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项目>项目基本信息
环保创新中心致力打造 国内唯一生态环境科技资源库

培植创新土壤助推成果转化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19-06-24 09:26:27    浏览次数:112797897
索引号 014046317/2019-03637 生成日期 2019-06-24 公开日期 2019-06-24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 重大项目建设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项目,企业,生物技术 分类词 经济管理,环保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日前,在环科园,位于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转移中心(简称新宜中心)内格外热闹,12位来自环境、健康与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院士、专家,通过在此开展科研路演活动,推动新南威尔士大学更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在国内落地转化。

  日前,在环科园,位于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转移中心(简称新宜中心)内格外热闹,12位来自环境、健康与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院士、专家,通过在此开展科研路演活动,推动新南威尔士大学更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在国内落地转化。

  新南威尔士大学是澳大利亚的一所国际化大学。作为该校在中国设立的首个技术转化平台,新宜中心于去年11月进驻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新南威尔士大学长期在环保创新中心驻扎的优势领域专家有10多位。依托环保创新中心创造的基础设施,短短数月来,我们在国际技术转化、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效应迅速显现,正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技术转化高地。”新宜中心相关人士说,如开展的焦化废水臭氧技术的研发及太阳能电容去离子技术,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

  新宜中心的快速成长,也是环保创新中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我省节能环保领域布局的唯一创新中心,自2016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环保创新中心紧紧围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际一流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要求与目标,聚焦节能环保产业,结合地方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当前,该中心资源整合、研发支撑、企业孵化等功能持续发挥,国际技术转移、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大赛优势凸显,全力构建了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体系。

  “目前来看,环保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的‘智囊团’,并致力打造国内唯一一个融专利资源库、装备标准化资源库、环境诊断等于一体的生态环境科技资源库。”环科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入驻环保创新中心的会员单位已有80多家,包括设计、生产制造、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主体。

  当前,原创技术已成为环保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核心,标准规范则是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引擎。环保创新中心通过培植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助力入驻机构创新服务新业态。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自入驻环保创新中心以来,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规范性及引领性不足、竞争乏力等问题,创建了面向健康水质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标准化体系,并创新“原创技术—平台开发—工程推广—标准/规范—企业孵化”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以及“标准引领—企业特色—综合服务”的产业促进新机制。目前,该研究院已主导编制23项标准,联合编制国家标准165项,为水处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持续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入驻单位,将环保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主抓手,积极抢占产业创新资源制空权,领航新环境服务新业态,推动塑造环保“服务—科技—装备”新业态链,为提升区域生态环保产业竞争力及国内外影响力贡献力量。

  随着环保创新中心人才、装备等资源的不断丰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也取得关键性进展。前不久,环保创新中心内的中信环境流域治理(江苏)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环境管家”模式,在新街街道林家南河做了一个区域环境治理示范样本。针对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以及内源污染等问题,该公司分别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推进治污工作。同时,项目还采用了水生态与立体生态岛结合、改良型沉淀塘与潜流湿地结合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提升林家南河的环境水平。据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蔡中君介绍,目前来看“,环境管家”模式极具市场竞争力,很快会在更多地区推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入驻环保创新中心的单位取得关键性进展的领域,已涉及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环境监测等。

  当前,随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创新资源加快集聚,环保创新中心内一个个创新项目平台载体,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发动机”,实现功能最优化和价值最大化,积极推动我市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