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决策预公开>解读

《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解读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21-01-13 14:24:40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1-07484 生成日期 2021-01-13 公开日期 2021-01-1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 宏观经济运行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行政,工作制度 分类词 计划,行政事务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解读

《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解读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说明如下。

一、关于“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围绕“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确立的主要目标任务,区域性中心节点城市初具形态,“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涉38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26项,约束性指标12。从预计情况来看,除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万劳动力RD人员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等5项指标由于统计口径调整或指标不再统计外,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GDP能耗降低、法治建设满意度等30项指标能够完成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R&D支出占GDP比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3预期性指标与设定的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具体见附表)

二、关于“十四五”规划起草过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总体安排,去年9月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委迅速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1.前期研究阶段。一是开展前期课题研究去年以来,我们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认真做好17个前期重大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十四五”规划系列研究成果,为规划编制打下扎实基础。二是开展献计问策活动。我们始终把问计于民贯穿规划编制全程,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宜兴发布、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

2.纲要编制阶段。一是编制完成《基本思路》。在充分消化吸纳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委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着重分析评估新冠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影响,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相关会议精神要求,编制完成了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二是编制专项规划。突出市级发展规划衔接管理,牵头开展“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了27个重点专项规划三是起草规划《纲要》。按照无锡市规划《纲要》相关内容,起草了规划《纲要》。重点是强化与上级规划《纲要》的衔接,确保框架结构与省、市保持基本一致,形势研判与省、市保持统一,具体内容上既深入贯彻国家、省、市要求,呼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最新提法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又充分体现宜兴特色。

3.征求意见阶段。一是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2月份,认真参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老领导、党外人士、企业家、科技领域专家等“十四五”规划系列座谈会,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消化吸收到规划《纲要》中。二是听取部门板块意见建议。规划《纲要》两次征求部门板块意见,并与市委规划《建议》和无锡规划《纲要》进行全面系统对接。

三、“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框架及主要内容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我们辩证认识国内外大势,准确把握宜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特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初步形成了包含发展方位、重点任务、实施保障3篇共计17章内容《纲要》草案

(一)“十四五”时期我市阶段特征

“十四五”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形态的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展开。省内江海河湖联动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苏锡常一体化、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组团更趋紧密。立足“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实际,分析“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提出未来五年是宜兴产业强市的关键提升期、发展格局的深度重构期、区域发展的机遇叠加期、生态建设的巩固深化期、民生事业的提质升级期、城乡融合的扎实推进期。

(二)“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打造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坚强一翼,建设“美丽宜兴”,开辟“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新局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主要战略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实施七大战略,分别为: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全面改革开放战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战略、民生共建共治共享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战略。

(三)“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的目标定位

“十四五”时期,宜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更高层次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程度显著提高,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美丽宜兴”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等供给水平全面增强,本质安全基础继续夯实,全市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增幅整体优于无锡大市平均水平,持续提升在无锡发展中的贡献度和支撑力,巩固在全国百强县中的发展地位,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打造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坚强一翼,在无锡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走在前列。

展望2035年,宜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在全国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持续打造具有宜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创新指标和高质量发展指标位居无锡市前列,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锡宜一体化全面实现,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显现,绿色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基本建成“美丽宜兴”。中等收入群体成为主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教育现代化、健康宜兴、文化繁荣取得新成就,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环境逐渐完善,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形成,持续走在无锡市、江苏省前列。

(四)关于“十四五”时期拟实施的重点任务

基于对“十四五”时期发展方位的研判,我们初步研究提出12个“新”的重点发展任务,具体内容是:

1.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内容是: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把宜兴建成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拥湖发展主阵地、双高企业集聚地、科教智力汇聚地、创业创新首选地打造高成长科技企业集群,做大做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大力引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能级创新科教平台,构建高效率创新孵化链条,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高地,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2.纵深推进产业强市,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重点内容是: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立足宜兴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提升壮大电线电缆、节能环保两大地标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科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5G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北斗技术应用、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以及促进非金属材料、化纤纺织、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2+3+N”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三大经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3.持续聚焦需求释放,融入内外循环新格局。重点内容是:把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取向,突出以扩大内需为政策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提升经济循环效率,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全省前列。

4.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迸发推动发展新活力。重点内容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响“宜兴业”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组建粮食购销总公司。持续深化财税投融资改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开展“政经分离”,推进宜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5.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重点内容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载体,形成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开放竞争优势,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环境,提高各类要素资源统筹配置能力。

6.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重点内容是:一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二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推进北部产业集聚带、中部城市生活带、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带建设,构筑产业、城市、生态、文化良性互动发展战略架构。加快中心城区、东氿新城环科产业城、经开区“培源科学城”、高铁科创区建设加强丁蜀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三是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具体来说,在对外交通上:建成丁蜀通用机场推进宜马快速通道、锡宜高速扩建、锡宜城际轨S2线建设,加快推动宜长高速北延段、常宜高速南延段建设积极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建设,启动盐泰锡常宜铁路南延(宜兴至湖州)研究工作,主动对接沪苏湖高铁加速实施锡溧漕河航道整治,推进芜申运河三级航道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在市内交通上:完成范蠡大道北延段、G104快速化改造、S341周杨公路建设,构建由范蠡大道、S341周杨公路、S263、川善线组成的市域外环快速通道,推进由范蠡大道、庆源大道、西氿大道和站前大道组成的快速内环。加快推进汤省线、画溪路等旅游公路建设,建成贯通360省道,实现干线公路与主要景区及各景区间的快速联通。在市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建设宜兴城市天然气利用三期工程、常州至宜兴成品油输送管道等重点能源项目,建成桃花水库,实施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推动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强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等过程管理,促进政务大数据和社会大数据的融合,构建信息共享、应急反应、联勤联动的智慧指挥决策体系。四是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创建省级美丽宜居城市。

