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情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工作 >  执行情况

打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1-04-03 09:18:25  浏览次数:96

  3月31日下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开标直播大厅里,新街街道铜山村农村住房建设试点项目附属设施工程项目正通过“不见面”开标方式进行交易,101名投标人同时远程解密文件。以往需要耗费整整一下午的标,现在只要40分钟就顺利完成了开标工作。近年来,市招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全力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网上办、不见面”,让一大批企业实现了全程“零跑腿”。

  从线下到线上,招投标全流程“网上办、不见面”带来的不但是活动场所的转变,更是工作质效的飞跃。“过去,投标不少环节都需要现场排队办理,遇到投标企业扎堆的时候,现场还会出现排队长龙。”江苏苏阳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陆伟说,宜兴推出的招投标全流程“网上办、不见面”方式既节缩了成本,又提升了效率,为他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科科长蒋镓丞介绍,去年3月份起,市招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无锡地区率先将住建、交通、水利、公用事业等所有工程项目都纳入“不见面”开标系统,开标时间缩短60%以上,有效减轻了企业投标成本,从源头上破解了场地承载容量有限、开标效率低耗时久、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难点问题。自实行招投标全流程“网上办、不见面”以来,共开标515个标段,17900家次投标企业在线参加,仅交通费、人工费就可为企业节约至少350万元。

  为了更加方便服务对象,除“规定动作”之外,市招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更是“自选动作”迭出。以“不见面”开标为切入口,陆续推出电子中标通知书、交易服务费网上缴纳等服务,在极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操作过程电子留痕。去年12月,市招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再创新举,正式发布《关于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应用电子保函的通知》,有效减轻了企业的投标资金压力。截至目前,共有92个标段556家次企业使用电子保函,累计减少8545.38万元的资金占用。为更好发挥信用评价结果在大中型政府投资工程招标中的作用,3月,市招管办还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21年度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中应用信用评价结果的通知》,引导企业由“拼价格”向“拼质量、拼信用”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是一场自我较劲、自觉提升的行动。“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为主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招管办副主任丁红霞表示,下阶段,市招管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打造更优电子化交易平台为抓手,促进交易服务电子化向智能化转变,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在优化服务方面做乘法,通过升级电子化交易系统,探索开发更加稳定、智能、便捷的“无人值守”式招投标平台;在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堵、办事慢”和“多头跑、来回跑、无效跑”等问题上,多做减法和除法,简化办事流程,推动信息共享,进一步方便各方操作;在监管方面多做加法,探索智能分析、数据统计,形成项目交易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上谱写宜兴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