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太湖三公里水产整治约1.24万亩
索引号 | 014046317/2019-03043 | 生成日期 | 2019-01-18 | 公开日期 | 2019-01-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水产,渔业,水域 | 分类词 | 农业,水利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去年,我市科学推进沿太湖三公里水产整治工作,整治完成602 户、面积约1.24 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
去年,我市科学推进沿太湖三公里水产整治工作,整治完成602 户、面积约1.24 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水产养殖影响着水环境质量,尤其是养殖尾水氮磷排放指标高,对水生态环境影响较大。2008 年,我市曾进行过一轮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为进一步降低水产养殖对太湖水环境的影响,促进沿太湖地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去年我市再度启动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此次整治范围、力度等都大幅度提高,整治区域为沿太湖三公里缓冲带,涉及芳桥、周铁、新庄、丁蜀4 个镇(街道)的623 户养殖户,面积达1.3 万亩。
按整治要求,渎边公路以东区域全面退出水产养殖,其中,太湖大堤内侧200 米区域,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湿地或湿地小区;渎边公路以东至太湖大堤内侧200 米区域,鼓励发展其他绿色生态经济作物,从源头上严控水产养殖污染。渎边公路以西区域,实行退治结合,在督促小散养殖户主动退出水产养殖,发展其他绿色产业的同时,对因多种原因暂不能退出养殖的,督促养殖户严格落实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确保所排养殖尾水达到太湖流域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
在整治推进过程中,市农林部门科学制定整治方案,提供农业结构调整技术指导等。沿太湖4 个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深入各养殖场,耐心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养殖户发展其他绿色产业。其中,整治面积最大的丁蜀镇,去年在积极引导养殖户种植莲藕、芡实等水八仙作物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市农林局林业站实施太湖防护林、湿地小区等规划建设,力争把沿太湖地区建成生态观光农业带。芳桥街道在全市率先实现与水产养殖户签订退渔协议的基础上,立即组织开展鱼塘复垦工作,提前完成整治任务。渎边公路以西区域在实行退治结合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因多种原因暂不能退出养殖,在水产站的指导下,科学实施生态养殖技术和池塘标准化改造,实现绿色经济养殖。截至去年年底,沿太湖三公里水产整治的623 户养殖户中,签约完成623 户,签约率100%,整治完成602 户,整治完成率91%,整治面积达1.24 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度1.21 万亩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