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科园(新街街道)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无锡市委、宜兴市委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夯实法治建设根基,确保园区健康、长远持续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园街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作为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园街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季度学法制度,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及时了解新出台、新修订的重大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精神的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下半年根据《法治宜兴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任务分解方案》、《宜兴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重要举措任务清单》等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全园街法治建设计划,梳理任务清单,严格落实重要法治事项审批、重要法治决定备案、重大法治问题请示、重大法治事件报告,工作例会等相关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园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始终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述职内容,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
二、确保行政决策规范高效。贯彻落实《江苏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建立园区街道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平台,形成重大决策启动、实施、跟踪评估高效、科学、公开的完整闭环。全面落实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推进重大决策规范化管理。组织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晒目录、督程序”专项规范活动,推进园区各部门公开并稳步扩大重大行政政策目录范围,目录化管理推动决策启动和运行规范化。确保决策合法透明,自觉接受社会与群众监督,提高行政工作效能,为园区良好发展提供正确导向。
三、提升为民服务效能。贯彻落实《江苏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围绕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以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的综合窗口办理服务模式,完善AB岗制度,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进一步深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网上办”,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江苏智慧人社、江苏人社一体化经办平台,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网上办”。稳步开展社会保障工作,依法依规发放各类社会补贴,做好劳资纠纷调解工作,共处理劳资投诉、纠纷225起,涉及312人,涉及金额294.7万,维护园街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园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强化工程招标、重大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监管,运用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等新型方式、形成全覆盖、零容忍、更透明、重实效、保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简化新办企业申报流程,压缩企业开办、简易注销登记时间,稳步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切实提升为民服务实效。
四、筑牢安全生产之基。先后制定并印发了《环科园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意见》、《环科园2021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环科园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了“园、村、企”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工作,全园区共计455家工业企业完成风险上报,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贡献力量。持续开展小微企业托管工作,环科园托管企业237家,高塍镇托管企业445家,23家托管机构完成托管备案,每月不定期开展托管公司服务质量抽查;扎实推进工贸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78家危险化学制品企业的安全管理,针对532家“厂中厂”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与整治;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深度整治专项行动,对“散乱污”整治企业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检查企业221家,关停取缔166家、整治提升23家、停产整顿3家,处罚企业5家;组织开展限电期间安全管理告知,在限电期间下发限电安全管理告知书,要求企业做好限电期间安全工作,停产企业复产前须完成备案,随机抽查30家,安全管理状况总体良好;持续推进安全教育培训,分级分类开展全园冶金等工业企业高危岗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累计培训达2000余人。
五、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打好生态保卫战,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依据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针对“12345”和“12369”环境信访举报问题进行专项整改,深入排查环境污染隐患。落实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依托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239项,持续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重点区域餐饮油烟、涉气企业废气排放,重点区域内露天焚烧等大气污染的监管,以削减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为工作重点,强化生活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安排企业夏季臭氧管控错峰生产,布控秋冬季减排,持续改善全园区空气质量。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力保障归径大桥、西氿大桥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通过季度水质监测,整治入湖河道排污口、工业企业及餐饮污水接管、水生态治理等举措,不断提升全园街河道水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目标任务书,稳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91家,关停取缔123家,治理改造68家,现已全面完成关停整改工作,并开展“回头看”自查自纠行动,谨防“散乱污”企业(作坊)死灰复燃。
六、持续提升行政执法实效。园区街道认真推进市委关于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要求,探索园区街道内各驻区执法单位跨领域联合执法。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园区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强化执法工作保障,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推行全程说理执法,行政监督劝勉、轻微问题告诫、突出问题约谈、重大案件回访等柔性执法方式,提升执法实效。聚焦重点领域执法,特别是城市管理、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交通运输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工作。强化精准执法、差异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综合执法。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单位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开放监督渠道,推广应用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让执法过程全程透明公开。
七、构建法治惠民服务体系。环科园(新街街道)着力聚焦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现实问题,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队伍,配齐配强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三官一律”五位一体的基层法治惠民服务队伍力量。深入村、社区基层一线,征集群众最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开展”援法议事”惠民项目,扩大为民办实事受益面。积极参与立法调研,收集群众意见,按照规定及时反馈上级立法征求意见。全面推动民法典有效实施,提前对重点领域执法、城市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进行定时定点分析研判,规避法律风险,构建一套完善的法治惠民服务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八、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新街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由街道党工委分管领导担任中心主任,派遣政法和社会管理局、环科园司法所、行政审批局、农业农村局、规划建设局等多个单位进驻,并配套建立18个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室。建立会商研判机制,中心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会商研判会,落实每月社会突出矛盾摘报、每月风险防范建议、每季矛盾纠纷分析等工作制度,大力推广“苏解纷”小程序,致力打造“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线上线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推动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园区街道、矛盾不上交。
九、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实现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深化“法润陶都春风行动”活动,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疫病防治、长江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安全、消防安全、未成年人保护、反邪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建设多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依托法治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学习教育,组织广场宣传、法律咨询、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全面加强群体性法治宣传教育。
过去的一年,环科园(新街街道)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目标建设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下一步园街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园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将进一步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推进力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充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力量。按照法治宜兴建设五年规划,理顺思路,夯实责任,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与法治社会建设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为宜兴市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谱写“强富美高”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