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公民的健康科普教育,提高全民 公共卫生安全素养
索引号 | 014046317/2021-04194 | 生成日期 | 2021-08-09 | 公开日期 | 2021-08-0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议案 |
关键词 | 提案,建议,行政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加强对公民的健康科普教育,提高全民 公共卫生安全素养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科协界别活动组 |
标题 | 加强对公民的健康科普教育,提高全民 公共卫生安全素养 |
建议内容 |
|
承办单位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答复内容 |
宜卫健函字〔2021〕31号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19号 提案的复函
科协界别活动组: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对公民的健康科普教育,提高全民公共卫生安全素养”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召开了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开启了“健康宜兴”建设新征程、全民健康新时代。卫健人紧盯目标、务实有为、统筹兼顾将“健康宜兴”的蓝图转化为现实,让群众共建共享“健康红利”。我市荣获首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健康江苏建设示范点”。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从2016年的81.57岁提高至82.73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85‰、4.37‰降至1.77‰、3.38‰,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20年的32.53%。健康科普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健康科普缺乏专职队伍。我市从事健康科普教育的都是临时性的基层医护人员,他们平时更多的精力是从事临床医疗业务,缺乏一支专职的健康科普队伍。 2、健康科普人员积极性不高。从事健康科普教育的医务人员平时既要从事临床业务,又要抽出时间从事健康科普教育,面临双重压力,健康科普教育没有明确的考评体系和绩效考核,难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3、健康科普形式创新不足。当前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主要局限于科普展览、知识讲座、科普咨询宣传等方面,不仅活动创新不足,且活动波及面狭窄,群众参与度并不高。 4、健康科普内容参差不齐。官方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内容权威可靠,但由于缺少创作活力和对受众群体的把握不足,缺少趣味性;民间及自媒体平台的健康科普内容良莠不齐,传播者资质不一,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甚至常有虚假信息和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二、近年来工作及成效 为提高我市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细化任务分工,统筹做好健康科普教育、重点疾病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等工作。结合“健康中国行”“健康江苏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健康教育进乡村”“健康教育进家庭”和健康教育阵地建设等工作。针对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支持工具、制播健康教育栏目、节目等多种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建设一批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全年举办业务培训9次,开设健康讲座8个场次,编发宣传资料47种,计494162张,“健康之窗”宣传画12期,计3600张,“健康流行风”宣传画4期,计11200张,“健康宜兴人”宣传单4期,计400000份,新冠防控宣传资料22种,计72862份、控烟宣传资料5种6500份。在文化广场等开展固定阵地宣传96处。媒体宣传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制作了12档电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公益片;膳食营养、艾滋病防治、糖尿病防治、健康微讲堂等4档电视专题“疾控之声”栏目,16档电台专题“健康你我他”访谈节目,宜兴日报“卫生健康”专版刊登相关文章31篇。推送“宜兴疾控”公众微信号文章238篇,阅读量为220819、分享数为11588、关注人数为31111,留言回复1006条。已建成省健康镇7个、省健康社区60个、省健康村118个,健康城市建设全省领先。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1、依托互联网+,拓展线上线下健康科普宣传新模式。在“互联网+”新形势下,随着微信、抖音、微课等新兴传播媒体及方式的涌现,健康科普的传播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如采用传微信、传网络、传抖音、传媒体,“四传”传播新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健康科普活动,让活动宣传更广、受众更多、传播更远、效果更好。利用微信、网络健康科普平台,负责健康科普活动的信息推送,各种健康科普活动的进度安排,及后期健康科普宣传内容(视频、音频、图片、新闻报道等多种媒体方式)的载体,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工具,实时跟踪科普活动进展,及时推送健康科普活动宣传,做好健康科普成果展示,搭建健康科普交流平台,积极推广健康科普活动,并为后续的健康科普活动提供宣传及技术支持。紧密结合卫生健康宣传日和社会热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定期发布权威健康教育信息,及时回复居民咨询,在线上积极发挥健康教育正面引导作用。 2、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实施健康科普多元化“精准”投放。借助我市医共体模式,整合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副高级以上热爱健康科普的专家,建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学校、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讲和咨询,把复杂艰深的医学知识,融入百姓的日常话题。借助医惠陶都项目,组织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医院候诊区域、领药窗口、候诊大厅,利用碎片化的候诊,领药、等待检查的时间为患者和家属答疑解惑、宣讲疾病知识、康复保健、用药常识。借助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居民中开展以用药安全指导、饮食健康指导、慢性病防控等贴近百姓需求的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参与村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借助省级健康科普资源库,组建各级健康素养巡讲团队,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宣传健康宜兴理念,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和技能,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借助健康促进医院建设,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主动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借助市急救中心,加强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设,指导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快推进AED的配置,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针对各地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发健康科普材料,在电视台、医疗机构、交通工具等媒体平台播放公益广告、健康素养宣传片。 3、坚持因人施教,为重点人群打造个性化科普服务。在老年人中开展以“提升健康素养 乐享银龄生活”为主题的老年健康科普活动,组织一批老年健康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巡回开展老年健康科普讲座,同时组织专家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正在开展的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普及培训,采取老年人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全面普及健康饮食、疾病预防等知识,形成引导、鼓励老年人健康生活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青少年中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落实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综合防控近视,提高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切实加强手机管理。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普及疾病预防、校园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切实预防和控制学生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疾控中心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地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地方病、血吸虫病等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合理膳食、科学就医、烟草控制、食品安全、卫生应急、职业健康等重点领域健康教育工作。 4、提高三个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健康科普人才。由于健康科普与人们健康安全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所有健康科普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掌握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渠道的能力,还要讲究传播技巧,为群众普及正确有趣的健康知识。为了更好打造一支优质健康科普团队,将从提高“三个能力”出发进行培训,其一是对健康科普工作者进行演讲能力、沟通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的专业培训,达到健康科普表述能够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好听好记好传播的目的。其二是加强健康科普文章的撰写及健康科普贴的制作能力培训,严格要求可读性、真实性,发布内容合规合法有科学依据,且符合新媒体形式语言模式,提高健康科普知识的可阅读性和趣味性,以期吸引年轻群众的注意力。其三是加强对健康科普工作者的仪容仪表、举止礼仪的培训,使健康科普工作者能够提升个人气场和举止魅力,体现健康科普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业形象。 5、以国家项目为载体,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施健康素养监测和成年人烟草流行监测。高度重视健康素养监测和成年人烟草流行监测工作,加强专业队伍和能力建设,严格按照《2021年居民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完成相关监测任务,及时上报监测数据,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我们将根据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始终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为中心,有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而努力。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史福良,电话:87982060。
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5月13日
签发:史中武 承办:史福良 邮政编码:214200 抄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份),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份),宜兴市科学技术协会(1份)。 |
答复时间 | 2021年05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