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公共文化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西城区向社会发出“英雄帖”
宜兴会馆将迎“春天”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1-09-27 09:23:15
浏览次数:243
索引号 | 014046317/2021-05082 | 生成日期 | 2021-09-27 | 公开日期 | 2021-09-27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主题(二) | 文化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艺术,宣传,知识产权 | 分类词 | 教育,文化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日前,北京西城区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推出宜兴会馆、梅兰芳祖居等9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活化利用项目将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共同研究确定腾退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方向和路径,努力让宜兴会馆等更多文物“活起来”。 |
日前,北京西城区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推出宜兴会馆、梅兰芳祖居等9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活化利用项目将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共同研究确定腾退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方向和路径,努力让宜兴会馆等更多文物“活起来”。
西城区是北京市的“文物大区”,辖区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70处。“十三五”时期,该区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工作,涉及52处、总投入45.27亿元,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被解放出来。
此次纳入活化利用文物建筑项目的宜兴会馆,位于西城区天桥街道校尉营胡同44号。该会馆原为清光绪年间两任顺天府尹周家楣的故宅。周家楣是江苏宜兴人,他在任期间,不仅在救灾施赈、兴办教育等民生工程中政绩斐然,而且大力参与、促成《光绪顺天府志》的修纂刊印,该书是晚清时期的地方史志巨著,至今仍是开展北京史地研究必不可少的实用文献。周家楣去世后,顺天府民众感戴其德政,由所属二十四个州县集资捐建了一座家祠。清末,周家后人把这座家祠捐做同乡会馆;民国年间,又改为宜兴会馆。会馆整体坐南朝北、由两进院落组成,每进院落均由正房及两侧厢房组成,会馆总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
北京西城区政府表示,此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作将继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邀请有情怀、有专业、有实力的社会机构参与到西城区文物保护利用中来,确保完成一个亮出一个,亮出一个精彩一个,通过宜兴会馆等一批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区域的文物活化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