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紫砂文化品牌、架好对外开放桥梁—— 放开视野、精心筹划,打造国际紫砂艺术村
索引号 | 014046317/2020-04508 | 生成日期 | 2020-10-30 | 公开日期 | 2020-10-3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建议,函,公开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综合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用好紫砂文化品牌、架好对外开放桥梁—— 放开视野、精心筹划,打造国际紫砂艺术村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史俊棠 |
标题 | 用好紫砂文化品牌、架好对外开放桥梁—— 放开视野、精心筹划,打造国际紫砂艺术村 |
建议内容 | |
承办单位 |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答复内容 |
史俊棠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用好紫砂文化品牌、架好对外开放桥梁——放开视野、精心筹划,打造国际紫砂艺术村”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丁蜀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市陶瓷行业协会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丁蜀镇是宜兴市的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历史文化特色镇和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品销售集散地,是“中国陶都”的核心区。西望村位于丁蜀镇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村80%的农户从事紫砂茶壶制作,可谓是“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是著名的紫砂专业村,拥有“丁蜀镇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范家壶庄”“龙德堂”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紫砂团队,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被评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按提案建议在西望村打造一个国际紫砂艺术村,具有良好的基础环境。 根据《丁蜀镇西望村镇村布局优化规划》(2015年版),目前西望村村东部的紫金城陶艺创意街区,用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艺术展示、旅游体验、行业交流中心、创作、交易平台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紫砂创业示范一条街,占地面积 20000 平方米,共有工艺作坊、经营门店 200多个。目前西望村已经形成了“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两轴包括沿通蜀路形成的南北向“产业发展轴”和沿蜀浦路形成的东西向“村庄发展轴”。其中五区的“核心商业区”“研发生产区”“会展交易区”都与紫砂行业有着密切关系。核心商业区即现状紫砂一条街。研发生产区位于通蜀路两侧,现状多为陶瓷厂,以紫砂制品的批量制作为主。会展交易区即现状紫金城陶艺创意街区,结合范家壶庄,主打会展交易、艺术展示,从现状看西望村已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基础与优势。 丁蜀镇于2017年编制了《宜兴·蜀山文化片区城市再生》规划方案,西望村位于蜀山文化片区东侧,该规划对“西望艺术家村”的人文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做了详尽的调研、规划及编制。今年丁蜀镇正在组织编制的《西望村村庄规划》也提出了相应原则:1.分类对待,强调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类型的村庄,尊重现状差异,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紫砂产业特色等,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策略和空间建设安排。2.保护文脉,凸显乡土特色。注重对紫砂历史、人文资源等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维护传统村庄肌理,营造本土风貌特色,根据村庄自身特性及发展需求,实现农村建设规范有序。 历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我局以授予荣誉的形式,从政府层面对西望村的陶艺家和企业予以认可。在推荐和评定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项目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有无锡市级传承人范伟群(已进入省级传承人推荐名单)、宜兴市级传承人范泽锋、范友良、范永军、范秀芳、范顺君等。在非遗示范基地中有无锡市级示范基地宜兴范家壶庄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宜兴市级基地宜兴爱宜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在今年评定的“非遗名师工作室”中,范永军工作室和范友良工作室双双入选。 在各种形式陶瓷文化宣传交流活动中,我局精心组织西望村的传承人和企业参加。在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四、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陶艺比赛中,范友良和范顺君先后夺魁,范永军、范秀芳也在比赛中入围前三名。在第十届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中,丁蜀镇举办了“首届前墅龙窑柴烧艺术节”,吸引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柴烧艺术家和陶艺友人的积极参与,西望村作为重要板块也参与其中。这些活动的成功组织和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陶艺家和西望村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丁蜀镇、市陶瓷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部门和协会密切合作,努力推进国际紫砂村的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规划编制。紫砂作为丁蜀镇和宜兴市的名片,其行业布局既要考虑到节点区域,更需从镇域视角出发,做好规划,兼顾紫砂村、双桥村、紫砂工艺厂区域等紫砂行业集聚区的统筹发展。在规划制定方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认真听取市陶瓷行业协会及群众意见,结合自身职能,利用西望村紫砂文化历史悠久、产业集聚的优势,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际紫砂艺术村。 二是开展非遗特色村建设。我局计划在非遗项目集中、地域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历史文化村打造一批“非遗村”。我们将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丁蜀镇、西望村共同协商,提炼精选一批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经典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融入城乡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乡公共空间,明晰文化标识,践行区域化整体性保护,增强传统街区、村落的活力和吸引力。届时可将西望村纳入首批非遗特色村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量力度。组织西望村陶艺家和企业参与国内外文化推广和交流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专门组织以西望村为主要参展单位的主题陶文化交流活动。在目前同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地区展开广泛的陶瓷文化交流的同时,努力向其他区域拓展。 四是加强文旅融合。进一步做好“陶式生活”主题旅游线路规划,逐步将西望村纳入旅游线路中,对村庄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地方特色文化挖掘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丰富我市全域旅游产品,带动村庄文旅产业的发展,逐步将西望村培育成我市“陶式生活”主题游中的重要的休闲体验、研学点,促进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和交流,促进乡村振兴。 五是继续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技艺队伍的培育,壮大陶艺中坚力量队伍,组织西望村陶艺家参与政府组织的传承人群培训活动。评定和推荐优秀的陶艺家和企业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示范基地和“名师工作室”,发挥他们在行业内的示范带头作用,以人才促发展。
|
答复时间 | 2020年08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