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加大五朵金花小众陶展示宣传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0-10-30 14:37:09    浏览次数:1336
索引号 014046317/2020-04482 生成日期 2020-10-30 公开日期 2020-10-3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建议,函,公开 分类词 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加大五朵金花小众陶展示宣传的建议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葛昊翔
标题 关于加大五朵金花小众陶展示宣传的建议
建议内容 宜兴“五朵金花”是陶都的特色,紫砂发展在各级政府和从艺者的努力下已经名誉天下,成为宜兴陶瓷的名片,但宜兴市有着7300多年制陶史,是远近闻名的陶都。均陶品种从原来的缸,盆,瓶,钵等发展到各式均釉花盆,花瓶,园林陶瓷,艺术壁画等品种。宜兴青瓷在继承古青瓷厚釉失透,黄白结合的特色基础上,追求釉色青中泛蓝,色泽青翠的效果,美国称之为“东方的蓝宝石”。善用装饰土的宜兴精陶制造出了众多精美的餐具。宜兴美彩陶有日用器皿,花瓶,工艺台灯,动物雕塑,艺术挂盘等多个品种。从展示宣传上,除紫砂拥有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而其他陶瓷种类的宣传展示平台匮乏,政府扶持政策较少。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好宜兴“五朵金花”陶瓷文化传承展示基地,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与其他国家博览会展、陶瓷交流、学术研修、游学培训等活动。 2、加大政府在小众陶宣传上的力度,尤其是在陶瓷文化旅游方面,以“文化+”“陶式生活+”“旅游+”为抓手,放大“五朵金花”陶瓷文化品牌优势,发展不仅仅是紫砂文化游为主陶瓷文化游,丰富陶瓷旅游业态,完善服务设施,开创“五朵金花”文创产品,形成体验式的文旅大格局。
承办单位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答复内容

葛昊翔委员:

您在宜兴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大五朵金花小众陶展示宣传”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丁蜀镇、市陶协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宜兴,一座有着七千多年制陶史、二千多年建县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陶都”之美誉,其在陶瓷艺术领域“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五朵金花竟放异彩。其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均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已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擦亮城市名片、筑牢陶都地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纵观宜兴陶瓷发展史,宜兴紫砂起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当代,它不仅因其天然绿色的化学成分、优良特殊的物化性能,精湛卓越的制作技艺、丰富厚重的人文底蕴,成就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楷模在人手”的赞誉。而且,宜兴紫砂自明代晚期进入宫廷,清朝各代皇帝均对其喜爱有加,并使之成为了珍贵的御前用品;16世纪到17世纪,宜兴紫砂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参与了中国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传播,走向了世界各地。

宜兴均陶在古代釉陶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过来。宋时,由于战争因素,智慧的宜兴人弃瓷兴陶,开发利用当地南山、黄龙山陶土资源,用当地原料配制的釉水,制成高温上釉陶器。其中,由宜兴著名陶工欧子明所创烧的“欧窑”制品,有“欧窑妍且姱,绚丽同晨葩”的赞誉,它的出现,证明了“宜均”生产工艺在明代中晚期进入了成熟期。清乾隆、嘉庆年间,宜兴著名陶工葛明祥、葛源祥兄弟在“欧窑”的基础上创烧了“葛窑”,均釉独绝,特别是灰蓝釉,有“灰中有蓝韵,艳若蝴蝶花”的赞誉,产品畅销海外。另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元年,宜兴均陶产品就进入宫廷,被称为“宜兴挂釉器”,虽数量不多,但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清末,宜兴各大窑户纷纷开设陶器商店,并在海外设立分店。时至今日,宜均不仅形制更为丰富,除了常见的盆、瓶、缸等以外,还有陶台陶凳、龙亭、龙柱、壁画等园林建筑陶,而且,釉彩与技艺更加成熟,均釉渲染出五光十色,大拇指堆贴出万千世界,二者相辅相成,描绘着宜均独特的迷人风采。可以说宜均与紫砂一起,通过一带一路,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各国,并在国际博览会上屡获荣誉,提高了宜兴陶瓷的国际声誉,为世界陶瓷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宜兴青瓷历史源远流长,虽然宋以后,宜兴青瓷生产逐渐淡出,宜均与紫砂成为宜兴地区的主要品种,但千年青瓷情愫仍然深藏于宜兴人的心间。新中国成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按照周总理指示精神,宜兴陶瓷业界开始复烧青瓷并取得成功,产品不仅遍销全国,而且出口到海外五十多个国家地区,并获得“阳羡青瓷驾越州”、“东方蓝宝石、精湛的碧玉器”的美誉。宜兴美彩陶作为陶艺新葩,在传统釉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新品层出不穷,日用器皿和现代陶艺制品琳琅满目、赏心悦目。宜兴精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宜兴陶工利用当地陶土与外地优质瓷土相结合的手法,创造性地生产出的一种既具有陶器性能又具有瓷器性能的上釉炻器,产品以成套餐具、茶具、咖啡具为主,还有盘、瓶、文具等陈设实用工艺品,它与宜兴青瓷、美彩陶一样畅销国内国际市场。可以说,“五朵金花”作为宜兴陶瓷大家庭中的成员,共同书写了传承与发展的华美篇章。

回顾“十三五”,宜兴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同时,也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丁蜀镇、市陶协作为核心部门,参用多渠道方式,在展示传承宜兴制陶技艺、宣传弘扬宜兴陶瓷文化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主要表现在:

