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产业强市”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0-10-30 14:26:12    浏览次数:174
索引号 014046317/2020-04414 生成日期 2020-10-30 公开日期 2020-10-3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建议,函,公开 分类词 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产业强市”的建议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民进宜兴市委员会第九支部
标题 关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产业强市”的建议
建议内容 我市已牢固确立“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夯实人才基石,让更多“技能人才”助推“产业强市”,这是我市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市有两所职业类学校,分别是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江苏省宜兴陶都中等专业学校,这两所学校为我市的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支持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产业强市”需要各级部门大力支持。 一、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举措之一。 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9年3月29日通过《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二、建议(依据《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一)、督促学校制校企合作规划,全方位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员工培训中心及研发机构等。 (二)、鼓励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开展职业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项目。 (三)、加大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扶持和保障, 设立宜兴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具体用于: 1.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 2.学生和教师在企业开展实习实践; 3.专职兼职教师培养培训; 4.学校参与 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 5.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新课程、新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 6.对企业按照规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学徒培养等给予奖励补助; 7.其他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活动;
承办单位 教育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95号提案的复函

民进宜兴市委员会第九支部:

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民进宜兴市委员会第九支部提的“关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产业强市’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办理,现将综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 问题的现状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对新形势下助力产业强市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以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为抓手,通过校企的合作,有效地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市政府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30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起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启动建设,建成了浙江工业大学高塍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一大批校地合作载体,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9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6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本市2所职业院校均成立了职教集团,和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紧密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号)精神,我市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了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

联合发改委、人社局制定出台了《宜兴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为切实做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服务和指导提供政策支持;联合发改委、人社局和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宜兴市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考核补助和管理办法(试行)》,健全了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激励了企业积极接纳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和九如城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入选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成立了“产教融合项目小组”,建立了专项管理制度,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项目,2020年5月被认定为“宜兴市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计划单位”,同时还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任务。九如城与多个专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协同研制设计,实施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案,由专业院校负责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时还与专业院校共建师资团队,实行“双员身份、双兼互聘”制度,实现技术开发协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协同和校企人员双向流动。

2.全面推动校企合作,建立了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进一步搭建合作紧密、机制优化、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强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依托宜兴高职校、陶都中专组建了覆盖宜兴全市产业链的二个职教集团,加强与市内重点骨干企业合作,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以产教融合园和产教融合学院为主阵地,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宜兴高职校围绕“产教融合园”这一主题,开拓产教融合新途径。通过加强校内专业系部、产教融合园入驻企业和意向合作企业走访调研,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科研引领,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园运营和管理。学校在成功引进5家企业入校的基础上,还与江苏中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合作,在产教融合园设立中超利永紫砂文化产业学院,在开展“中超利永”冠名班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紫砂文化相关的全产业链的合作尝试,财经学院、旅游学院等与中超重点在紫砂文化传承、电子商务、宜帮菜研发等方面探索深度产教融合的新途径。陶都中专顾景舟紫砂艺术学院依托职教联盟,与紫砂行业协会、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合作,参与蜀山陶集创业活动,将文创、服装、旅游等专业资源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为更好的推进学院产教融合,更好的发挥产业教授的作用,在7月初组织召开了工艺美术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暨景舟学院产业教授工作会议。张渚校区和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宜兴市水墨田园温泉度假酒店有限公司、宜兴市竹园生态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合作共同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全面调整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理念培育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和优化课程设置,紧贴市场、紧贴企业、紧贴生产服务一线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使我市职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相匹配,形成与宜兴产业分布相一致的专业分布新格局。全力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和教学能力,提高专业集群发展水平,提升理实一体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秉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科研宗旨,指导学校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宜兴高职校4个课题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这是宜兴职业教育科研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另有7个和5个课题分别立项为无锡市和宜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在教学成果奖方面,陶都中专刘炜杰等领题的教学成果《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无锡市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被评为特等奖;宜兴高职校张建云等领题的教学成果《产教融合园为平台,政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被评为一等奖。

4.全面发挥行业协会中介作用,做好信息调研与反馈工作。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面而又长期的过程,只有保证足够的技能人才得到补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宜兴经济。我们充分对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联系,使行业协会真正起到行业中介的作用,及时将信息反馈到职业学校。

三、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营造有利于产教融合和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良好校企合作环境。同时,职业学校要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建立根据企业用人实行订单式教育与培训的新机制。行业、企业要充分依托职业学校和成人类学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提高培训,与职业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订单),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并要积极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2.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的产教融合工程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已经投入使用,将成为我市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支持职业学校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开展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班级与企业等多层次合作办学,建立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支持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工程中心、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支持职业学校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场地。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订单培养技能人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参与职业学校技术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园和产教融合学院的发展,推进学徒制培养和1+X证书制度的组织实施。在全市“2020年高质量发展意见”政策体系中设置有关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奖励条款,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身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助推产业强市提供动力。

3.统筹职业教育资源,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好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体系相匹配、与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产业布局相对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方向,实现特色发展。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围绕产业做强职业教育。

4.统筹产教融合学科建设,调整调优专业布局。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的学科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科学设置新专业的机制。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招生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针对宜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重点专业集群建设规划。服务创新发展主干产业需要,大力发展与智慧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专业集群。服务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智能电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装备、光电子投影显示、新材料、通用航空为特色的产业集群的相关学科专业。服务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发展陶瓷耐材、化纤纺织、铜材加工等产业相关专业。积极支持家政、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

5.深入推进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办专业,着力提高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依存度,提升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对地方产业的贡献度和社会满意度。发布《宜兴市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报告》,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支持学校开展应用导向的技术研发和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技术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专业品质建设,持续推进打造一批和我市产业紧密结合的现代化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

 

答复时间 2020年0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