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兴市建设发展高等本科教育的建言献策
索引号 | 014046317/2021-04182 | 生成日期 | 2021-08-09 | 公开日期 | 2021-08-0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议案 |
关键词 | 提案,建议,行政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关于宜兴市建设发展高等本科教育的建言献策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科协界别组 |
标题 | 关于宜兴市建设发展高等本科教育的建言献策 |
建议内容 | |
承办单位 | 发改委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 第92号提案的意见
科协界别组: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宜兴市建设发展高等本科教育的建言献策”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教育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宜兴是一座拥有2100余年城建史的名城,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人才辈出的阳羡山水不仅赋予宜兴人民勤劳敬业的精神,更给予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聪慧灵气。“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先后走出4位状元、10位宰相、近400名进士,近现代又涌现出30位两院院士、近万名教授,令世人对宜兴这片土地赞叹不已。 长期以来,宜兴市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推动我市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我市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6年4月,市政府与原江南学院签订了共建江南学院宜兴分部的协议,同年6月开始组建江南学院宜兴校区,9月正式招生。2002年5月,宜兴电大升格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201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学院更名为宜兴开放大学。2004年7月宜兴轻工业学校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被命名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市第一所隶属江苏省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历性质属于大专。2018年,宜兴中等专业学校经无锡市委编办同意更名为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历性质属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建设方面,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已成功落户我市,目前在建阶段。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第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区)。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我市与江南大学成功签约,共建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2020年经协商升格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将成建制纳入宜兴校区办学,2021年9月二个学院将正式入驻。 2018-2019年我市先后和南京大学多次协商引入金陵学院事宜,最后由于众多原因引入没有成功。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相关部门利用独立学院转设的契机先后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洽谈长安学院、成贤学院引入宜兴相关事宜,最后也未能成功引进。 2019年4月,宜兴市委、市政府与南京工程学院签订了南京工程学院——宜兴产业学院共建协议。宜兴产业学院将基于南京工程学院的主干学科专业,对照宜兴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和地方产业市场资源优势,构建“多元协同、多位一体”政产学研合作平台载体,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最新版《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确定了“宜城城区沿东氿向东适度拓展”的发展方向,规划新建王婆河文化中心,预留了东氿北岸地区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空间。通过《范蠡大道东侧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落实了高等教育及科教研发类用地空间,切实保障包括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以及后续合作高校或教育综合体类项目的建设引进。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关于着力提升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层次为本科以上层次,并考虑更名为“宜兴(紫砂陶艺)大学(学院)” 2017年1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意见》(教发〔2017〕3号),文件规定:“十三五”时期,继续坚持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也不与高等职业学校合并;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基本政策。从近几年高职院校升本数据来看,几乎全部是民办高职院校,或者独立学院转设期间和高职院校联合升本,很少有公办院校单独升格。因此,将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省属综合性重点本科高校,难度很大。 (二)关于独立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大学或学院 2006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对设置普通本科学校提出了硬性指标: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3号),提出了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4月发布的消息,2020年无锡等省内6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江苏省的整体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成投用和开始招生(一期可容纳1400名在校学生),在我市新设一座学院(大学),是否有足够的生源来源(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以上)和大量符合要求的专任教师(280人以上),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还需要相关部门作进一步的摸底和调研。四、下阶段工作 (一)充分发挥“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引进更多本科高校落户宜兴,加快建成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以宜兴开放大学为龙头,优化发展成人高等教育、高等非学历教育,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加快编制《宜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结合我市各类教育的发展现状,继续在城东片区预留高等教育用地,为我市高校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二)加快推进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设 加快推进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一期)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质完成。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届时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新招的本科生将在宜兴校区上学,这将实现宜兴本科高校零的突破。进一步密切和江南大学的联系,以校区为载体,引进更多服务我市产业发展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相关研究机构落户宜兴,真正打造成集“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平台。 (三)深入开展新设学院(大学)的调研工作 围绕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设置的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开展对新设学院(大学)的专题分析与研究,做好各项前期摸底调研工作;继续修改完善现有人才招引政策,广纳贤才;主动与高校主管部门对接,力争获得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戴郁峰,电话:87981015。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18日 |
答复时间 | 2021年0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