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司法局>专题专栏>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宜兴市宜城街道办事处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来源:市司法局 时间:2022-03-22 14:33:56 浏览次数: 91 字号:[ ]

  2021年度,宜城街道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开展政法条线教育整顿工作,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以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为目标,积极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一、2021年度宜城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整体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宜城街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政法条线教育整顿工作,确立“严”的主基调,强化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规范创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以警示教育会、专题组织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典型案例学习、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开展廉政风险点清单化排查,筑牢忠诚可靠,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宜城街道将法治建设纳入《宜兴市宜城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专门章节明确提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法治宜城”建设等目标,着力实现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制定公开宜城街道行政权力清单,加强标准化建设,实现同一事项的规范统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企业“快速落地”,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的转变。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积极对接上级机关,依法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深化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不超过法定权限、程序和范围,实现规范性文件内容合法合理,“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达100%。在司法所设立立法民意征集区,设立立法民意箱,畅通渠道,广泛收集群众立法建议和意见,协助开展基层调研、实施情况反馈等工作,供上级机关决策参考。

  (二)深化机构改革,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健全决策体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宜城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完善、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议事制度,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落实重大决策由领导牵头,机关职能部门参与,组织合法性论证。积极对接市司法局等单位,针对城市更新、集体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等中心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寻求专业指导。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公示,防止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强化行政执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宜城街道将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卫生健康委等机关部门下放的72项行政处罚及相关行政检查权力梳理整合,明确职责权限,实现多部门执法职能整合。出台《宜城街道关于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的意见》,成立以党委领导班子为核心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强化队伍建设,目前街道执法局共有50名工作人员,其中有执法证的队员有7名,宜城街道共有持执法证人员18人,持监督证人员3人。

  (三)强化基层治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化多元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21年宜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守土有责,积极化解重大矛盾”、“多元化解,创建个人调解室”、“一站式服务,推进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勇于担当,共化解矛盾纠纷3818件,成功化解杰仕健身房预付卡纠纷、“9·8”运钞车交通事故死者万某损害赔偿等重大纠纷,完成中梁壹号延期交房和房屋质量纠纷化解后续跟进工作,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建立岳堤范顺妹个人调解室、蠡河“礼和”调解室,推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

  推动信息公开,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宜城街道办事处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宜兴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定期召开行政执法汇报及季度例会,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选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建立健全基层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示年度信息公开年报,依法公开法定主动公开信息,及时回应依法申请信息公开,2021年度共处理信息公开案件5起。

  创新科技赋能,强化数字法治建设。宜城街道探索平台入网实战应用,以PTTPlus融合调度平台等技术平台为依托,完善建立“智能+人工”巡防机制,突出警务室前沿阵地作用,深化“网格+警格”融合联动,运用大数据智能监测、精准制导,优化警力资源调配调度。今年网格巡查共计54908人(次),上报各类事件共计69576件,上报事件总量排全市领先位置,事件办结率保持100%。

  二、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能仍需提升。目前宜城街道共有行政执法证持证人员18人,监督证持证人员3人,考虑到宜城街道辖区广、人口多、事务杂等特点,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需进一步扩大,能力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2、刑事执行治理能力仍需提升。目前宜城街道共有在册社矫对象114人,2022年宜城司法所将吸取经验,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精准度,落实社矫安帮安保维稳。

  三、2021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

  宜城街道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建立健全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通知》,成立宜城街道全面依法治街委员会,加大依法治街工作力度。将法治建设纳入《宜兴市宜城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压实主体责任。制订全年学法计划,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与年终个人述职报告,把宪法法律、党章党规党纪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送民法典进机关”活动。2021年度宜城街道领导干部以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阅读学习《“八五”普法干部法律知识必读》等书籍,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四、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2022年度,宜城街道将结合宜城街道“十四五”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服务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工作抓手,争第一 ,创唯一,推动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稳中求进,狠下绣花功夫,夯实工作基础。宜城街道深化合作共进机制,立体联动,为服务中心工作奠定安全稳定基石。党建引领,贯彻新思想。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论学习,提出“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坚定信仰学”四个要求,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方法,学深悟透笃行。狠抓纪律作风建设,细化奖惩激励机制,落实动态化管理,确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聚焦稳定,狠抓新时效。以构筑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为目标,强化矛盾纠纷线索排查,围绕重点节点活动,聚焦安全生产、民生就业等领域的问题隐患,强化与村、社区等基层的交流沟通,借助大数据,对矛盾苗头抓早抓小,重视重大矛盾、突出风险信息报送。民生导向,展现新作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人民至上,依托“法润民生微信群”,调研记录群众需求,加强各方联动,落实“双微双员”工作,把法律服务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统筹谋划,把握重大机遇,服务城市更新。立足实际,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宜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对标《关于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网格”融合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公示法律顾问职责清单,推动法律顾问现场法律服务等工作常态化,积极参与街道、社区日常事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服务城市更新工作。推进宜城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工作,逐步落实现场预约、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微信预约等方式,切实完成勤务模式转换,全面畅通为民服务通道,会同相关责任部门,抓好抓牢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对老城区过渡、改造、转型中的乱象综合治理。主动作为,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积极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整合社会资源,提前谋划部署,围绕宜兴实际、重点工作等方面,集中讨论,对接宜兴市司法局,制作涉外法律服务手册,提升基层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搭建智慧平台,畅通涉外人员交流沟通渠道,推进“无人律所”等功能设施建设,创新涉外法律服务方式,法治服务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打造。

  创新开放,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基层样板。宜城街道将进一步以创促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挡升级。依法决策,畅通沟通渠道。积极对接市司法局等上级单位,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建设基层援法议事、法律明白人等基层自治平台,推进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凝心聚力,服务基层治理。立足宜城实际,深化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计划,积极开展平安宣传、法治宣传、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推动基层普法宣传与新媒体相融合,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培育系列项目,提升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挖掘典型,凝聚法治形象。立足工作实际,充分挖掘法治建设的好榜样、好案例、好方法,通过座谈会、表彰激励机制等方式分享交流,在打造法治品牌机制上站排头,以点带面,形成先进引领的辐射效应,凝聚法治政府建设的“宜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