7.积极推动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重点内容是:增强农业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建设东部绿色蔬菜示范区、南部特色农产品休闲观光示范区、西部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北部智慧生态养殖示范区。推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山区风情、水乡风韵、渎区风光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村道”“美丽庭院”等系列品牌。

8.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迈上生态文明新台阶。重点内容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美丽宜兴”建设目标,推进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碧水城市”“蓝天城市”“净土城市”“无废城市”。

9.不断促进文化繁荣,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重点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打响“中国陶都”品牌,推进紫砂陶工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水平举办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目连文化节、梁祝爱情文化节、素博会、文化走亲等文化惠民活动;办好“书香宜兴”读书节,成功创建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城市”“文化+科技”“文化+金融”以及文化与制造业、旅游业、体育融合发展。

10.顺应群众美好向往,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重点内容是:深入推进富民增收,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增幅高于无锡市平均水平。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省、无锡市两级优质幼儿园创建,推进国家、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创建,省宜兴中学创成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加快苏外、锡外、金桥等宜兴校区建设。加强健康宜兴建设,高水平建设全国首批健康城市示范市,高标准建成市医疗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改扩建工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标准化建设,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推进画溪公寓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妇幼青年发展环境,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11.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治理能力新提升。重点内容是:坚持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领导,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2.始终坚守安全底线,树立安全发展新标杆。重点内容是: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提升平安宜兴建设水平。

四、有关说明

规划《纲要》中,2020年数据均为预计数,2025年目标数均为初步计划目标。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和上级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情况。

 

1

宜兴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目标

2019年

2020年

完成情况

预计实现值

经济强

1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

年均7.5%左右

年均增长7.5%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40

123.85

127.6

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10

449

495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60

728

510

5

城市化水平

%

67

66.1

67.2

6

R&D支出占GDP比例

%

3.2

2.94

3

7

每万劳动力中R﹠D人员数

125

该指标已不做统计

8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22

22

23

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

36

39.9

38

10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7

45

47

11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1

4.05

4.1

12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

90

该指标已不做统计

百姓富

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1000

58515

61000

1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000

30434

31600

15

人均预期寿命

82

82.5

82.7

16

新增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6

14.61

15.29

17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1.75

1.75

18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6]

[7.33]

[8.8]

19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5

3.21

3.26

20

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

25

该指标统计口径有较大调整,暂无数据

21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99.5

99.5

99.5

22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45

40.5

45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目标

2019年

2020年

完成情况

预计实现值

环境美

23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5.36

 

5.46

24

单位GDP能耗降低

%

[16]

[15.1]

[19]

25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

[10]

[13.65]

>13.65

26

二氧化硫

[10]

[24.9]

>24.9

27

氨氮

[10]

[13.93]

>13.93

28

氮氧化物

[10]

[21.7]

>21.7

29

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

%

72

82.5

83

30

细颗粒物(PM2.5)浓度

微克/立方米

50

37

28

31

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

%

70

88.9

88.9

32

城区污水达标处理率

%

98

98.2

98.23

33

林木覆盖率

%

30

31.29

31.3

社会文明程度高

34

法治建设满意度

%

>90

96.8

>95

35

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

%

99

99.5

99.5

36

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

9

 

9

37

城乡居民依法自治

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

99.8

 

99.8

38

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

99.8

 

99.8

注:1、带[]指标为累计数。
2、新增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该指标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为15年。
3、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统计口径做了调整,当年度数据没有公布。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经普以后,该指标2019年完成数调整为508亿元。

 

 

2

宜兴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0

预计值/实际值

2025

目标值

属性

经济强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年均增长6%

预期性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年均增长5.5%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年均增长6%-8%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10

750

预期性

5

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

4.51

4.5

预期性

6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98

3.2

预期性

7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3.2

30

预期性

8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22

30

预期性

9

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

89.3

92.5

预期性

10

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个)

1

[10]

预期性

百姓富

1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7.2

70

预期性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年均增长6%

预期性

13

城镇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5

1.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1.75

<4

预期性

14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29

16

预期性

15

人均预期寿命(岁)

82.7

83

预期性

16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26

3.4

预期性

17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8

>98

预期性

18

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率(%)

63

70

预期性

19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23.2

25

预期性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0

预计值/实际值

2025

目标值

属性

环境美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达到上级要求

约束性

2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降低(%)

达到上级要求

约束性

2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82.7

达到上级要求

约束性

23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88.9

达到上级要求

约束性

24

林木覆盖率(%

31.3

达到上级要求

约束性

社会文明程度高

25

法治建设满意度

>95

>90

预期性

26

美丽社区建设达标率(%

70

90

预期性

27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1

8

预期性

28

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90

>90

预期性

保障安全

29

粮食保供库存天数

95

140

预期性

30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下降(%

>70

10

约束性

31

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08

≤0.032

预期性

32

食品抽检量(批次/千人)

5.5

6.5

预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