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 014046317/2019-04843 | 生成日期 | 2019-01-11 | 公开日期 | 2019-01-11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报告 |
关键词 | 总结,报告,发言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9日在宜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9日在宜兴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 立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宜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通过“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8亿元、可比价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3900元、27800元,增长8.2%、8.4%。15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1个增幅好于上年,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幅领跑无锡,整体实现增幅上行、排名上升。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工业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前十位。
一、产业强市成效显著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做优发展环境,经受住宏观形势变化考验,经济运行实现高开稳走。
项目建设强势推动。3只省级重大项目、14只无锡重点项目、142只市级重大项目高效推进。3只项目获得无锡市重大产业项目综合奖补资金1.79亿元,占无锡奖补总额的61%。中环应材晶硅切片项目实现满产,东方环晟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投产8条生产线;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一期厂房封顶,索力得差别化功能化纤维二期开始设备安装,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达到时序进度;模架科技产业园、中建材太阳能涂膜玻璃三期、箔鼎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等一批项目成功落地。制订出台重大产业项目专项扶持政策、市级重点项目规费优惠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成功引进总规模20亿元的江苏首家绿色股权投资基金。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总产值首破4000亿元大关。规上
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9.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2家。红牛饮料税收达6.6亿元,中超集团成为全市第二家税收超5亿元企业,灵谷化工等4家企业税收增量超亿元。远东控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三木集团、江润铜业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江南集团等4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帝科电子跻身无锡首批准独角兽企业行列。新增省示范智能车间3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4家。军民融合产业园获批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官林超导新材小镇入选省级第二批特色小镇。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专项政策,建筑业产值增长1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增长9%,服务业贡献全市四成以上就业和税收。陶都陶瓷城、华东石材市场分别获评省电子商务特色街区、转型升级示范市场。完成第二轮8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A级旅游景区“双创”工作,宜兴阳羡国家旅游度假区龙头带动作用更为彰显。西渚云湖茶禅小镇入选省第二批旅游风情小镇,张渚南门村等8个村入选无锡市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新增高标准农田7.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渔业)1.3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2万亩,宜兴市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建成投用。杨巷镇成为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0.8%,成功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宜兴红”“宜兴萝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工作高效推进,被评为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
金融生态明显改善。通过集中调配使用政府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放力度,宜兴农商行等银行持续增加信贷投放,实体经济贷款规模较年初增加60亿元。综合运用组建银团、联合授信、银企对接等方式,稳定存量贷款超70亿元。落实“谁倒查谁、谁逃打谁”导向,建立新出险企业协同处置机制,查处恶意逃废债务案件34起、查获隐匿资产10.7亿元。持续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评选首批179家市级守信示范企业。坚持银行自主消化和精准打包相结合,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2.2%以下,连续4年实现下降。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有效化解民间金融风险。积极争创省内首个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无锡唯一省金融生态达标县(市、区)。
服务保障务实有力。企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出台奖补总额6亿元的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运用价格调控机制,优化税收、电力接入等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减负近18亿元。认真落实重大项目挂钩服务要求,高效实施模拟审批、全程代办,项目落地全面提速。创新推出人力资源白皮书,构建招工、就业对接精准服务机制,更好保障产业发展。市企业家协会组建成立,搭建政企沟通交流、企业互动合作、企业家能力提升的服务平台。完成近万家企业工业用地评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清查工作。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二、改革开放力度加大
以改革开放40周年、撤县建市30周年为契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聚力创新,实实在在拉长发展短板、补强关键支撑、激发动力活力。
重点改革加快落地。市交通产业集团改革试点初具成效,国资国企尽职调查全面完成,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基本确定。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性债务管控更为系统、更加规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巩固“3550”改革成果,简政放权创新创业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五、无锡第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提速,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万户。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正常运行,官林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国家税务总局宜兴市税务局挂牌成立。国有林场改革、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改革、盐业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建立政府投资工程标后监管制度,实现招标市场与工程现场联动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工作。
