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紧抓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宜兴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0-10-30 14:16:28    浏览次数:121
索引号 014046317/2020-04480 生成日期 2020-10-30 公开日期 2020-10-3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建议,函,公开 分类词 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紧抓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宜兴的建议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蒋韵杰
标题 关于紧抓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宜兴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一、前言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宜兴应抢抓机遇,尽快出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行动纲要——宜兴方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努力把宜兴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提升城市影响力。 二、建议:抓机遇,扬优势,建宜兴。 1、合作联动,交通先行。宜兴在长三角区位中,位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的地理中心。助推沪宁杭三大都市圈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构建区域联动协作。构建更完善的交通网。加快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城际轨道s2线等项目的进度,加速丁蜀通用机场、锡溧漕河“五改三”工程。 2、宜兴的城市形象。宜兴是一个充满魅力生机的城市,拥有“中国陶都”、“全国文明城市”、“美丽宜居城市”等名片,其魅力更多的在于人文的精神,文明的创建,美丽宜居的环境。大力塑造宜居城市品质,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形象。 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的新兴城市,深入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增加宜兴旅游城市的内涵,依据各地区不同地理风貌,建设成各有所长的风光带。宜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陶文化类型丰富,陶文化遗产体系完整。“做优城市特色与品质,宜兴需要在‘陶文化’特色城市空间打造上发力。”让宜兴陶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将宜兴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最美自然生态环境、最具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示范区。 3、产业强市。产业强市是宜兴近几年产业发展的主导战略,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做优发展环境,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必将熠熠生辉。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找好自身定位尤为重要,在引进高端制造业上,抓住上海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培养同样圈层的制造业基地,展示优势,以更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的产业落户宜兴。同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是宜兴接下来发展务必关注的重要内容。结合宜兴本土强大的民营企业基础,和引进的高端制造业协同合作,努力让宜兴规模经济踏上更高的层次。
承办单位 发改委
答复内容

 

蒋韵杰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紧抓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宜兴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和工信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有关背景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于当年年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随后,江苏省于2020年4月发布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和《江苏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江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政策及今年主要工作任务。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工作,专题作了研究部署,相继发布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行动方案》、《无锡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及《无锡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无锡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重点项目等。

二、我市有关推进情况

前阶段,我市根据国家、省、无锡市要求,有序推进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12个专题工作组,聚焦重点领域,细化推进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牵头抓总、协调指导等工作。

2、编制相关规划。国家《规划纲要》、省《实施方案》和无锡《行动方案》发布后,我们围绕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的“打造特色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生态文旅发展标杆区、高端资源要素承接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区”的总体定位,统筹空间、产业、创新、生态、文旅、交通、民生、体制机制等8个领域,构建我市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编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宜兴行动方案〉》和《宜兴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即加强区域联动,打造长三角区域中心节点城市;立足产业特色,打造特色现代产业集聚区;抢抓溢出效应,打造高端资源要素承接区;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长三角生态治理样板区;彰显禀赋优势,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特色区;放大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区;紧扣民生幸福,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区;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改革发展示范区。

3、组织对接活动。主动对接大上海,举办了宜兴(上海)经贸文旅合作洽谈会,筹划组建了宜沪投资促进会,推进了一批在手重点项目,捕捉了一批有效项目信息,推动“深耕上海”招商战略升温提效。举办 2020无锡市“百企千才高校行”上海专场活动暨“陶都名企高校行”(上海)科技人才对接活动,深度对接上海的科技和人才资源。

4、积极融入大都市圈。协助开展《无锡市产业园区融入大上海都市圈规划》编制调研工作,配合做好苏锡常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宁锡常结合片区建设工作,编制宜兴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融入跨区域多领域合作联动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加强上海白茅岭农场及安吉、长兴、溧阳、广德、郎溪等周边地区的联系,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与我市高塍镇还就产学研开展战略合作。

5、加强综合立体交通建设。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宜长高速累计已完成投资29.8亿元,占总投资的75%。常宜高速累计已完成投资8.6亿元,占总投资的85%,已完成路基建设,路面面层铺摊进度过半。丁蜀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占总投资的55%。宜马快速通道宜兴段、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市郊铁路S2线、锡宜高速扩建、锡溧漕河整治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6、加强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强与长兴、广德的沟通协调,探讨“长宜广”地区养老服务一体化试点思路、实施路径。切实加强高校合作共建,加强和江南大学合作,顺利推进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设。健全教师合作交流机制,实现长三角区域教师职称互认。加快引进优质民办资源,无锡外国语学校宜兴校区、苏州外国语学校宜兴校区正式落户宜兴。长三角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成功上线,顺利开通上海市、浙江省门诊直接刷卡结算,成为无锡大市首个成功结算的统筹区。宜兴、溧阳、长兴、安吉、广德、郎溪三省六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了市场准入合作备忘录,着力推动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营造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更优营商环境。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将重点围绕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突出抓落实、抓推进。

1、推动协同合作。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持续推动“深耕上海”战略升温提效,充分发挥宜沪投资促进会桥梁纽带作用,为宜兴更好承载产业转移、承接优质项目、承纳高端人才提供支撑和助力。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强与南京、杭州两大都市圈对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深化长三角旅游合作,加快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大拈花湾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江南山区旅游、一流太湖水乡旅游等业态。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锡宜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推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常宜高速、宜长高速、丁蜀通用航空机场、锡溧漕河整治等项目建设,及早开工建设宜马快速通道,持续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市郊铁路S2线项目。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制定长三角“长宜广”幸福颐养标杆区方案,整合区域内颐养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先发效应。加快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和无锡外国语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宜兴校区建设进程,力争尽快建成投用。推进南京工程学院—宜兴产业学院合作项目建设,共同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服务体系。

 

答复时间 2020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