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应急管理>应急信息

我市新增4个应急避难场所

可疏散安置5万余人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0-12-14 09:44:15    浏览次数:520
索引号 014046317/2020-06333 生成日期 2020-12-14 公开日期 2020-12-14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 重大项目建设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项目,政府信息,公开,应急管理 分类词 经济管理,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作为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防灾避难场所工程建设即将画上圆满句号。其中,洑溪河公园、团氿城市湿地公园两个应急避难场所已提前完工,东氿公园和丁蜀东坡中路绿地公园两个中心级应急避难场所也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这4个新增的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5.2万余人。

  作为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防灾避难场所工程建设即将画上圆满句号。其中,洑溪河公园、团氿城市湿地公园两个应急避难场所已提前完工,东氿公园和丁蜀东坡中路绿地公园两个中心级应急避难场所也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这4个新增的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5.2万余人。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用于民众躲避洪水、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处。2011年,我市在龙背山森林公园建成全市首个应急避难场所,2018年又按照新版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要求,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全市已拥有应急避难场所5个,可安置10万余人。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布局,今年我市规划4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尤其是为了填补城东、丁蜀等区域应急避难场所空白,科学启动东氿公园和丁蜀东坡中路绿地公园2个中心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据了解,4个新增的应急避难场所一级篷宿区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可安置标准6m×6m帐篷3000余顶,建有应急避难标识系统195套,场地内共增设13处应急机井,设置126组饮水池、600余个水龙头、暗坑式固定厕所552个坑位、不锈钢移动式厕所近500个、应急淋浴70个,增设93组广播系统、56组监控系统,此外,还设有13处生活垃圾收集池和4处医疗垃圾收集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都是依托公园原有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改造,增加各项应急避险功能。尤其是东氿公园和丁蜀东坡中路绿地公园两个中心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坚持按照“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将相关应急电路、排污管线等在草坪、园路下铺设,尽量不占用公园场地;相关物资也集中储存在仓库内,发生灾害时迅速接通展开、投入运行等,不影响平时游客游园。其中,东氿公园预计可疏散安置约2.16万人,东坡中路绿地公园可疏散安置约1.65万人。

  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积极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平台等开展有关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和作用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市民对城区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同时,制定和完善城市避难场所应急疏散方案,一旦发生突发性重大灾害,确保市民能够快速有序地到达指定场所,让这些应急避难场所成为保障生命线的避难所、呵护生命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