对外开放亮点频现。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举办,更好展示发展成就、集聚乡贤资源、促进经贸合作。持续推进“深耕上海”、日韩招商等活动,完成到位注册外资4.79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到位注册外资占比分列无锡第一、第二位。有效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对外贸易保持平稳,进出口总额增长5.9%。积极组织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利通电子、鹏鹞环保、创新环保成功上市,企业上市走在无锡前列。实施兼并重组、战略合作项目35只,盘活空置土地1688亩、闲置厂房64万平方米。“一园两区”到位注册外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85%、62%。环科园成功举办世界物联网大会智慧环保分论坛。开发区在商务部考核中排名实现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活力涌现。落实“科技创新30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至3.09%。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9家,增量列无锡首位。发挥科技镇长团、在外乡贤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江南大学宜兴研究院签约落户,累计与27所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5家。扎实开展电线电缆行业质量提升年活动,环保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级验收。沪宁钢机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共昌轧辊、宝银特钢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5家企业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6项。出台“陶都英才”升级版政策21条,政策精准性、适用性得到系统增强。引进各类人才超9000人,入选省“双创人才”5人、“双创博士”19人。
三、城乡品质不断提升
在更大格局定位城市发展、以更高标准定义工作要求,不遗余力优品质、强功能、提能级,打造更高水平的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五。
城市建设开启新篇。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通过省政府审批,率先完成省级规划改革试点工作,确立了城市未来建设发展蓝图。宜马快速通道正式开工,丁蜀通用机场获批立项,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高速扩建等工程前期进展顺利,锡宜一体化进程加快。宁杭高速宜兴东互通主体完工,宜长、常宜高速全线开工,对外大通道不断拓展。陶都路、宜浦路拓宽工程主体通车,巷头路等主干道改造有序实施,紫竹路等背街小巷完成改造,城区路网体系更为优化。枫隐广场、枫隐路西侧景观竣工投用,城市绿地空间再添亮点。创成省绿色建筑示范城市。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牢固确立“乡村振兴就是宜兴振兴”理念,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设立脱困转化综合奖补资金、竞争性立项专项资金,全市2/3经济薄弱村实现脱困转化。8个农业园区达到无锡“百企建百园”工程考评标准,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扎实开展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农房建设试点工作,10个自然村列入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进度超40%,完成农村防洪基础设施投入近2亿元。
城乡一体加速推进。新西氿大桥实现贯通,环科大道南延段如期建成,徐宜线改造主体完工,360省道、善龙路、潘西线等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交通更为顺畅。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150公里镇村道路、25座农村桥梁改造实施到位。建成供水管道122公里、燃气管网56公里,保供能力稳步提升。西渚等4个镇级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特色村庄详规编制三年计划启动实施。
精细管理常态长效。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十大专项提升行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复查。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加大交通陋习、占道经营、私设广告等顽疾整治力度。深化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五项行动,张灵慕线沿线整治如期完成。着力加强厂区、卡口、车辆、码头等环节管控,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整治成效明显。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防控查处联动机制,保持对违法建设行为的严打态势。违法用地整改动真碰硬,“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用地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生态建设合力攻坚
立足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定位,以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为主抓手,构建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一些推而不动、动而不快的工作取得突破,全力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宜兴篇章”。
环境治理扎实开展。华润热电停运协议、水泥行业整合发展协议成功签订。两年削减煤炭消费总量33.7万吨、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55家,超额完成“减煤”“减化”任务。2579家“散乱污”企业关停、治理到位。限(适)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滆湖围网养殖整治、沿太湖3公里缓冲带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如期完成。大力实施“蓝天保卫战”,强化秋冬季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304项重点工程有效落实。完成585个工业地块信息采集。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责任审计、全国森林资源督查,相关交办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环保工程有序实施。高效完成78项年度重点治太工程,积极落实各项应急防控举措,连续11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31条重点河道整治全覆盖,33条黑臭河道展现新面貌,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占比近70%。以太湖一级保护区和漕桥河、殷村港等主要入湖河道两侧为重点,深入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完成主支管网建设超400公里。制订固危废处置方案,协联热电污泥处置项目、凌霞危废焚烧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正式启动。编制完成露采矿山详查及治理规划,白云山宕口修复性治理工程加速推进。
工作保障全面强化。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规划通过上级批复,明确4大类129项重点工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完成年度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刚性执行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环境经济政策调控能力明显增强。河长制组织架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重点河道“一河一策”有序实施,精准治理、联动治理模式日趋成熟。组织开展“绿刃2018”环保专项行动,强化行政司法联动,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336起、增长57%。跻身全省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市。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高效推进10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社会保障精准发力。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扶持自主创业4481人。完成社保扩面4.4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850元、1150元。坚持降门槛、提标准双向发力,183户家庭获得深度救助资金327.7万元。