一、评定推荐了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示范基地。

除宜兴紫砂以外,宜兴均陶制作技艺项目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1名、无锡市级传承人8名、宜兴市级传承人15名,无锡市级示范基地1家、宜兴市级示范基地2家;宜兴青瓷制作技艺项目现有省级传承人1名、无锡市级传承人3名、宜兴市级传承人7名,宜兴市级示范基地4家;宜兴彩陶装饰技艺项目现有无锡市级传承人2名、宜兴市级传承人1名,无锡市级示范基地1家。同时,宜兴均陶、彩陶、精陶现均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名,宜兴青瓷现有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1名。这些荣誉称号的评定,对宜兴均陶、青瓷、彩陶、精陶技艺的传承以及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示范效应。

二、组织举办大型陶艺展览和陶瓷文化对外交流活动。

除了在本市范围内的非遗展演活动之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每年都会组织“五朵金花”参加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如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运河陶·丝路情系列陶艺精品展、传统文化进高校等活动,并在我市的文旅推介、经贸合作洽谈会上进行现场展示;丁蜀镇在文旅宣传方面,2019年主办的“首届前墅龙窑柴烧艺术节”中邀请“五朵金花”的大师全程参与,在“丁蜀十二时辰”系列活动中,多次举办“五朵金花”系列作品展和交流活动,在“蜀山陶集”文创集市中,“五朵金花”文创作品也作为重要板块参与其中;在第九、第十届“陶艺节”,在各项陶瓷专项艺术创新评比的相关活动中,市陶协组织“五朵金花”一起参与,多措并举,扩大了宜兴陶瓷文化整体对外影响力。

三、着力夯实理论研究基础工作和编制保护利用规划。

宜兴陶瓷博物馆创造性地提出“宜兴窑系”理论体系,并相继出版发行了《中国紫砂》、《中国均陶》、《宜兴青瓷》、《宜兴釉陶》等书籍,利用网络平台展播了《如果文物会说话》系列纪录片,联合两岸专家学者举办了“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市陶协也相继出版发行了《宜兴陶瓷史》、《宜兴均陶》、《宜兴青瓷》、《宜兴彩陶》等书籍,并开设了“九隽讲堂”等社会公益活动;丁蜀镇于2017年编制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对“五朵金花”及丁蜀镇陶瓷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做了详尽的调研并编制了保护利用规划,在镇区建设的细节中也处处融入“五朵金花”元素,使“五朵金花”的展示随处可见。这些为弘扬宜兴陶瓷文化,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诚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任何行业的前进都是需要“领头羊”来带动,所以,我们在看到所付出的努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所存在的不足;我们在大力弘扬紫砂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预防其“一枝独秀”后未能营造“五朵金花”满园春色的隐患。为此,在继续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一、均衡建好“五朵金花”陶瓷文化传承展示新基地。

宜兴“五朵金花”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均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宜兴陶瓷文化的欣欣向荣离不开“五朵金花”的共同发展。为此,一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在评定推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示范基地时,要“重点突出和重点扶持”相结合,既要考虑到紫砂是宜兴对外文化交流的闪亮名片以及从业人员、产业规模比较大的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他陶种均衡发展的因素,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条件成熟,宜兴青瓷制作技艺要积极争取向上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二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直属单位——宜兴陶瓷博物馆在由市财政投资9000万元新建的“陶艺实践基地”项目中,条件允许,要在展示陈列方面有意识地扩大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及其他日用陶、建筑陶的布展面积。三是丁蜀镇需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既要加大对现有非遗展示基地的保护,又要加大对其它陶种历史遗存的开发。四是市陶协要继续在专项艺术创新评比活动中,兼顾紫砂以外的其他陶种的份额,并在已有紫砂、均陶、青瓷分会的基础上,可以适时成立其他陶种分会,使其能抱团取暖。五是丁蜀成校在陶艺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其他陶种技艺培训项目,激发其他陶种从业人员积极性,让其有盼头、有奔头。

二、着力搭建“五朵金花”对外文化交流宣传新平台。

对外文化交流是扩大宜兴陶瓷文化影响力,提升宜兴知名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一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既要继续利用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利用宜兴陶瓷博物馆和宜兴市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办好“五朵金花”共同参与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又要想方设法顺应“一带一路”和“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赴大型节点城市开展活动。同时,除紫砂以外,还要注重满足其他陶种的诉求,积极举办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二是丁蜀镇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加外地嘉宾对其他陶种的参观和考察,加大文化挖掘和展示力度。三是市陶协在两年一次的“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中,要适当增加其他陶种的展示机会,平时也要注重有意识地增办一些其他陶种的专展和特展。四是面对后疫情时期的特点,上述三方还要注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做好其他陶种宣传工作,除日常微信推送以外,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如果文物会说话》系列纪录片中,市陶协在《江苏陶艺》、《宜兴紫砂》、《陶都通讯》等报刊杂志中,都可以增加其他陶种的文化宣传,让其有念头、能出头。

三、深入打造“宜兴窑系”丰富陶瓷文化旅游新业态。

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是“五朵金花”走的更好更远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此,一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要发挥主导作用,既要继续高举“宜兴窑系”文化大旗,出版“宜兴窑系”系列丛书,完善“宜兴窑系”理论体系,继续开展“口述历史”项目,又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耕文化旅游资源,优化文化旅游设施,培育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文旅融合新格局。二是丁蜀镇要落实辖区责任,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对陶瓷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并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使辖区内文化旅游线路能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文旅融合新路径。三是市陶协要发挥指导作用,加强对“五朵金花”技艺传承的研究工作,指导陶瓷企业顺应新的形势改革创新,营造陶瓷行业特别是其他陶种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景象,让其有源头、能抬头。

诚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除紫砂以外的其他陶种,在借助外力促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要注重从业人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培养,更要注重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潮流,方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促进宜兴陶瓷文化繁荣昌盛,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答复时间 2020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