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会议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0-05-22 15:23:42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0-01631 生成日期 2020-05-22 公开日期 2020-05-2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报告
关键词 报告,政府信息,公开 分类词 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第五个年头。一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目标定位,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较好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0.1亿元、可比价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9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7亿元、增长9.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15元、30434元,分别增长8.6%、9.2%。13个主要经济指标中,12个指标增幅超无锡平均,7个指标增幅处于领跑地位。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结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在无锡综合考核中再次获评优秀等次。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5月20日在宜兴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张 立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宜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第五个年头。一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目标定位,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较好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0.1亿元、可比价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9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7亿元、增长9.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15元、30434元,分别增长8.6%、9.2%。13个主要经济指标中,12个指标增幅超无锡平均,7个指标增幅处于领跑地位。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结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在无锡综合考核中再次获评优秀等次。

  一、深入推进产业强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直面经济下行挑战,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持之以恒抓产业项目、抓实体经济、抓服务保障,稳住发展势头、稳步提升质效,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巩固。

  项目建设持续加力。2只省级重大项目、18只无锡重点项目推进顺利,155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处于近年最高水平。中环领先8英寸大硅片生产线建成投产,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鹏鹞环保装备智造园、模架科技产业园、箔华电子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等项目高效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大拈花湾、总投资60亿元的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1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0只。实施投资超千万元技改项目383只。

  企业发展质态向好。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千家大关、达1037家,前100位工业企业产值增幅高于面上平均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7.4%。雅达国际、君悦置业税收增量超亿元。卓易信息成为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旅橙文化成功登录港股。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6家,新增无锡雏鹰、瞪羚企业3家。9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20家企业通过省星级上云认定。远东电缆在全市首获江苏省质量奖,8家企业获得宜兴市市长质量奖、质量管理优秀奖。

  三次产业加快转型。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9.8%,两项指标增幅连续24个月位列无锡前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6%、高于无锡平均5.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增至40%。强化工业企业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工业项目用地供应管理,亩均税收保持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2%。现代物流、软件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7%、15.2%。5家单位入选省级电商示范名单。8家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全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丰富旅游要素供给,整体提升服务标准,休闲观光游向品质度假游加速转变。湖氵父洑西村、西渚白塔村分别获评首批全国、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占比提升至80.5%。6家单位达到无锡百企建百园标准,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达52%。良种覆盖率超90%,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升至67.8%。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无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至67家、占无锡半数以上。

  服务保障有力加强。坚决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规模达34亿元。持续调优高质量发展政策,高效兑现奖补资金3.9亿元,有效提升激励精准性、企业获得感。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全面摸清经济“家底”。严明导向调配政府性资源,持续加大恶意逃废债务打击力度,扎实做好节点风险企业纾困工作,表内外新增实体经济贷款60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6%、为2013年以来最低。继续保持省金融生态达标市称号、排名较上年提升25位。编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优化提升规划,争取专项规划流量指标1.5万亩。盘活闲置土地2320亩、厂房80万平方米。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刀刃向内、眼光向外,针对性推进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破解制约、化解束缚,动能转换提速、发展活力增强。

     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部门由33个优化至28个,职能配置、职责关系更加清晰。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五大市属国企全面组建到位,形成有利于提高国资经营效益、支撑政府性债务化解、支持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架构。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性债务规模、债务率和债务成本实现“三下降”,工作成效走在无锡大市前列。丁蜀财政和资产管理局获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组建成立市行政审批局,办事效率平均提升70%。融媒体中心改革有序实施。官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省级评估。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实现村级全覆盖,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开放合作坚定不移。有效提升招商工作组织化程度,秋洽会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64亿美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连续2年位列无锡第一,引进先进装备2亿美元、创近年新高。江苏亨鑫被省商务厅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拓力度,调整优化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运作机制,进出口总额增幅居无锡第一。宜兴海关挂牌成立,促进贸易便利化举措加速落地,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分别达59%、48%。圆满完成第二届进博会参展采购任务。宜兴文化出口基地正式揭牌、跨境电商产业园启动运作。“一园两区”支撑作用持续放大,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提升至88%、63%。经开区获评省智慧园区。授予3位对宜兴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市外人士“宜兴市荣誉市民”称号。