募集慈善资金4963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超6.5万人次,公益慈善指数居全国同级城市首位。“阳光扶贫”各项工作制度化开展。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扩面至3.1万人,社区标准化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1%。实施棚户区改造2791套。丰富扶贫协作模式,促进对口支援地区脱贫致富。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与江苏省教育学会协同共建高品质宜兴教育项目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布点规划修编完成,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特殊教育学校、开发区实验小学等项目有序推进。整合成立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再获2金2银。扎实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治文化类校外培训机构230家。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顺利召开,“健康宜兴2035”规划纲要及两年行动计划制订出台。市精神卫生中心、红十字会血站、120急救指挥中心正式启用,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基本完成桩基工程。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经费保障机制。获评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示范市。创建残疾人之家40个。市档案馆、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姜昆笑剧场启动建设。市文化中心到馆170万人次。宜兴国际马拉松、越野行走世界杯等高水平赛事成功举办。
社会治理创新突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智慧警务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违法犯罪警情稳中有降。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对接机制,丰富社区矫正“宜兴模式”,通过“七五”普法中期评估验收。宜城巷头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镇、村(社区)实践所、站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专委会职责,深入开展执法提升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处置。全面完成学校、养老机构“明厨亮灶”工程,食品安全快检网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创成苏南地区首个省计量惠民示范市。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战,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防范和处置拖欠职工工资工作走在无锡前列。
六、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工作,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制订并严格落实市政府党组议事规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积极推进城市防洪体系建设议案决议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超98%。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意见。制订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入开展工程投资等各类审计,整改问题资金5.76亿元。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各级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具体办法,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此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等工作得到新加强,广电、史志、外事、侨务、人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海关、烟草、海事、邮政、通信、气象、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展示新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干群携手努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宜单位干部职工,向驻宜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宜兴发展的广大乡贤、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区域看,经济规模体量偏小,城市能级不强,城乡之间、板块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从产业看,重大项目招引、企业创新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等还需持续加力,金融领域的一些风险仍未彻底化解,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从民生看,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从自身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和担当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我们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用实际行动落实决策部署。我们将继承发扬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在更高标准上谋划发展,在更广范围内汇聚资源,全力开辟宜兴发展新境界。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作为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恪尽职守、奋力攻坚,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抓改革、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基础,夺取“强富美高”新宜兴建设关键性胜利,奋力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工业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到位注册外资、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幅达到上级要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全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实体为本,持续推进产业强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服务企业的切入点放在提振信心上,切实增强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实力和底气。
做优企业发展环境。根据发展实际和企业需求,调优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提升激励的精准性、兑现的时效性,努力让企业从政策落实中增强获得感。紧扣“涉企收费只减不增”目标,细化实化有效措施,力争为企业减负25亿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细做实挂钩服务,实现工业企业走访全覆盖,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务实推进“政企企”对接活动,形成政企信息互通、合作互动的良好局面。支持工商联、企业家协会、青商会、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有力建强宜商队伍。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绘制宜兴发展实景图,精准指引经济发展。
扩大项目建设成效。强化全周期管理,落实定期协调、月度例会、季度观摩等制度,力促灵谷化工合成氨及尿素水溶液技改、索力得差别化功能化纤维三期等项目全面开工,确保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远东智慧能源产业园、双盾环境除霾装置等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加快将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成效。整合产业资源、空间资源、环境资源,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力争再引进一批超10亿元项目。高效运作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产业先导性基金,着力打造基金高地,更好撬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
