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4046317/2019-06431 | 生成日期 | 2019-10-09 | 公开日期 | 2019-10-0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化肥,农药,方案 | 分类词 | 农业,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宜兴市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
为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膜残留污染,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开展农膜回收行动的必要性
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在局部地区造成“白色污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十分紧迫和重要。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残膜弃于田间地头,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野树梢,影响村容村貌。推进农膜回收,生产再生塑料制品,变废为宝,有利于资源节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耕地资源保护的需要。近年来,覆膜农田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残留地膜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作物出苗,阻碍根系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推进农膜回收,有利于防治农田土壤残膜污染,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
(三)农业提质增效的需要。地膜残留降低播种质量,阻止农作物根系生长,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棉花中混入残膜,导致商品性变差,效益下降。推进农膜回收,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西北为重点区域,以棉花、玉米、马铃薯为重点作物,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试点示范,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回收机制,推进农膜回收,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防控“白色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分区治理。根据不同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地膜使用特点,分区域、分作物推广地膜残留污染治理措施。
二是典型引领,重点推进。推进地膜回收环节补贴,构建捡拾回收加工体系,集中打造一批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发挥示范效应。
三是多措并举,严格防控。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标准规范,强化源头防控,推进机械捡拾,综合施策,严防严控农膜污染。
四是政府引导,多方发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地膜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者、回收利用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农膜污染防治工作。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地膜覆盖减量化
加快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估,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减少地膜用量。加强倒茬轮作制度探索,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减少地膜覆盖。示范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
(二)推进地膜产品标准化
推动地膜新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地膜厚度标准0.008mm提高到0.01mm,增加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严格地膜标准执行,严禁生产和使用不合格地膜产品。各地推动出台地膜地方标准,推进0.01mm以上加厚地膜应用。
(三)推进地膜捡拾机械化
加快地膜回收机具的推广应用,加大地膜回收机具补贴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将地膜回收作为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需环节,推动组建地膜回收作业专业组织,全面推进机械化回收。加强地膜回收机具研发和技术集成,推动形成区域地膜机械化捡拾综合解决方案。
(四)推进地膜回收专业化
研究制定地膜回收加工的税收、用电等支持政策,扶持从事地膜回收加工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推动形成回收加工体系。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地膜回收,推动地膜回收与地膜使用成本联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