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深施肥技术孕育陶都万亩高效田
索引号 | 014046317/2021-03299 | 生成日期 | 2021-06-24 | 公开日期 | 2021-06-24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经济作物,政府信息,公开 | 分类词 | 农业,综合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随着插秧机开动,秧苗被整齐栽至田中,风机产生压力将肥料输送至秧苗一侧,深度统一为4—5厘米……昨天上午,在位于周铁镇的市金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侧深施肥集成应用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一台台现代农机欢快地穿梭田间。经过三年探索,该公司水稻侧深施肥相关集成技术,今年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
随着插秧机开动,秧苗被整齐栽至田中,风机产生压力将肥料输送至秧苗一侧,深度统一为4—5厘米……昨天上午,在位于周铁镇的市金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侧深施肥集成应用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一台台现代农机欢快地穿梭田间。经过三年探索,该公司水稻侧深施肥相关集成技术,今年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速度快,效率还很高。”站在田头,金穗种业技术人员张谦激动地说,近几年,经过农技人员的不断探索,水稻侧深施肥集成应用技术已实现施肥插秧一步到位,水稻从插秧到收获,只要施1到2次肥料,不仅节省了人力,亩产还有所提升。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水稻整个生育期需要施3—4次肥料,且存在表施、撒施现象,既费工时,肥料利用率也相对偏低,容易使化肥流失。”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潘云枫说,改用侧深施肥集成应用技术后,插秧与施肥同步进行,改表施为深施,减少了用肥次数,实现了精准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实践证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机插秧侧深施肥区产量稳定、病虫害发生总体偏轻,氨挥发、径流氮排放减排效果明显。
据潘云枫介绍,2017年,土肥站联合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在周铁镇等地实施水稻侧深施肥集成应用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和提炼水稻绿色高效节肥减排的新途径。通过三年试验示范及推广,相关集成技术今年被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我市水稻侧深施肥集成应用技术应用面积近万亩,已形成可复制的“宜兴模式”,逐步在周边城市推广。今年6月上旬,省水稻侧深施肥现场观摩会在宜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农机、植保领域的代表等专程赴宜观摩学习,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农业领域专家学者还通过直播在线上观看。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沈毅在现场实地感受到集成应用技术在水稻种植节肥减排方面的成效后,激动地表示,我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该技术推广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推动这一绿色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宜兴市共种植水稻38万余亩。在传统种植模式中,一直存在施肥量偏大、利用率偏低等现象,农民对节本增效的需求也很迫切。据三年来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侧深施肥集成应用技术在较常规减少25%以上的氮肥施用量下,亩产依旧可实现5%左右提升,农户每亩节本增效达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