  科技创新务实开展。制订落实科技创新“新6条”,有效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南方环保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远东控股、沪宁钢机、中农物联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宝银特钢获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金奖。引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50只,全面合作签约高校达30所。科技镇长团作用有效发挥。陶都英才“21条”新政持续发力,新增产业领军人才19人、培育无锡优秀乡土人才2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32人、团队2个。硅谷电子等2家企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排名升至第七位。

  三、全力以赴攻坚突破,安全环保整体提升

  突出标本兼治、务求实效,以最强决心、最大力度落实安全环保各项要求,全面摸清底数、从严整治问题、有效完善机制,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更加主动深入践行。

  安全发展要求从严落实。坚决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要求贯彻到发展各个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调整优化市安委会、专委会架构,理顺8个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在19个部门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成立市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出台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森林消防大队,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体系。超强台风“利奇马”应对工作受到省、无锡通报表扬。高效做好“9•28”长深高速公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善后处置工作。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深刻汲取响水“3•21”等重特大事故教训,深入实施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强力推进城市安全集中整治,累计排查隐患7万多项、整改率超95%,责令停产停业重大隐患企业418家。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制订出台32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方案。围绕提升本质安全、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1家。严肃做好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和无锡巡查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切实推动闭环销号。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环保工程有序实施。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重点工程扎实推进。12项太湖治理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蓝藻打捞处置能力提升和藻泥干化处理两项工程建成运行。“控源截污”进度加快,完成3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清淤农村河道179条。治理城区黑臭河道和农村水质异常水体各7条,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进度达75%。215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83只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顺利完成。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城北垃圾中转站竣工投运,新街南方水泥窑协同处置工程正式运行。环境治理深入推进。河湖“两违”“三乱”专项整治有序开展。华润热电燃煤机组正式停运并实现区域供热替代,22座燃煤工业窑炉整治到位。累计“减煤”55.3万吨。关停治理“散乱污”企业504家。重型车辆绕城、工地扬尘管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举措有效落实。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启动运行,“江河碧空”蓝天保卫四号行动扎实开展。290.5个上级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力整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高标准完成。经过努力,9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88.9%,为太湖水质危机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2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5%、PM2.5平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分列无锡第一、第二位。成功入选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获省政府生态环保领域真抓实干专项奖励。

  四、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城乡协调得到加强

  坚持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建管一体化方向,紧扣宜兴城市特质和定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微处着力,稳步提升宜居品质。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以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形成城市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成果。编制中星湖滨等13个片区控规,完成陶都路沿线等区域城市设计,出台新建住宅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标准,科学指引城市建设管理。优化调整镇村布局,完成155个村庄规划编制。竺山圩退圩还湖专项规划通过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和省水利厅联合审查。

  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省内同级城市中率先开行始发北京高铁列车,群众出行便捷度、城市综合影响力有效提升。宜长、常宜高速分别完成52%、71%工作量,宁杭高速东互通基本建成。宜马快速通道宜兴段完成施工图设计,丁蜀通用机场跑道、停机坪等工程进度过半,锡溧漕河整治二期项目基本完成。360省道西张段及洑湖段、善龙路等省市干道建成通车,150公里镇村道路、25座农村危旧桥梁提档升级。被交通运输部等3部委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湖氵父、太华水厂扩建工程如期完工,新改建供水管网36公里。新增燃气管网45公里,完成老旧小区入户改造3000户。220kV新宜兴变、110kV江竹变等供电工程全面竣工。建成5G基站221座。

