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望2020年,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及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要求,紧扣发展大局、坚定目标航向、精准履职尽责、强化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广大政协委员,坚持资政建言和凝心聚力双向发力,积极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仗、推动“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迈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力量。
围绕中心 奏响服务大局主旋律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一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置身全市发展大局,主动献良策、谋实招,让每一个履职脚步都踏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鼓点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协在防疫关键时期发布倡议书,动员全市政协系统捐款捐物金额总计900余万元,开展暖心助企、志愿服务活动117次,以善行义举驰援一线、传递真情。同时,紧扣复工复产、现代服务业提速、城市精细化管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财政运行管理等主题议政建言,精选“国企改革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育”课题深调实研并形成建议案报送市委、市政府,集智聚力助推全局中心工作。
凝众智,聚合力,谋新篇。过去一年,市政协组织各党派团体、委组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参政议政材料67篇,充分调动起各界人士共谋宜兴事业的积极性;与市政府联合举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常态化邀请政协委员参加各类协商活动,进一步畅通知情明政渠道;高质量编纂第48辑文史资料——《宜兴历代诗词曲辑注》,并以正式刊号出版,为我市各项建设事业注入不竭精神动力;立案提案291件,其中集体和联名提案170件,全市76个承办单位参与办理。市政府、市政协联合督办6件重点提案,对市卫生健康委提案办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保护宜南山区矿产资源”等一批提案得到推进落实,政协委员满意率实现100%。
履职为民 书写温暖“民生答卷”
人民政协为人民。过去的一年,市政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关注民情、改善民生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政协履职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离不开对民生热点的持续关注。一年来,市政协紧扣教育、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民生实事工程推进落实、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等领域协商咨政,有力助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定期报送、联系沟通、办理监督、跟踪反馈等制度,“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监管”“严抓开学疫情防控”等一批社情民意信息得到重视落实。
各项举措的落细落实,离不开有效的民主监督。一年里,市政协在全市12个政府重点部门设立民主监督员,集中开展民主监督活动16次;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和“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落实情况”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专题民主监督并形成主题调研报告;委派4名专委会主任参与全市安全生产派驻督导工作,为全面提升宜兴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增添助力。
开拓创新 倾力构建协商大格局
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本着这一理念,过去一年,市政协积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着力让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倾力构建协商大格局。
平台的搭建与优化,是开展协商的基础。这一年里,市政协科学谋划推动全市18个镇(园区、街道)和298个村(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实现全覆盖,制定工作规则、规范程序机制,多点支撑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全年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600余场次,积极助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做法入选省政协案例汇编。同时,市政协在条件具备的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国企集团、职能部门推进试点建设,进一步扩大协商议事覆盖面和参与度。
协商机制与形式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过去一年,在市委的领导支持下,市政协与市政府加强对接并联合制定了年度协商工作计划,以制度性安排明确协商形式、内容和要求。围绕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保障性住房建管、智慧宜兴建设、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等主题开展界别协商、对口协商24次,切实汇聚改革发展新合力;积极参与苏浙皖六县市政协跨区域协商主席联席会议,为加快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造势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