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第一次病虫防治意见
索引号 | 014046317/2021-01527 | 生成日期 | 2021-03-30 | 公开日期 | 2021-03-3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法人,面向社会团体,面向公务员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 | 意见 |
关键词 | 农民,粮食,气候 | 分类词 | 农业,气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小麦穗期第一次病虫防治意见 |
当前小麦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发生态势严峻。一是赤霉病田间菌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呈大发生趋势;二是白粉病普遍发生,部分田块发生严重;三是部分田块蚜虫发生基数偏高。为此各地应高度重视,强化宣传,主动出击,积极预防,切实做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工作,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一、小麦穗期病虫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
1、赤霉病
今年我市小麦主要推广品种有宁麦13、宁麦26和苏隆128等,均不抗赤霉病。3月22-25日调查稻桩子囊壳,田间稻草、稻桩上子囊壳多见,稻桩平均丛带菌率为24%,幅度1-55%,平均枝带菌率为8.5%,幅度0.5-24%,镜检成熟度指数为50%,预计子囊孢子成熟高峰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中旬,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据预测,今年我市小麦大面积齐穗扬花期在4月上旬,同时气象部门预报4月上旬我市将遭遇多阴雨天气,有利于赤霉病病菌侵染。预计赤霉病将中等偏重至大发生。
2、白粉病
白粉病于3月12日始见,3月29日普查,白粉病病田率约90%,病叶率3.5%,幅度0.5-42%。今年白粉病发生早且发生普遍,发病田块严重度明显高于常年同期。种植密度高、氮肥重施田块发病尤为严重。随着气温回升,白粉病将进入盛发阶段,预计白粉病将偏重至大发生。
3、蚜虫
据3月22-25日调查,麦蚜有虫田率80%;平均有蚜株率38.5%,幅度10-90%;平均百株蚜量110头,幅度10-286头。发生量高于去年同期,预计小麦蚜虫将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
针对当前田间病虫实际发生情况,各地要坚持分类指导,适期开展防治;要用足药量,兑足水量,确保用药质量,为小麦生产安全打下扎实基础。
1、防治策略:主攻赤霉病、白粉病、麦蚜,兼治锈病、灰飞虱。
2、防治对象:全市所有小麦田。
3、防治适期:小麦抽穗扬花初期(10%-15%麦子扬花时)立即进行防治。
4、防治配方:
①亩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乐麦宝)40毫升+44%三唑酮悬浮剂(剑福)20毫升+22%高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阿立卡)10毫升;
②亩用480克/升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劲兴)50毫升+44%三唑酮悬浮剂(剑福)20毫升+22%高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阿立卡)10毫升。
以上配方选其一兑水40-50公斤喷雾。
三、注意事项
1、要抢晴抓隙,适期防治,做到扬花一块用药一块。
2、药后遇雨,要及时做好补治工作。
3、有条件的农户可亩用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麦甜)50毫升防控小麦赤霉病。
4、农药废弃包装物注意收集,统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