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发展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1-08-02 15:39:20    浏览次数:114889125
索引号 014046317/2021-04274 生成日期 2021-08-10 公开日期 2021-08-1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议案
关键词 提案,建议,行政 分类词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发展的建议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夏兰、崔其峰、沈飞
标题 关于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血脉,旅游是文化传播的平台和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宜兴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吴越两国水军苦战的古战场,吴楚越文化的交汇之地。多年历史的地域文化典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宜兴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因此,深度挖掘宜兴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日益融合,是促进宜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经济发展张力的有效途径。

  一、文化资源基本现状

  (一)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凸现

宜兴是一座有着二千二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名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钟灵毓秀,千年古文明孕育了磅礴的志士名人。曾出现过“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的喜人成果。自春秋以来,历史名人接踵而来,春秋范蠡西施、晋代孝侯周处、王羲之,三国孙权,唐代陆羽、白居易、杜牧,宋代苏东坡、岳飞,元代黄公望,明代文征明、唐寅,清代西泠八家之陈曼生等文豪曾远涉宜兴,揽胜咏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华章和美丽传说。这无疑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宜兴旅游的灵魂和优势。

全市拥有众多古老文化遗存,留下国山碑、周王庙及碑刻、洑溪徐氏宗祠、骆驼墩遗址、宜兴窑址、西溪遗址、蜀山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宜兴紫砂陶手工制作技艺和梁祝传说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颇具特色的茶文化、竹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传统文化延续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明代的磬山崇恩寺、乾隆年间的磬山塔林等建筑,风格各异,令人流连忘返。家喻户晓的观蝶节,陶艺节以及紫砂陶制作、均陶堆花等,让人陶醉痴迷。

(二)自然生态资源特色鲜明   宜兴有“阳羡山水甲江南”之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更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值得一提的是蜀山藏有制作紫砂器具的陶土原料,天下无双。旅游景点更是星罗棋布,这些都以独特的魅力在旅游市场各放异彩,令人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宜兴在挖掘旅游资源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不相衬。一是文化资源分布“散”,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二是文化品牌挖掘“浅”,没有挖掘出吸引游客的“看点”和“亮点”,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令人难以置信。三是旅游宣传力度“弱”,迄今为止,尚未一家5A级景区。

三、促进宜兴旅游发展的建议

  宜兴旅游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政策扶持的方针,围绕蜀山古街(陶瓷博物馆、前墅古窑、骆驼墩遗址、陶瓷城、娘娘庙)、善卷风景区(善卷洞、国山碑、梁祝)、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竹海、阳羡溪山、陶祖圣境、灵谷洞、玉女潭、张公洞、磬山寺、龙池山、玉龙潭清明古镇)、云湖风景区(云湖水库、大觉寺、茶博馆)这四大特色实施品牌战略。具体建议如下: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构建文化旅游体系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首先将宜兴的旅游定位确定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围绕定位以科学编制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开发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以“三年打基础、五年出精品、七年成网络”为奋斗目标,竭力为宜兴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

  (二)铸就独特主题文化,做好四篇旅游文章

1、突出国山、梁祝、溶洞文化特色,做好“善卷风景区”这篇文章。国山碑矗立于风景秀丽的善卷风景区国山之颠,建于三国时期天玺元年(276),已经经历1730多个春秋,号称东南第一古碑。梁祝通过多年来挖掘和研究,已经成为宜兴一张靓丽的文化品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善卷风景区近年市政府已花费2.5亿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因此,国山碑、梁祝与溶洞串连成为善卷风景区,完全符合当今做大做强做优品牌战略的定位。要以其现存的古洞、梁祝文化、善卷寺、三生堂以及国山碑组成的风景区,同时,与当地的清白村、玉带桥等古迹文化形成别处都找不到的文化。

