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扶持我市民营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1-08-02 15:32:40    浏览次数:235
索引号 014046317/2021-04053 生成日期 2021-08-04 公开日期 2021-08-04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议案
关键词 提案,建议,行政 分类词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扶持我市民营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胡松渊等2人
标题 关于扶持我市民营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当前,我市民营经济正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认为,现在的民营实体经济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从外部环境看,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治污环保成本增加、节能减排任务加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凸显,随着中美经贸不确定性,国外新冠疫情严重,民营经济发展步履维艰。二是从民营企业内部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短缺、抗风险能力不高、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问题极大限制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针对这些情况,具体建议如下: (一)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配套政策。建议政府财政拨出专款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对民营经济予以专项扶持。相关行政部门建立民营企业发展服务配套措施,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人才、资本、土地等制约难题。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起增资扩股、税收和产值增长激励机制。 (二)银行贷款向注重科技研发、绿色环保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倾斜。鼓励银行机构对民营实体企业的高新技术提供专项融资,对于生产经营稳定、资质相对较好、技术含量较高的民营实体企业,逐渐加大信贷投放总量,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缓解贷款成本过高的状况。(三)建议为民营实体企业建立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服务,研究制定出台技能型人才入户政策、子女教育、人才公寓入住等政策。(四)培植民营经济龙头企业。大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主导产业、传统产业领域优势骨干民营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不断实现低端加工制造向高端技术创造的攀升。(五)宣传民营企业光彩业绩,每年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表彰,鼓励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
承办单位 发改委
答复内容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2号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复函

 

胡松渊、邵栋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扶持我市民营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税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如代表所说,当前我市民营企业正面临以下问题:一是面临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治污环保成本增加、节能减排任务加重等制约因素;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短缺、抵抗风险能力不高、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等;三是融资难、融资贵。

二、已做的工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为切实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配套政策

连续多年出台《关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奖补资金6亿元,其中包括现代产业发展资金4亿元,社会事业发展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投资项目、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人才工作及各项社会事业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宜兴市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政策的意见(2019-2021)》,资金初始规模50亿元。以重大项目招引为主题,优化扶持方向和重点,集中扶持力量,重点支持重大装备投入项目、重特大制造业新上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加大力度降本减负,全面推动各级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等工作部署和优惠政策落地,将改革红利真正落实到企业,帮助企业获得国家、省级扶持资金超9000万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31.3亿元,其中税收减免10.6亿元、社保费及非税收减免20.7亿元。为121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1.9亿元;为433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申报;为2187户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15.6亿元。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5.5亿元,922户企业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7亿元。

有序保障项目用地,对于企业用地需求,坚持早介入、多沟通、优服务,协助用地单位解决用地问题。对尚未选址的重大项目,积极引导在规划允许建设区内选址建设,其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尽量在满足“成片开发”标准的范围内选址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为重大项目建设拓展用地空间。同时积极鼓励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着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进一步拓展用地保障渠道。

2、加大银行贷款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全市各银行推出专属融资产品,如工商银行“抗疫贷”、中国银行“金融预授信”、宜兴农商行“复工复产贷”等。年度累计扶持企业486户,资金规模达到188.88亿元。其中2021年2月新增扶持企业260户,资金规模7.5亿元。二是推广“信易贷”产品应用。进一步宣传“税银贷”平台和无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企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税银贷”已有我市9家银行接入,共推出18个线上产品,截止到4月,线上税银贷累计通过户数687家,守信户数428家,授信金额3.83亿元;无锡综合服务平台宜兴注册企业数6256家,成功授信2409笔,授信金额169.34亿元融资需求。

3、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宜兴市政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畅通高效、精准实时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已入驻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电线电缆协会等部门(单位)的47个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了工业绩效评价、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中小企业认定等35项综合服务。同时,平台建立了国家和省、无锡市、宜兴市、园区各级各类涉企政策动态更新服务工作机制,在线提供政策搜索、自动匹配、智能推送、通知提醒等功能,形成政策兑现“一网清”基础体系,汇聚了发改、工信、科技、市监、电线电缆协会等部门(单位)的各级各类涉企政策,建设了市高质量发展扶持资金申报和服务平台,实现了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高质量发展政策项目线上申报。

二是人才招引平台,自2020年以来,我市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多措并举招引人才,位于宜兴市宜城街道龙潭东路189号的“宜兴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宜兴市人才补贴网上申报平台”如期上线,全年接受申报,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办理的运作方式,部分必须现场对接交流的服务事项采取“至多见一面”形式,实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专员服务、全程跟踪、一办到底”的服务模式,为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周到服务。相继出台了《宜兴市高技能高职称人才引育实施细则》《宜兴市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待入学补贴实施细则》《宜兴市人才租购房补贴实施细则》《宜兴市实用型人才积分评价奖励办法(试行)》。这些细则的出台,明确了技能人才在落户、子女教育、人才公寓入住等方面可以享受的待遇,让人才来宜后能够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宜兴高质量发展建设中。

4、推进重点产业链工作。

紧紧围绕本土企业,根据工作要求,以建强工作机制,建立工作专班,开展调研走访等方式,了解并掌握产业发展特点及各类项目情况,为后期出台专项政策作好准备。围绕支持我市“集成电路、电线电缆、机械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化纤纺织、非金属材料、汽车零部件、生命科学等重点产业链”等十个重点产业链,我委会同工信、科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正在研究制订相应政策,后续提交市政府研究。

三、下步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政策意见的出台。以精准扶持重点、提升资金绩效为出发点,全面通盘考虑“高质量发展意见”、“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结合我市大力实施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全力打造集成电路、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十大重点产业链,编制相关扶持政策意见,围绕产业转型发展、科技人才发展、重点产业链发展等方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聚力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深入实施太湖湾科创带战略,重点推进中软国际苏南创新中心、华为(宜兴)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引导节能环保、电线电缆、非金属材料等产业龙头企业、研发平台牵头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节能环保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完善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体系,全年新认定无锡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不少于26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新增列入省级目录8只,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部件)1个。

三是突出领军企业培育招引。深化与中建材、普睿斯曼、华润集团、国电投等名企强企的沟通对接、战略合作,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分类指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化改造升级,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产品)9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工业设计中心1个。鼓励企业强化品牌培育工作,争创各级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品牌标杆、品牌五十强等,全面提升我市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大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链接沪宁杭资源,组织企业参加物联网、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配套对接活动,全年计划组织参加活动10场(次)以上。成立节能环保、电线电缆、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链乡贤招商专班,加强政策宣传和推介,定期举办产业链乡贤招商活动。

四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开展重点企业与金融机构座谈,对接问题、风险、需求;开展属地板块与金融机构对接交流,共同把脉板块企业运行质量,为板块发展出谋划策。根据宜兴实际情况,优化完善我市财信平台“税银贷”,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征信等资源,破解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信用不透明、银行不敢贷”的问题,通过机制创新,激活金融市场。扩围“银税互动”,依托财信平台线上税银贷优势,拓宽合作银行参与面,并将受惠范围扩大到纳税信用M级企业,为更多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邵周君,电话:87981014。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5月28日

答复时间 2021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