体检率为72.98%。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2021年共资助各学段学生29391人次,落实各项惠民资金达3100万元。三是持续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一村一文化”,持续探索“文明乡风沐农家——家园守护行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下发《宜兴市移风易俗示范村培育指导方案》,推进开展乡村文化服务活动。

下阶段,我市将紧紧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村稳定安宁,农民稳步增收三个方面,把牢“稳”、加快“进”,聚焦“富”,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一、以产业兴农为核心,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态。一是全力抓好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吨粮田”,积极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在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二是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市级科技园、镇级产业园、村级特色园”的布局,大力引育规模型、科创型、体验型农业项目,加快创建省农高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打造高水平的农业发展功能区。按照产业园、特色园建设要求,突出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农业园区。三是强化农业农村双招双引。把农业招商作为双招双引重要内容,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大力引进新型主体、农业项目、龙头企业、社会资本,以农业项目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模式,加强农业与旅游、文体、康养等产业联动,全面打开农业增值新空间。四是注重加强科技赋能。结合科创载体建设总体布局,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抓手,深化与农业大院大所对接合作,努力招引领军人才、优秀团队和创新项目,开创科技兴农、质量强农新局面。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领域智改数转,迈出农业转型发展新步伐。五是加强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根据今年农村工作会议上下发的《关于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意见》,我市围绕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四个方面,制定15条奖补政策,预计投入资金约4.2亿元,较上年增长40%。

二、以美丽农居为突破口,加快新一轮乡村建设进程。一是推进美丽农居建设。无锡市下文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完成60%以上规划发展村庄‘美丽农居’建设;到2030年,全部规划发展村庄完成建设。2022年,我市再启动36个村庄的“美丽农居”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农民主体、精准施策的总体思路,分级分类分批推进规划发展村庄“美丽农居”建设。同时,根据《宜兴市农房配套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各任务村庄新(翻)建农房按照“3万元/户*项目受益户数”的标准进行补助,奖补资金专门用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二是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要求,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统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环境整治等工作,深化“红黑榜”、差别化考核等制度,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规划发展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延伸覆盖,搞好道路、粪污处理、供气、供电、照明、通信等设施配套,合理设置党群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生态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四是强化政策保障。相继起草制定《宜兴市农房配套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村庄农房建设土地利用管理的工作意见》《关于规范农民公寓式住宅用地管理促进现代“美丽农居”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意见,对引导宅基地有序退出、健全审批服务保障、盘活存量闲置住宅用地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对按规划暂不改造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在房屋质量达标且符合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准予通过出租、开办农家乐或小型加工厂、改造为公共设施场所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城乡融合为着力点,推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一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精准施行救助帮扶政策,动态调整低保、特困标准,持续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稳步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救助惠及面。二是持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普及传染病防疫、急救等知识;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文化、社会救助等社会服务;大力推进医防融合服务工作,加快从“疾病管理为主”向“健康管理为主”的服务理念转变,加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推动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结合村庄布局的实际,就近设立体检点或增设体检点,加大体检医护人员下沉农村的力量。三是优化农村养老教育水平。大力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开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提升达标建设及等级评定工作,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步伐,推进农村中小学新建改扩建,精准帮扶民办学校、乡镇学校共建。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许亦锋,联系电话:87951080。

宜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30日

答复时间 2022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