强化金融关键支撑。加大政府性资源调配使用力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力争新增实体经济贷款不低于80亿元。丰富银企融资对接服务形式,推广“税银贷”等普惠金融产品,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科学用好精准打包、强力清收、资产重组、破产处置等举措,推动节点企业破圈解链、不良贷款持续压降,确保年末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下。继续加大恶意逃废债务行为打击力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金融协调服务,巩固金融生态持续向好态势。全力创成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构建竞相发展格局。支持环科园充分释放统筹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活力,强化并购重组、深度服务、创新引领等工作,全力推进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二期、鹏鹞环保装备智造园、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等项目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绿色产业集群。支持开发区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加快东方环晟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三期、中环扬杰半导体器件封装、文灿新能源汽车轻量件等项目进程,推动集成电路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绿色食品饮料、军民融合等产业多点发力,力争产出规模突破700亿元。引导陶瓷产业园区紧抓陶瓷产业提质、通航产业成势两大重点,走好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鼓励官林镇以强镇扩权改革为契机,加力推进超导新材小镇、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加快实现由规模引领向质效示范的跨越。激励其他板块因地制宜、挖掘优势,不遗余力抓项目、促发展。
二、突出质量效益,着力优化产业体系
立足产业发展区域性、阶段性特征,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坚持固强固优和补缺补短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和分步推进有机结合,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制造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和企业上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完成节能环保、电线电缆产业转型发展规划编制,推动电线电缆行业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引导企业向特种领域拓展,持续巩固行业地位、扩大市场份额;支持节能环保企业提升资质等级、突破关键技术、开展资本经营,走高端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之路,全面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培育集成电路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集聚上下游、关节链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贡献份额。狠抓技术升级、装备更新、绿色改造,持续推动机械装备、陶瓷耐材、精细化工等产业提档升级,力争实施投资超千万元技改项目200只以上。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进规模”,确保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加强事前培育、过程帮扶,鼓励创新型企业登录科创板,确保新增上市企业2家。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强化工业项目用地管理,进一步完善“亩产论英雄”的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多种形式处置利用闲置资产,确保盘活空置土地1000亩以上。
增强现代服务业支撑力。鼓励商贸企业探索新零售发展模式,引导重点商业街区特色化发展,整合提升专业市场和小商品市场,继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促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发挥卓易科技等企业示范效应,加快推进丰树物流园、富春网营物联等项目,培育壮大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康复等热点产业。加速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制造业融合,电商交易额保持20%以上增幅。
激发乡村振兴带动力。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渔业)1万亩。建强农技人员、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队伍,强化农业发展的人才技术支撑。大力实施“百企建百园”工程,高标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力争农业园区面积比重达50%。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增无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推广杨巷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更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坚持“输血”“造血”并举,探索实施属地板块主导、村级区域联动的股份制项目合作模式,全面完成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任务。
放大文化旅游业影响力。深化旅游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构建全市一盘棋格局。编制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宜南山区旅游规划,分类推动山区、圩区、渎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力争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全宜兴阳羡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水墨田园温泉度假酒店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速旅游产业化进程。研究制订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加强项目引育和服务,努力做强做优文化产业。积极引进和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开发更多运动休闲、健身养生项目和产品,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三、突出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扩大开放集聚发展要素,创新驱动增创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破解瓶颈制约能力,展现宜兴内涵发展新面貌。
纵深推进改革。按时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有效缩短磨合期,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业务相通、功能相近、优势互补”思路,整合重组国企集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强国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国企法人治理体系,全面激发国企活力。加快推动投融资平台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构建科学规范的投融资体制。严格执行政府性投资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机制,做好项目、资金双向平衡,更好做到科学决策、绩效优先。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落实“3550”改革要求,提升“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加速推进市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热线运行管理机制。稳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交易全部纳入产权交易市场。