2、突出陶瓷、紫砂文化特色,做好“蜀山风景区”这篇文章。宜兴陶瓷源远流长,闻名遐迩。丁蜀镇窑场方圆三十里,仍然是家家做坯,处处皆窑,遍地产陶,成为陶器世界。

蜀山被誉为紫砂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华历史上更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紫砂工艺”又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建议恢复蜀山明清古街古址景点,展现前墅龙窑成就,表演紫砂工艺等特色。以多种形式为游客传递厚重的陶瓷文化信息,让游客在游览中能真正触摸到陶瓷历史的印迹和脉搏。同时,与中国陶瓷博物馆、陶瓷城、娘娘庙串联成“蜀山风景区”。

3、突出生态、竹、茶、洞文化特色,做好“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这篇文章。宜兴舒适有度的休闲特色尤为突出,尤其是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自然禀赋得到更好彰显,恬静悠闲的人文环境、民风古朴的农家乐、神奇独特的道教文化以及奇异天成的溶洞等特色都赋予了休闲度假旅游基本的文化特质。因此,要串联竹海、张公洞、陶祖圣境、阳羡溪山、灵谷洞、玉女潭、龙池山、玉龙潭古镇以及磬山寺等重点景区景点,增设休闲设施。在竹海村、濮西村、张阳村、龙山村等,推出农家乐的“一村一品”、“一村一色”的发展特色,建设观光果园、林场、牧场,开展摘果尝鲜、林中探幽、放牧狩猎等参与型旅游活动,营造浓厚的休闲度假韵味。

4、突出宗教、山水、健身文化特色,做好“云湖风景区”这篇文章。集聚云湖水库(横山)、大觉寺、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云湖广场、蝶水风情园等,尤其是大觉寺名振天下,蜚声海内外。因此,云湖要以大觉寺为主线,依托挖掘独特的山水、阳羡茶、宗教文化内涵,借助台湾宗教的独特风俗,串联云湖水库、阳羡茶文化博览馆以及改造整合后的云湖广场,打造宗教与山水文化旅游。 (三)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增强竞争核心能力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必须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找准宣传“点”与“面”,寻找新创意。一是充分发挥地方主流媒体的作用。有计划地出版一批精美的图书、图片、音像制品等。同时,可用“小人书”、“连环画”等故事、传说的方式反映宜兴文化,如“紫砂之谜”、“梁祝传说”、“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星云大师传情”等,让游客看阅“故事”,讲述“故事”,传播文化。二是要采取网络营销手段,建立电子商务,形成网络营销攻势。三是要不遗余力努力创建一家国家5A级景区。要通过多载体把宜兴的名字叫响。如在入城的显要位置修建宜兴牌坊或广告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世界上只有一把茶壶,它的名字叫宜兴”、“茶壶之都”、“梁祝故里”、“中国陶都、陶醉中国”,让游客一踏上宜兴就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触动。

(四)竭力开发旅游商品,形成独具经济产业

  要着力抓好特色旅游商品和特色饮食文化的包装和开发。一是要加大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走精品化、规模化、大众化之路。成立旅游商品开发中心,抽调专门力量,专题研究旅游商品开发问题。二是大力弘扬特色饮食传统文化。如举办“阳羡美食节”、“云湖国际素博会”,宣传“宜兴家宴”、“阳羡茶宴”,在市区打造“美食步行街”,集中天下美食,重点包装宜兴特色小吃,如和桥豆腐干、高塍猪婆肉、徐舍小酥糖、官林麻烘糕、杨巷羊肉等精心包装成旅游商品。

(五)努力挖掘民风民俗,开展旅游节庆活动

  宜兴要以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发展特色民风民俗旅游。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提炼、包装,在整理中重点挖掘茶文化、竹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陶瓷文化、紫砂文化、名人文化、范蠡西施文化、梁祝文化、素食文化等。积极挖掘、筛选、开发民间节庆资源,如“国际陶艺节”、“生态杨梅节”、“观蝶节(梁祝文化)”、“范蠡西施文化节”、“国际素博物会”等特色节庆,让特色活动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