  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城东梅林、王婆等地块加快开发,城北片区更新改造实质性启动,宜城、丁蜀17个老旧小区完成整治提升。宜浦路、巷头路改造如期完工,运河东路、清溪路等工程建成通车,溪山路、广福路等9条城市道路相继开工。新104国道徐舍段及洑东段、滆湖东路等道路路灯工程竣工投用。青墩公园、青龙山公园建成开放。扎实推进20个村农房建设试点工作,累计竣工房屋1239套。

  常态长效管理进一步强化。出台城市管理“宜兴标准”,推动体系完善、水平提升。持续做好停车秩序管理,新增城市建成区停车泊位3325个。加强城区户外广告规范化、美观化、减量化管理。制订新版物业管理标准化体系,为破解小区物管难题提供支撑。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太华乾元等3个自然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万石马庄等14个村成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复查。

  五、积极呼应群众诉求,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站稳群众立场,聚焦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和事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好民生实事,致力用更好发展成效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保障稳步提标。落实援企稳岗、促进就业、扶持创业等举措,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扶持自主创业4482人。完成社保扩面4.7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升至每人每月230元、910元、1300元。323户特困家庭获得深度救助帮扶。募集慈善资金679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近5万人次。居家养老援助服务保障对象增至5万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4%。启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退役军人市镇村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到位。着力推动环科园、徐舍、新庄等区域安置房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积极做好猪肉等农副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公共服务稳步提质。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建立学校建设联审联批制度,经开区实验小学建成投用,东氿小学主体封顶,进修幼儿园迁建工程正式开工。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功能区块启动建设。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软硬件全面提升,食材实现集中配送。产教融合园建成投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斩获5枚金牌。市医疗中心建设克服复杂地质条件、顺利进入土建施工,宜城防保所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全面加强公立医院运行保障,中心镇医院与卫生院实现一体化运作。获评首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宜兴党史陈列馆建成开放。高水平举办第十届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积极推动紫砂行业高质量发展,韩美林紫砂艺术馆正式开馆。徐氏宗祠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成功举办市第九届运动会、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二届宜兴国际马拉松。

  社会治理稳步提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8个、恶势力犯罪团伙6个,追缴、查扣、冻结涉案资产8600万元。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张渚善卷等2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化解一规范”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信访工作绩效处于全省前列。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落到实处,快速检测网络体系全面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发挥实效。

  过去一年,市政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力推动中央大政方针以及省、无锡和宜兴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做到以深学实干守初心担使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创造条件努力推进城市防洪体系建设议案决议落实,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如期办复建议199件、提案295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废止、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49件。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精文减会力度,着力为基层减负减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财政同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跟踪监督重大政策落实和重点工程建设,整改问题资金8.9亿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等制度,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进一步下降。

  此外,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人民防空等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大干群团结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宜单位干部职工,向驻宜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宜兴发展的广大乡贤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迈入新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给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冲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迅速落实中央、省、无锡和宜兴市委决策部署,坚定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协同推进,全面排查、精准处置有机结合,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齐抓,建强组织架构、压实工作责任,集中医疗资源、科学积极救治,落实严防要求、强化管控举措,搭建服务平台、加强政策扶持,不仅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而且以最快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在安与危、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不畏艰险,特别是援鄂医务人员、养老服务人员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全体市民顾全大局、主动配合,新时代宜兴城市精神在这场战“疫”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升华。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向自觉服从防控需要、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斗争的全体市民,向支援支持我市疫情防控的各界爱心人士和国际友城,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一年尤其是这场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宜兴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受国内外疫情冲击,部分制造业、服务业、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进展偏慢,重大项目落地不快,开放创新带动不够,发展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金融风险尚未完全化解,要素保障能力不足,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安全生产风险隐患还需全力排查整治,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仍需持续发力,一些历史性、累积性矛盾和问题有待从根本上予以破解;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安全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政府系统工作理念、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和形势需要;等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群众期待! 