全面扩大开放。加大项目招引市镇统筹联动力度,启动运行招商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招商信息集中收集、分类优选、精准推送机制,切实提升招商工作组织化程度。建强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招商队伍,研究实施项目招引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招商动能。探索推进“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招商模式,积极运用乡贤引商、以商引商等方式,着力增强招商实效。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高效运作上海商务代表处,推动“深耕上海”升温提效。用好绿地投资、增资扩股、跨境并购等方式,力争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落实促进贸易便利化系列举措,加大招商引贸力度,全力夯实外贸稳增长基础。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装备、技术、产能加快走出去。精心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务实开展创新。落实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40家。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0只。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力争“科技贷”发放贷款2.5亿元以上。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化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广泛集聚人才。深入实施新版“陶都英才”政策,推行重点企业人才工作专员制度,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实施“陶都乡贤”回归工程,引导乡贤回乡开展合作、投资创业、引才荐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市场化、柔性引才模式,力争引进产业发展领军人才10名、高层次人才500名。落实学费补助、见习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强化对大学生、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的针对性集聚。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更好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步伐,积极引进知名猎头公司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四、突出能级提升,积极融入区域发展
紧扣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靓丽明珠”定位,强化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整体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完善体系性规划。深化规划即法理念,发挥城市总体规划龙头引领作用,强化市域一张蓝图管控。遵循多规融合原则,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开展物流运输、生态绿地、慢行系统等专项规划修编完善工作;同步推进镇级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详规编制。配合完成锡宜协同发展区规划,开启区域同频发展新篇章。
加快大通道建设。聚焦锡宜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宜马快速通道、锡溧漕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丁蜀通用机场,积极做好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城际轨道S2线等工程前期工作,力争锡宜高速扩建工程年内开工。加快宜长、常宜高速建设,年内均完成50%以上工作量。全面建成360省道西张段及洑湖段、潘西线、芙林路、宜官路等工程,完成新长铁路道口“平改立”,持续优化市域交通网络。
展现高品质风貌。深化旧城改造提升计划,完善新城重点区域路网,继续实施景观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城市形态。抓住陶都路拓宽契机,推进关键区域开发建设、更新改造,深化宜城丁蜀同城发展。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继续保持交通秩序、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严管态势,有效遏制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现象,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步入常态化轨道。持续强化物管行业管理,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突出资源统筹、示范引领,全面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加速一体化进程。实施新一轮公交发展三年规划。开工建设桃花水库,启动太华等3座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建天然气中高压管网45公里,有力保障城乡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推进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协调衔接、技术完善、模式探索等各项工作。加快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进度,有序实施农村防洪工程。深化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高标准完成农房建设试点任务,推动村庄环境持续改善。加力落实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整治举措,巩固管理成效。加大宜南山区违法建设整治力度,使宝贵资源得到最有力的保护、最严格的管理。
五、突出全面提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重点、提升工作标准,既重即期又重长远,既重具体又重整体,推动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加快建设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
全力提升“治水”实效。高效推进重点治太工程,全面提升蓝藻规范化打捞、藻泥无害化处置能力,确保连续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启动“天网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时段、重点污染因子的动态监管和精准治理,强化流域上下游水质监管联防联控。严格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责任,加强重点河道、湖泊生态修复治理,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着力推动国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加力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力争年内实现太湖一级保护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启动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统筹推进全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整体提高污水处理能级。强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长效管理,推行农作物季节性轮作休耕,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全力夯实“治气”基础。借助专业化、市场化力量,提升大气治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着力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按时完成华润热电停运工作,加快水泥行业产能整合,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完成工业窑炉整治任务,继续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大工业废气、工地扬尘、秸秆焚烧污染治理力度,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空气质量一年更比一年好。
全力拓展“治固废”途径。按照全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方向,细化落实固危废处置实施方案,提升固危废处置能力。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三季度竣工投运,建成运行城北垃圾中转站、水泥窑协同处置等项目。深化循环产业园规划研究,探索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的集成处理。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打牢分类处置基础。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稳步推进土壤治理与修复,减少土壤污染存量。
