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加大非遗传承扶持力度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1-08-02 15:32:50    浏览次数:1405
索引号 014046317/2021-04062 生成日期 2021-08-04 公开日期 2021-08-04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议案
关键词 提案,建议,行政 分类词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加大非遗传承扶持力度的建议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徐建荣
标题 关于加大非遗传承扶持力度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我市的非遗传承在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蓬勃发展,但还需在政策扶持上、产业导向上、规范管理上,加大力度。
承办单位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3号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复函

 

徐建荣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大非遗传承扶持力度”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市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在非遗保护工作上强化高位指导和规划引领,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出台了非遗保护和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先后出台了《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与评估办法(试行)》(宜文〔2018〕43 号)、《宜兴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19-2021年)》(宜发〔2019〕29号)、《中共宜兴市委 宜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宜兴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宜发〔2019〕30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意见的通知》(宜政办发〔2019〕74号)和《中共宜兴市委 宜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紫砂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发〔2019〕48号)等一系列配套性政策,为非遗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政策扶持。

二是推进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通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省级项目13个、无锡市级项目21个和宜兴市级项目50个,项目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地域特色显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传承人23名、无锡市级传承人74名、宜兴市级传承人161名,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

三是积极推进非遗载体建设。现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省级非遗创意基地2处(宜兴市常青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无锡市级基地5处、宜兴市级基地33处、宜兴非遗名师工作室18处。注重发挥他们在项目传承、展示推广和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加大了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推动宜兴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创意设计行业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等十个方面进行重点支持,特别提出了对陶瓷文化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19-20年共有5家陶瓷企业获得60万元高质量奖励。同时,积极推动紫砂陶瓷等多个项目申报省级文旅专项资金项目,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的利永紫砂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获得2019年省级奖励资金100万元。

五是推进非遗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非遗+旅游”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了“陶式生活”“茶禅四月到宜兴”“宜帮菜”“文创宜兴”等特色文旅品牌。逐步将历年评定的非遗特色镇村、示范基地、名师工作室等非遗资源纳入我市旅游线路中,增强了非遗保护的内生动力,丰富了地方文化旅游产品、提高了文化旅游内涵。

六是积极组织宣传推广。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等重要节会活动,有效发动、组织非遗传承主体开展宣传推广。推荐项目参加国家、省级层面举办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并自发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非遗展演,每年活动不少于20个场次。较好地推介了我市非遗项目,提高了项目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下阶段,我局将结合自身职能,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一是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有效贯彻落实现行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出台具有宏观指导性的政策意见,继续做好《宜兴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实施细则》《宜兴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实施细则》等政策的修订。加大对非遗相关事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政策精准度,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二是继续做好传承人队伍建设。吸引中青年人才加入非遗传承人队伍,优化队伍结构。高质量开展传承人群培训,扩大培训受众,丰富培训内容。继续推荐优秀的非遗从业人员参加由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研修班”,帮助他们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积极引导和发动优质社会资源开展文化乡土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传承人在项目传承、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有效服务与指导相关产业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逐年修订《宜兴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实施细则》,做好政策的普及传达,指导相关企业做好对上文旅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让更多从业者享受到政策优惠。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充分利用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集群发展优势,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入驻。为企业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帮助企业更好地与市场对接。

四是更好地发挥非遗资源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深化“陶式生活”内涵的发掘和提炼,结合我市全域旅游整体规划,继续做好非遗示范基地、名师工作室等文化点位的布局和建设。充分发掘各镇村的地域特色,避免旅游同质化。有效推进非遗进景区,为景区和非遗项目传承主体间搭建桥梁,在我市主要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和体验活动。充分利用非遗资源优势规划设计出一批专题休闲体验、研学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非遗保护和旅游业发展。

五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优化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梁祝戏剧节、“茶禅四月到宜兴”旅游季等品牌活动的策划组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进宜兴茶制作技艺申遗工作,提高宜兴茶文化的影响力,打响宜兴茶品牌。组织和支持非遗项目参与各类文旅交流活动,提高项目和乡土品牌的影响力。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潘晴,电话:87986723。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6日

 

 

 

 

 

 

 

 

 

 

签  发:蒋干达       承办:潘晴       邮政编码:214206

抄  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委(2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份),丁蜀镇人大(1份)。

答复时间 2021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