 

2020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坚持信心不减、目标不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全面小康收官仗、产业强市纵深仗、长三角一体化主动仗、重大风险防控攻坚仗,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不断进步、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5%,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范围内,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面对历史重任和发展考验,我们将以更大力度强攻坚、抓收官,紧盯突出问题、薄弱环节、落额指标,加强动态监测、分析评估、跟踪问效,以决战的姿态、决胜的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冲刺,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兑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庄严承诺,交出一份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过硬答卷。我们将以更强自觉快转型、求突破,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本质要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变安全环保压力为转型发展动力,持续加大难点攻坚力度、加快问题破解速度,有效压降风险隐患、提升质量效益,推动宜兴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我们将以更实举措惠民生、解民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近群众,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真心听民意、认真解民忧,切实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真正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以更高追求促融入、谋跨越,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宁杭生态经济带等战略叠加机遇,坚持以我为主、扬我所长、为我所用,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参与分工协作、构筑竞争优势,为高起点开启“十四五”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企稳回暖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关键基础。根据形势动态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主动排查发现各类风险,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智控、闭环管控,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分类管理,推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隔离观察应隔尽隔,在各类重点场所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等措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引导市民增强防护意识、做好防护措施。

  坚持把政企携手作为重要护航。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等各类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政策意见,持续推进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切实减轻企业运行负担,全力支持企业复产达产、健康发展。推动政银企恳谈会成果加速落地,强化银行考核结果运用,增加订单贷、小微贷、税银贷,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增信体系,想方设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和扶持发展,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和现实困难,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

  坚持把“三驾马车”作为强力驱动。发挥产业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强化挂钩联系、全程代办,全力推进158只市级重大项目,力促中环领先12英寸大硅片、碧迪医疗二期、天鸟飞机碳刹车预制体、水墨田园四期等项目建成投运,完成年度投资额超300亿元。全面加快市级投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抢抓“新基建”机遇,聚焦5G网络、特高压等领域,抓紧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出鼓励居民消费针对性举措,引导市场主体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消费体验、开展专题促销,全方位推动消费市场转暖复苏、人气恢复,最大限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建立健全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外贸机制,鼓励企业用好用足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优先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引导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以内补外、以内替外,稳定生产经营。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核心保障。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倾力打响“宜兴业”品牌,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含金量”。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一件事”改革步伐,提高“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成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效运行“政企通”平台,积极推广运用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持续提升便企实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优化模拟审批机制,进一步推动审批提速提效。以增强产业转型新动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性、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标,制订更为精准、差别化激励的高质量发展政策。推进省矿地融合示范区创建,大力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等五大工程;严格执行差别化供地等机制,推动土地资源高质高效利用。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结构性难题。培育和引进市场化专业机构,更好满足企业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服务需求。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依法监管,倡导守法经营,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常态化开展“政企企”沟通交流,促进合作共赢、比学赶超,提升企业家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二、聚焦聚力推进产业强市

  保持产业强市战略定力,苦练内功、固本强基,全力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持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强市向深处拓展、高处攀登。

  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立足打造“长三角电线电缆产业第一高地”,出台产业规划、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研发制造特种电缆、高端线缆,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立足打造“长三角节能环保产业特色高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平台载体等优势,加大高端科创资源、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推动本土企业差异化、协作化发展,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立足打造“长三角新能源、集成电路产业制造高地”,加快推进环立光伏、中建材太阳能涂膜玻璃三期、博砚电子光刻胶等项目,持续壮大产业规模;针对性开展补链、强链工程,拉长增粗产业链条,力促崛起成势。以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为统领,制订出台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加速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中南高科和桥智造园一期等项目建设步伐,发挥卓易信息、俊知技术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高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加力提升现代服务业。鼓励商贸企业创新转型、丰富业态,引导重点商业街区特色化发展,加强专业市场规范化管理,全面完成第二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促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按照引育并举思路,吸引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在宜设立区域总部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支持本土企业将总部、研发、营销等关键核心环节留在宜兴,“走出去”布局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溢出效应。积极用好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丰树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汇全物流、旺达物流等骨干企业发展,力争早日形成集群效应,壮大枢纽经济规模。