全力消除环境隐患。加快生态保护引领区重点工程建设,整体提升生态治理、绿色发展水平。切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等各级各类交办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确保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摸清污染源分布和环境容量底数。稳步推进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关停转迁工作,2020年底基本完成省定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六、突出群众认可,有效改善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普惠共享与精准帮扶有机统一、提高标准与兜住底线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民生工作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等各类标准。常态开展“阳光扶贫”,加大特困家庭深度救助力度,发挥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积极作用。坚持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研究推动安置房建设遗留问题解决。继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
多领域繁荣社会事业。紧扣学科建设、名师名校长培养等重点,全面推进高品质宜兴教育建设。建立学校建设联审联批制度,加快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东氿中学等工程进度,不断提高办学层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城乡教育集团运作机制,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调优资源布局,加强资金、人才和制度保障,促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化医疗联合体、智慧医疗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新和桥医院等工程进度,努力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健全食品安全快检网络体系,全力把好健康入口关。筹办市第九届运动会,启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造浓全民健身氛围。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和服务群众。高水平举办第十届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开展尹瘦石、吴冠中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推动紫砂陶艺术品鉴证中心建设,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
多维度抓好社会治理。加快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实施“雪亮工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落实网格化社会治理要求,加快建设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成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发挥专委会作用、推进专业化建设,持续加强危化品、交通运输、特种设备等领域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持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各位代表,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我们将按照立足当前办实事、着眼长远建体系的思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社会保障项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230元。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完成就业培训1500人。募集善款3600万元。二是放心消费项目。改造提升8家农贸市场。完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网络体系建设。继续推行平价商店惠民举措。三是方便出行项目。完成宜浦路、巷头路改造工程。建设70只城乡公交候车亭,改造150公里镇村道路、25座农村桥梁。四是环境提升项目。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清淤农村河道179条。完成宜城、丁蜀24个老小区改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村、长效管理示范村创建。五是公用事业项目。实施氿滨水厂扩建及深度处理工程。新增老小区天然气用户3000户。六是医疗事业项目。分别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新和桥医院40%、50%的工作量。宜城防保所迁建工程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继续推行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七是教育事业项目。特殊教育学校和东氿小学新建、进修学校幼儿园迁建及二实小南校区扩建工程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八是文化事业项目。开展文化服务新行动演出超100场,组织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3000场。启用韩美林紫砂艺术馆。九是公共服务项目。完成高清电视媒体融合建设工程。实施体育中心田径场塑胶跑道和外围路面改造。十是安居工程项目。新城嘉园三期公租房建设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我们将坚持进度和质量两手齐抓,致力把实事项目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高效,切实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七、突出党建引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工作。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强化担当实干。锤炼为人民担当、为发展尽责的政治品格,增强闯劲、韧劲和拼劲,以奋进姿态、改革勇气,推动攻坚克难、创新突破。落实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为勇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弘扬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用好政务督查、跟踪问效等手段,定下的事情说干就干、善作善成,努力交出一份群众认可的成绩单。
践行依法行政。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主动将政府工作置于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之下,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落实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制度,更加注重人大、政协调研成果的运用。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广泛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守住廉洁底线。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岗双责”,扎实做好各级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往深里抓、实里做,刚性落实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管理制度,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加强审计监督,完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设计,更好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力度,持续提升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绩效性。强化纪律意识和廉洁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发展的历史使命,鼓舞着我们砥砺奋进;人民的信任期盼,鞭策着我们奋勇向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