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我市中小学设立垃圾分类课程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0-04409 | 生成日期 | 2020-10-30 | 公开日期 | 2020-10-3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建议,函,公开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综合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关于在我市中小学设立垃圾分类课程的建议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宜兴市工商业联合会 |
标题 | 关于在我市中小学设立垃圾分类课程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垃圾难分类是当下制约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困难的根源之一。近年来,我国正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然而,由于民众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分类知识匮乏,导致该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特别是防疫工作进入最关键的时期,规范做好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避免二次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垃圾分类,最重要的就是从学校做起,从孩子做起,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文明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帮助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主动参与,更能促使学生将校内的垃圾分类自觉拓展为校外行动,发挥学生群体在家庭中的先进文化传播作用,助推绿色发展“新时尚”,让垃圾分类的理念走向社会,深入人心。 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要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如下提议: 1、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并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材。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 2、将校园垃圾分类课程的普及率作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工作要求,并将这项工作纳入考核机制。对学校进行定期或随机抽查,检查制度的推行程度,并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 3、要广泛采取做游戏、开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每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以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4、家长一方面应积极支持并配合学校工作,另一方面亦可利用自身行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保学习氛围,或和孩子一起参加相关垃圾分类活动,以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从而将环保意识根植于孩子心中。 总之,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垃圾分类教育课程,提高资源环境意识,通过建章立制、宣传教育、示范引领,以教育促动学生,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必将会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减量分类的良好氛围。 |
承办单位 | 教育局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78号提案的复函 宜兴市工商业联合会: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在我市中小学设立垃圾分类课程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市公用事业局、市文明办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目前,正如你们所说,我市民众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强,每天垃圾产生的量还比较多,垃圾堆放和处置仍然杂乱无章。这都与国家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大环境不符,确实需要全市相关部门花大力气进行推进。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我市已经成立了宜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马钟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公用事业局、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等19个部门、18个街道(乡镇)组成。办公室设在公用事业局,具体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 为加强宣传,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做了下列工作: 1.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首先,落实责任。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指定一名行政领导,担任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员,负责宣传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次,整体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各学校将垃圾分类知识主题教育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处理办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再次,形式丰富。各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校本教材,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教育平台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画廊、校园网站等阵地,加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比如,二实小成立25人的教师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及40人的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实验小学各班级成立了“垃圾分类管理”小组,广汇小学举办了“垃圾分类在各国”资料图片收集活动,张渚小学举行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手抄报比赛,宜兴一中开展了“用心做好垃圾分类,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主题班会。各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和技能,增加垃圾分类的意识。 2019年9月,教育局会同城市管理局、生态环境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垃圾分类 伴我成长”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学校纷纷组织学生参加了“今天,你垃圾分类了吗?”主题地方特色课、“垃圾分类,校园在行动”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小行动·大环保——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城微动力 助推生活新风尚”垃圾分类网络百日打卡活动等四个分项活动。这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市顺利实现宣传教育两大目标(中小学校、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覆盖率达100%、师生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达100%)奠定了基础。 2.开展针对性强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局于2019年5月7日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校在加强垃圾分类工作宣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桥二中在校内开展了“每周一天无垃圾日”活动,号召全体师生在每周指定的一天里控制使用资源,尽量减少浪费,在校外开展“节约资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再生资源教育进社区实践活动。实验中学开展了“大家来找碴”活动,发动学生查找教室、办公室和实验室等处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到位。树人中学与城北社区、巷头社区、阳泉社区等开展了“垃圾分类进社会,文明生活我先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三个社区,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并对社区里部分垃圾桶进行分拣、重新分类放置。广汇小学开展了“我的环保主张”绿箱子废电池回收活动,号召学生把废旧电池放到学校专门的垃圾桶中。陶都小学开展了“垃圾不落地践行模范”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准确投放垃圾的意识。二实小更是制定了系列活动方案,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连续开展了“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承诺签名、手帕替代纸巾、废纸回收、变废为宝、小记者实践、小小智囊团、垃圾知识播报、“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队会、“公益助学梦 旧衣再利用”和“环保小卫士”等十个活动,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宣传教育的同时,抓好学校生活垃圾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使学校垃圾处理走向减量化、规范化、无害化的良性轨道。 3.开展了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局要求各学校通过各种家校沟通方式,向家长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并通过一些活动来吸引家长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宜兴中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齐动手”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和桥小学发出《告家长书》,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一起指导孩子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丁山小学开展争当“垃圾分类推广大使”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进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阳羡高中开展“我的生活我做主”活动,提出“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记心头”的口号,引导学生和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落实垃圾分类,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个社区。 4.加强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考核。市政府已经将垃圾分类相关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年度考核。由市领导牵头开展“城市综合环境专项提升行动”,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专项提升行动的重要部分,对照省、无锡市的垃圾分类目标任务,真正把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市文明办还常态化开展文明程度指数月度督查和季度测评,对全市各点位的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结果及时通报给市领导及相关责任部门,并组织“回头看”,确保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整改及时,推进有序。教育局发布了《宜兴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验收考核评分标准》,分成工作推进、宣传培训和运行管理三个部分对全市各学校进行验收考核。经过现场评估,教育局确定二实小、树人中学、广汇小学、阳羡高中、实验中学、和桥二中、陶都小学、张渚高中等八所学校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学校。其中,推荐二实小、阳羡高中申报了第一批无锡市垃圾分类试点学校。 三、下阶段的措施 下阶段,我局将会同其他部门,继续加大力度,在各中小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1.加强教材编写。首先是加强资料收集。要与市公用事业局加强联系,并通过网络等渠道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掌握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其次是加强资料整合。要挖掘现有教材中相关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情况,整合成可用的教材。再次是贴近学生实际。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编写成各学段不同版本的教材。 2.加强家校沟通。首先是加强宣传。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议、发送提醒消息、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频度。其次,加强实践。将继续通过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社区开展家庭评比等形式,提供学生与家长实践的机会,切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将以持之以恒的决心,打赢这场扭转社会风气的攻坚战。
|
答复时间 | 2020年08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