  致力做大文体旅产业。出台宜南山区保护与开发管控规划,加大圩区、渎区旅游资源挖掘利用,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工作统筹、机制优化,全面提升宜兴阳羡国家旅游度假区服务管理水平。加快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力争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一期全面交付、二期工程进度达80%,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各功能区块全面开工、投资完成率超60%;力促大拈花湾项目尽快开工,致力打造锡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做强做优陶瓷等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艺术金融、创意营销、数字文化等产业,力争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130家。积极举办高层次文体旅活动,激发市场主体投资热情,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增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提升“菜篮子”“米袋子”稳产保供能力。多措并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自给率达30%。积极发展精细稻米、精品蔬菜、特色果品、名优茶叶、特种水产、花卉园艺等优势产业,做大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规模。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百企建百园工程,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全面促进农业增效。

  三、标本兼治筑牢安全防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力配合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按照“标本兼治、务求实效”原则,同步解决好表象性、深层次问题,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围绕“五个明显提高”目标,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击非法违法等8个方面,按照“排查见底、整治彻底”要求,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结合32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方案,制订落实重点问题专题方案和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着力强硬件、优机制、严管理、抓长效,加速解决城镇燃气、交通运输、建设施工、特种设备、专业市场、“厂中厂”等重点领域安全问题,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稳妥关停100家以上高风险、重污染化工生产企业,压减比例超过现有存量的30%,同步引导支持关停企业转型转产;加快消除重大危险源,全面停止使用环氧乙烷。加力实施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

  全力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鲜明导向,从严落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岗位行为责任,推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发挥市安委会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各专委会职能,刚性执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包片制,实体化运作市级和4个重点板块安委办,确保工作紧抓不放、落到实处。推进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形成权责清晰、全面覆盖、管控有效的工作格局。严肃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巡查,推动主动防范的意识和机制进一步强化。引导企业树立“事故是最大的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能力评估“六到位”。

  全力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按照“五个必须”要求,认真抓好国务院专项督导、各级派驻督导以及无锡巡查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整体抬升安全生产基线。紧扣监管执法专业人员占比不低于75%目标,加强基层安全力量配备。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备力度。严格项目安全准入,从源头防范安全风险。实施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环科园、丁蜀、官林专职消防队队站建设,加快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常态化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四、务实有效增强发展动能

  想方设法汇聚外部资源、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应对虹吸效应、有效破除次选效应,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劲动能,持续增创宜兴发展新优势。

  扩大开放合作成果。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高效运作招商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信息项目首报制、主谈制、流转制,提高招商专业化、组织化水平。编制产业招商地图,精准指引项目招引。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借力以企引企,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放大宜兴(上海)经贸文旅合作洽谈会热效应,发挥宜沪投资促进会作用,持续推动“深耕上海”。加强对拟上市企业全过程培育帮扶,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响应外商投资新政,吸引跨国公司来宜开展直接投资、跨境并购,鼓励在宜外资企业利润转投资,力促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新突破。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显化改革创新实效。推动五大市属国企规范稳健运行,做强做优主营主业,为发展提供更强支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债务综合监管系统作用,刚性落实化债方案,确保政府性债务始终安全可控。推进镇级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务实开展创新,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家,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持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工作,建立后备库名录,推动梯队化、滚动式发展。高效运营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发展专业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造优创新型企业发展环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5只以上,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宜转化。优化陶都英才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引育用留”全环节服务,增强发展智力支撑。搭建主导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整体提升创造、应用、管理、保护水平,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倾力建设一流园区。支持环科园做强环保主业,用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推动国家环保水处理标准化基地落户,建成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加快成为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环保产业高地。支持经开区紧扣千亿级园区目标,牢牢把握重大项目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两大重点,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和特色园区发展,持续释放内在活力,不断实现越位争先,成为支撑全市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引导陶瓷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推动陶瓷产业提质提效、通航产业集聚集群,加速形成“双轮驱动”。鼓励官林镇紧抓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全力推动安全环保水平提升和园区省级认定,加快落户一批优质项目。

