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4046317/2019-01996 | 生成日期 | 2019-04-23 | 公开日期 | 2019-04-23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会议,政府信息,公开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综合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昨天,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下发了《中共宜兴市委宜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9 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意见。 |
总体要求
做好2019 年农业农村工作,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确立“乡村振兴就是宜兴振兴”的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不动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村级经济发展和稳定性收入提升、农房建设改造、村级“三资”管理、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村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打造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美丽宜居的新宜兴。
工作要点
1.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 万亩,比重达到80%。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百企建百园”工程,围绕农业园区开展项目招商,确保农业园区面积比重达到52%。
探索农业发展新型业态。
做大做强稻米、蔬菜、水产、竹制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广杨巷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金兰村村级农场、新建镇集体农庄等模式,建设3 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点。
加强农业品牌和质量管理。
发挥地理证明商标品牌价值,加强区域公共品牌保护与应用,培育销售收入超五千万元农业产品品牌2 个、超亿元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 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65%以上。
2.开展“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引领。
立足产业强市、城乡发展需要,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着力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实现“两规合一”,2019 年,所有规划发展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
有序推进各类示范建设。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整体覆盖。2019年建成30个宜兴市级、7个无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20 年累计建成60 个宜兴市级、30个无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扎实推进3个省级、7个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顺利完成省级绿美乡村示范村、无锡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美丽宜居村庄等各类建设任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达标率100%。
高质高效推进农房建设改造。
以村庄发展规划为前提,各镇(街道)于4月底前完成农房改造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布局合理”的思路,对照“面向今后20-30年不落伍”的建设标准,高质量推进各板块农房建设试点任务,确保2020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为后续推广实施提供经验积累。
3.全面推进“一核心四平台”建设,打造乡村善治新亮点
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推进基层党建“双百工程”,广泛开展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整体提升,5A级“雁阵计划”党组织培育数量完成无锡下达任务。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扩大“第一书记”驻村覆盖面、丰富帮扶内涵,加快推动村党组织做好整改提升工作,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村级发展。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程,全市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100%。
构建乡村管理服务平台。
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村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高标准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援助乡村值班律师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全覆盖,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成率达100%,三年内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率达100%。推进“雪亮工程”二期和全市技防“村村通”建设,确保群众安全感达到92%以上。
涵养新时代乡风文明平台。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育一批乡风文明特色村,建成10 个乡风文明示范村。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学雷锋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确保全市文明村镇占比达到85%。
4.坚持稳妥审慎试点先行原则,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高质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巩固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成果,严格按照时序节点,有序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面上推广工作。确保到今年4 月底全面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到2020 年基本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推动“政经分离”改革。
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实行村民委员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三分离”。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
推进“三权分置”改革。
组织农村“三块地”改革调查研究,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长效管理工作,妥善化解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遗留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5.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巩固“三农”工作基层基础
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有力推进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确保全市“五强”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60%。
加强农村优秀人才队伍建设。
启动实施农民培育“百千万”工程,积极做好“海归”农民、高学历农民、“农二代”等青年农民培育,打造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比重提高3%以上。
提升农民收入保障水平。
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2019 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230 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50 元。推动深度救助政策降低门槛、提标扩面,市镇村三级全方位鼓励引导开展村级医疗互助制度,年内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安康关爱行动”投保率超过85%。
6.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化程度
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涉农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发挥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优化涉农部门机构职能,建立“市主导、镇主责、村主体”的工作格局。坚持以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为标准,选优配强涉农部门和基层板块干部队伍,把更多行家里手型干部选拔到合适岗位。
建立村级发展分类指导体系。
根据各村稳定性收入水平,分类建立差异发展、管理考核、激励扶持等指导体系,鼓励各村竞相发展、提档进位。切实强化镇(街道)的属地意识,全力确保各镇(街道)村级稳定性收入实现整体增长5%以上。
调整优化考核激励导向。
对照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阶段性目标,以及无锡市下达的重点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机关和板块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导向,提升涉农部分内容的考核权重,强化部分关键指标考核结果在评先评优、综合排位等方面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