(六)培养文化旅游人才,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宜兴必须走科教兴旅和人才强旅之路,重视人才、培训人才、引进人才。要整合政府培训和教育资源,联合开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定期举办旅游人才培训,邀请旅游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增强与知名旅游企业的交流。二是组织旅游管理人员和经营者到知名旅游景区学习考察,确保高层次人才后继有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逐步建立旅游行业准入制度,鼓励高素质人员投身宜兴旅游。

承办单位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

第144号提案的复函

 

夏兰、崔其峰、沈飞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届十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旅游发展”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宜兴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山水旅游城市,也是远近闻名的江南鱼米之乡,更是是一座文化历史的名城,素有“陶的故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兴市先后荣获“2017年度中国全域旅游创新奖”“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奖”。2020年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宜兴的旅游区域,正从资源丰厚的自然山水,扩大到全市域;宜兴的旅游市场,正从单一景区旅游时代,向“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时代迈进。

但诚如委员们所说,宜兴各镇各景区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却一定程度上存在资源整合不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一是文化资源分布“散”,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二是文化品牌挖掘“浅”,没有挖掘出吸引游客的“看点”和“亮点”,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等问题。2019年我市进行机构改革,成立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市内主要的龙头景区,竹海风景区、善卷洞风景区、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宜园)风景区、云湖风景区等都划入新组建的城建文旅集团,由国企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为这些优质旅游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对我市文旅产业的整合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制定规划,促进旅游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针对我市旅游现状,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一系列的旅游专项规划,完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中要重点突出国山、梁祝、溶洞文化特色;突出陶瓷、紫砂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竹、茶、洞文化特色;突出宗教、山水、健身文化特色,把我市的旅游定位确定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围绕定位以科学编制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开发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景区经营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既包括基础的物业管理,也包括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等内容,而其中最能体现管理水平的就是景区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两方面。在景区经营管理上政府的作用只能是牵头人,优秀的运营团队才是排头兵。专业的运营团队能够为景区的管理与运营推波助澜,帮助景区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形象,而非专业的机构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降低在游客中的口碑。现阶段我市部分景区管理运营水平还比较滞后,我们将积极引导景区尝试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团队,制定有竞争力的引人政策以及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对景区管理团队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景区管理质量。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定期举办旅游人才培训,邀请旅游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增强与知名旅游企业的交流;组织旅游管理人员和经营者到知名旅游景区学习考察,确保高层次人才后继有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旅游行业准入制度,鼓励高素质人员投身宜兴旅游。

    三、主动宣传推介,扩大对外影响

结合我市实际,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努力在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确立宜兴旅游目的地形象。一是搞好形象策划。在“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特色、地缘文化、历史民俗、城市发展理念等挖掘总结宜兴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形象定位,综合运用名人营销、节庆营销、高铁营销、网红营销等营销手段,不断提升宜兴优秀旅游城市形象。邀请余秋雨先生在上海为宜兴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为宜兴打call,姜昆笑剧场落地宜兴水墨田园,韩美林艺术馆建成开馆,徐悲鸿美术馆、吴冠中艺术馆等常年举办各类高等级美展。坚持每年举办“茶禅四月旅游季”和“金秋十月醉陶都”两大旅游季包括节事活动八十余场,覆盖全年;重点挖掘茶文化、竹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陶瓷文化、紫砂文化、名人文化、范蠡西施文化、梁祝文化、素食文化等。积极挖掘、筛选、开发民间节庆资源,如“国际陶艺节”、“生态杨梅节”、“观蝶节(梁祝文化)”、“范蠡西施文化节”、“国际素博物会”等特色节庆,让特色活动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

四、立足全域旅游,争取政策支持

当前,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全域资源、全境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新时代,2019年我市成功创建了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未来旅游业发展中,我们将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高位的统筹联动机制、加大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提档升级,对于一些投资体量大、层次高、带动效益明显、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新业态文化旅游项目招引工作上,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创造更多政策优惠。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邰伟,电话:87986537。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5日

 

签  发:蒋干达    承办:邰伟      邮政编码:214206

抄  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份),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份),市城建文旅集团(1份)。

答复时间 2021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