  五、把握机遇做强城市能级

  坚持以更宽视野、更高标准谋划城市发展,进一步做优品质、做精管理、做强特色,在区域竞争中彰显更强影响力。

  打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基础。紧扣“六个一体化”要求,围绕“长三角特色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生态文旅发展标杆区、高端资源要素承接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定位,加快编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宜兴行动方案。坚持把锡宜一体化作为先导,启动宜马快速通道宜兴段建设,加速实施丁蜀通用机场、锡溧漕河“五改三”等工程,推进锡宜高速扩建、锡宜城际轨道S2线等项目前期;配合完善锡宜协同发展区规划,切实找准着力点、突破点。紧抓周杨公路前期工作,力争范蠡大道北延段一期尽快开工,实现360省道市域全线通车,完成宜长、常宜高速建设,构建更完善的对外大交通格局。

  塑造宜居城市品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融合,划定“三区三线”,实现“一张图”管理。继续优化城市绿地、水系、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深化东氿两岸、陶都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规划设计,更好引领城市发展。制订城市经营三年规划,扎实开展“清点清障攻坚行动”,做活城市经营大文章。积极推进东氿新城省级宜居城市示范项目,启动氿滨南路城市化改造,实施大溪河南侧景观等工程,完成蒋巷南路、溪山路等道路建设,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形态。推动城北片区面貌更新、功能完善,探索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扩大“春雷行动”成效,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延伸触角、提升标准,全面落实烟花爆竹禁放管理要求,组织犬类管理、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营造文明有序生活空间。确保高分通过三年总评、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接续实施违法用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力争整改率超70%。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深入推进新一轮城市公交、城乡公交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供更优服务。加快做好芜申运河改线前期审批、拆迁清障等工作,推动城市防洪体系建设议案决议落地实施。加速竺山圩退圩还湖、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建设。确保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宜兴段主体完工。落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决定,常态长效管护横山、油车、龙珠水库,开工建设桃花水库。推进4座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增强安全优质保供能力。新建燃气管网40公里,加快老旧小区燃气入户改造,保障生产生活需求。

  打造乡村振兴宜兴样板。深化“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完成20个村农房建设试点任务,创建一批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按照四季多彩思路,结合山区、圩区、渎区地理风貌,打造一路一品、一季一特田园风光带。改造150公里镇村道路和25座农村危旧桥梁,完成汤省线改扩建、戈潘线等项目,实施兴杨公路、百合大道路灯工程,全力打响“宜路陶醉”农村公路品牌。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政经分离”改革试点,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发挥属地主导作用,推动抱团发展、联合共建,增强村级“造血”机能。

  六、立足引领厚植生态优势

  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节奏、提升标准,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速建设名副其实的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

  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年度太湖治理重点任务,优化蓝藻打捞处置机制,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两个确保”。突出流域化治理,编制实施水环境治理专项规划,有序开展殷村港、社渎港等重点入湖河流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责任,加速“天网工程”建设,推动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加大“控源截污”工程推进力度,实现太湖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流周边、水源地保护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等区域污水管网空白;同步做好工程绩效跟踪评估,力促发挥最大效用。加速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动面上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提高污水处理能级。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水泥行业产能整合,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深入实施工业窑炉整治,积极开展工业涂装、印刷包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扎实推进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防治,统筹做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发挥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联防联控作用,有效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重点防控要求,力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平均浓度处于无锡领先水平。

  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研究推动循环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建筑垃圾、厨余垃圾集成处理,整体提升固废处置能力。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不断提高覆盖面和参与度。严控土壤环境风险,做好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盗采矿产资源、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等行为。

