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要让宜兴话消失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1-04283 | 生成日期 | 2021-08-10 | 公开日期 | 2021-08-1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议案 |
关键词 | 提案,建议,行政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关于不要让宜兴话消失的建议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陈伟强、陈鹏 |
标题 | 关于不要让宜兴话消失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语言的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只会说普通话,就相当于地球上只剩人类了,就像我们回到了四十年前,满大街的人都穿着军绿色的中山装。我们不仅需要“车同轨,书同文”,我们也需要“包罗万象,百家争鸣”。多学一种语言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学好家乡话可以拉近与家乡人的距离,增进与家乡的感情,能更好的理解和传承当地的习俗和文化。十多年前,上海的许多幼儿园就开展上海话的教学与传承。如今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同属吴语系的上海话。大多上海的年轻人依然是一口的浓浓的上海话。在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十分重视方言,你会听懂BBC的英语,到曼城你可能听不懂当地人讲的带着浓烈曼城口音的英语。可是我们宜兴当地的大中小学生在慢慢放弃家乡话。我建议从幼儿园开始也要教授宜兴话。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平时课堂上用普通话,生活中鼓励用宜兴话交流。这样也可以让在宜兴上学的外地小朋友学会宜兴话,让他们真正成为新宜兴人,对宜兴有归属感。宜兴电视台有个方言栏目,用宜兴话主持,很好的保护了我们的方言。里面有很多用宜兴话朗读的儿歌。稍加整理就能成为很好的宜兴话教材。赶紧行动吧,让我们的乡音永远不绝于耳。 |
承办单位 | 教育局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 第179号提案的复函
陈伟强、陈鹏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不要让宜兴话消失”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经贸往来不断增加,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性急剧增加,在不同地区间人口的相互交流中,语言的差异成为交流和沟通的巨大障碍,普通话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使得在学校教学、公务活动、社交活动中使用宜兴方言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客观上增加了推广使用宜兴方言的难度,造成宜兴方言地位逐渐衰退,宜兴方言使用的群体越来越小,宜兴方言使用存在断层现象。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当下,我市学校方言传承的意识总体比较淡薄,传承活动开展得也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有: 1.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作为推普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认真贯彻《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其他教师应达到二级乙等”“普通话应该成为学校教学语言”等文件要求。近年来,各地推普工作的成效纳入省政府对市(县)、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无形中也推进和强化了学校上下“讲普通话”的自觉意识和“四海同音”的积极行动。 2.城市发展对普通话的使用有广泛需求。随着宜兴经济的迅猛发展,五湖四海的人才人力集聚宜兴,普通话越发成为在同一城市下不同方言区人合作交流的基本语言。近几年非宜兴籍学生在我市各校的比例逐年上升,有的学校非宜兴籍学生最多时达93%以上,普通话也逐渐成为家庭交流的主要语言,希望老教师用普通话上课,希望学校提供普通话语境成为广大新市民强烈的诉求。 3.课程设置有严格规定。国家有严格的课程设置要求和规定内容,把方言课程排进课表,显然违背了“课程要开齐上足”的国家意志,大规模和长时间开展乡音传承教育,弹性空间明显不足。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发展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是联系地方情感的纽带,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保护宜兴方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努力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近年来我们在保护和传承宜兴方言上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例如:宜兴市广播电视台专门开辟了一档精品方言生活栏目《阳羡茶馆》,用宜兴方言讲讲新鲜事,说说身边人,嘚嘚老话,帮帮小忙。积极鼓励学校开展以乡音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学校创建,积极倡导“锡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中都组织方言类语言比赛活动,比如方言讲故事比赛、“最美乡音”童谣传唱比赛等等,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和方言说唱比赛等形式,使宜兴方言以一种轻松亲切的方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宜兴方言得到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16年,我局牵头制定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之宜兴方言行动方案》,组织力量对我市多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数据采录和整理搜集,建立了方言资源库。 三、今后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进行方言的保护,协调处理好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的关系,从而实现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事业健康协调,将是我们今后语言文字工作的努力方向。今后,我们将加大对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宣传力度,适时调整相关语言工作政策,建立完善方言保护体制机制,组织力量多途径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宜兴方言和地方文化,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更加重视宜兴方言的应用,积极鼓励青少年学生学习、使用宜兴方言,使他们成为宜兴地方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1.加强宣传,引导学校辩证看待“双语”。大力宣扬并形成以下共识:方言与普通话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灿烂文明,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及动态变化的形态,方言与普通话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雅俗之别。大力推广普通话与传承乡音并不矛盾,也不需要刻意回避,让方言和普通话各司其职,和谐共生是现代文明应有的语言态度。 2.创设活动,引导学生适度运用方言。允许学生在课堂之外用方言交流,让我们的母语方言能在学校的食堂、宿舍、操场和图书馆等场合中自然听到。在“让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的大前提下,倡导学校有意识地将方言纳入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中,例如:组织教师阅读《宜兴方言》一书,引导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增加地方戏剧欣赏、方言学等内容;建议学校编写适合本地方言教育的教材,利用学生社团活动开设方言课程;每学年定期组织一次校级的方言大赛;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开展 “与父母或上一辈用方言交流一个话题”的活动;利用节假日社会实践活动用方言采访家乡老前辈的活动等等,帮助学生从文化多元的角度,广泛汲取方言中大量谚语、俚语中的人文知识和伦理道德营养,认识和理解方言的文化底蕴以及与地方文化的密切联系,在感受方言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方言文化的认同、使用方言的兴趣和适时适地熟练使用“双语”的习惯。 3.合力攻坚,加快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在语委的支持下,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号召,加强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为推动语言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语言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作出教育系统应有的贡献。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钱杰,电话:87992972。
宜兴市教育局 2021年5月14日
|
答复时间 | 2021年06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