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行政许可和其他管理服务信息>信用信息

守信示范营造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19-01-31 08:58:44    浏览次数:124
索引号 014046317/2019-03035 生成日期 2019-01-31 公开日期 2019-01-31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公安、安全、司法 主题(二) 司法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信用体系,信用,法制 分类词 金融,司法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信用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欠债跑路、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不仅损坏个人信用,更会诱发金融风险,影响区域信用环境,给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足迹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取证,去年年底,市公安局在查清某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事实基础上,对张某依法执行逮捕。

  2015 年,张某的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产生了大量银行贷款和货款负债。为逃避偿还责任,张某与妻子将名下的房产、车辆、现金等资产通过制作假协议、虚假过户、不如实申报等形式,转移隐匿至他人名下,涉及资产近千万元。其间,经诉讼程序,法院于2017 年6 月依法判决张某及其关联企业偿还银行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张某在有能力执行的情况下,拒不执行相关判决、裁定。市公安局充分应用企业恶意逃废风险预警防控平台进行分析碰撞、等级预警,启动专案打击处置程序,进行精准打击。通过认真细致的取证工作,查清了张某等人隐匿的资产和相关犯罪证据,并依法对张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举,有效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和法院生效文书的公信力、权威性,遏制了影响社会诚信行为的滋生蔓延,成功营造了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确保全市金融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信用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欠债跑路、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不仅损坏个人信用,更会诱发金融风险,影响区域信用环境,给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后果。近年来,我市在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营造产业强市浓厚氛围的同时,把坚决遏制逃废债务行为作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确定“谁倒查谁、谁逃打谁”的鲜明态度,全市各相关部门、各板块也积极探索盘活闲置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良方,持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遏制逃废债务之风,有效提振了守法企业和银行的发展信心。

  为传播诚信正能量,营造健康市场环境,我市以预防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为重点,深入各地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大力宣传我市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成效。同时,市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就打击恶意逃废债务专项行动,多次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对拒不履行法院裁决的“老赖”,通过报纸、城区核心商圈电子显示屏等进行集中公开曝光,依法限制“老赖”高消费、出境等,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构建起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动机制。此外,市工商联、青商会、企业家协会、各行业协会等也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开展选树诚信典型、争当诚信企业等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家自律,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为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我市于2015 年出台《宜兴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让信用信息从企业产生到部门获取、系统录入、对外披露,整个过程都关在制度的“笼子”中。同时,大力构筑“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相继出台《宜兴市企业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宜兴市守信示范企业评选细则》等一系列措施,引导企业向更加诚信的方向改善自身经营。各镇(园区、街道)也建立了风险企业每月排查、实时预警机制,建立起企业金融风险事前预警分析、事中协调控制、事后精准打击等全流程、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法院、公安、市场监管、住房、税务、国土等部门,建立起预防恶意逃废债务信息通报甄别制度,每天对企业大额资产变更、转让、过户、抵押以及企业高管出国、出境等行政审批环节进行集中通报和甄别,及时发现、依法处置每一起恶意逃废债务线索。截至目前,累计通报甄别信息近1.5 万条,依法阻断涉嫌恶意逃债行为近400 起。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我市不仅成功阻遏金融风险蔓延,而且提振了守法企业和银行的信心。“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逐渐形成,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去年,我市有179 家企业被评为首批市级守信示范企业。

  成绩

  去年,通过集中调配使用政府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放力度,宜兴农商行等银行持续增加信贷投放,实体经济贷款规模较年初增加60 亿元。

  落实“谁倒查谁、谁逃打谁”的导向,建立新出险企业协同处置机制,查处恶意逃废债务案件34 起、查获隐匿资产10.7 亿元。

  持续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评选首批179 家市级守信示范企业。

  坚持银行自主消化和精准打包相结合,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2.2%以下,连续4 年实现下降。

  展望

  迈入新一年,我市将全力防控企业金融风险,围绕诚信体系建设,一手抓正向激励,加强“一库一网一平台”信用信息征集,评选守信示范企业,落实行政许可、政府采购、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造浓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一手抓反向惩戒,坚持“谁倒查谁、谁逃打谁”的原则,用好新出险企业协同处置工作机制,保持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高压态势。围绕不良贷款压降,坚持政府端发力,稳妥开展联宜基金精准打包、强力清收,全力推动破产企业案结事了;鼓励银行端出手,引导金融机构自主打包、核销处置,确保年内不良贷款率压降2%以下。围绕企业风险处置,通过签订公约、搭建信息互动平台等措施,推动银行不随意压贷抽贷;对部分节点企业组建银团贷款、开展联合授信,确保重点企业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