  全面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严格对照建设规划,加强统筹调度、加大推进力度,基本建成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整合建立环境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继续开展“江河碧空”系列执法行动,深化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和结果运用,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巩固提升“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完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机制,落实定期督办、整改销号制度,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七、民生为本提高幸福指数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实事、解决难事、消除烦心事,努力让每一个宜兴人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幸福。

  强化社会保障。落实稳就业保用工各项政策举措,加强就业创业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充分就业。实现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养育与无锡大市标准接轨,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常态开展“阳光扶贫”,健全低保缓退渐退机制,助推困难家庭稳定脱贫。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特困家庭深度救助政策效力。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标准化社会化建设,实现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推进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力争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率达70%。加大安置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攻坚力度。加快画溪公寓建设进度,如期交付新城嘉园三期。

  优化公共服务。严格落实教育资源布点规划,确保东氿小学及附属幼儿园、二实小南校区、特殊教育学校9月交付使用,进修幼儿园迁建工程年内完工,开工建设东氿中学,排定启动环科园、经开区、丁蜀镇重点学校项目。加快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设。对接引进市外优质教育机构,丰富教育资源供给。统筹推进课程课堂改革、名师名校长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学校食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居民医保住院结报率提高12个百分点、提升至70%,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优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的有机统一。发挥龙头医院带动作用,打造紧密型医共体,整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市医疗中心工程进度,建成新和桥医院。高水平运营市文化中心。争创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启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

  深化社会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落实常态长效机制。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动态掌控力。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建强“全要素”网格。推广社区协商民主,开展村民、居民小组“微自治”实践。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和源头治理,健全矛盾风险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推进市镇两级殡仪服务中心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围绕民生诉求、回应民生关切,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社会保障项目。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60元、1000元。募集善款3600万元。对符合深度救助条件的家庭给予最高限额20万元的救助。二是放心消费项目。改造提升5家农贸市场。坚持落实平价商店惠民举措。三是方便出行项目。优化公交班次线路和站点布局,新建70只城乡公交候车亭。四是环境提升项目。清淤整治农村河道112条。改造宜城、丁蜀老旧小区27个。五是公用事业项目。加速推进氿滨水厂扩建及深度处理工程。新增老旧小区天然气用户2500户。六是医疗事业项目。市医疗中心主体大楼土建施工进度超60%。完成宜城防保所迁建工程。开展易走失人员定位手环公益项目。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七是教育事业项目。建成特殊教育学校等4所学校。八是文体事业项目。送电影、送演出、送戏下乡3400场。在森林公园等公共区域铺设塑胶步道。九是公共服务项目。推进东氿公园等部位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十是安居工程项目。完成新城嘉园三期公租房建设。

  各位代表,今年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我们将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导向性,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编制一个体现上级要求、符合宜兴实际、反映群众意愿的“十四五”规划,激励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的生动实践。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全新挑战、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奋力开创政府自身建设新局面。

  我们一定深学笃行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自觉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建立健全推动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有效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着重解决好“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等问题。主动瞄准标杆、对标先进,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总结固化成功做法,守正创新、聚合融合,推动形成系统化、可持续的宜兴模式,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我们一定着力提高治理水平。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大力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治理力度,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加快构建科学化工作机制,有效解决职责不清晰、运转不顺畅等问题,加速政务信息化步伐,打造全市性数据开放平台,稳步提高治理效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我们一定狠抓专业能力提升。与时俱进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强对上级决策部署、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消化吸收,打牢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根底,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专业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使命感、责任感,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掌握实情、了解诉求,给予专业指导、专业服务,做到出谋划策方向准、解决问题措施实、助推发展成效好。

  我们一定严守廉洁从政底线。切实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具体办法,持续整治“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更好发挥审计“利剑”作用,强化对重要部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常态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各位代表!宜兴的发展伟业,需要我们砥砺奋进;时代的壮丽征程,激励我们勇毅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担当实干、开拓进取,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