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防寒抗冻管理技术要点
索引号 | 014046317/2019-00002 | 生成日期 | 2019-01-02 | 公开日期 | 2019-01-02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农林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农村,农民,水产,渔业 | 分类词 | 农业,林业 | ||
文件下载 | 下载 | ||||
内容概况 | 由于冬季气温低、鱼类活动少、摄食力减弱等特点,很多养殖户疏忽冬季鱼类养殖管理,导致越冬鱼类死亡率上升,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鱼种能否安全越冬和池塘条件、鱼类本身健康状况以及冬季池塘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总结了几条冬季养鱼的注意事项,以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能够安全越冬。 |
由于冬季气温低、鱼类活动少、摄食力减弱等特点,很多养殖户疏忽冬季鱼类养殖管理,导致越冬鱼类死亡率上升,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鱼种能否安全越冬和池塘条件、鱼类本身健康状况以及冬季池塘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总结了几条冬季养鱼的注意事项,以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能够安全越冬。
1.清理池塘。养殖池塘淤泥增多,池底恶化,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冬季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能显著提高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清除淤泥后最好暴晒10天左右,并用生石灰清塘,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
2.注意加水。冬季降雨量减少,水位相对较低,池塘应保持水深最低在1.5 米以上,水位过低时应加注水量。加水时应早注水,勤注水,一次注水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池塘水温变化过大,鱼的活动量加大而不利于越冬。
3.控制密度。越冬期间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同时也极易引起鱼病。密度过小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根据经验和实际确定合适的放养数量和鱼类搭配比例。
4. 防治疾病。冬季鱼类病害常被人忽视,但它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冬季可能出现的病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冻伤,当水温下降到1℃时,鱼类开始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降到零下3℃时,草鱼、鲢、鳙就会受冻而死,因此在严冬来临前,加深池水,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抓好饲养管理,提高鱼的体质,增强抗寒能力;
②口丝虫病,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和皮肤,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发病时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铵5:2的比例配制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合剂兑水3千克全池均匀泼洒,另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30分钟。
5. 加强管理。不可忽视管理工作,及时查看鱼类活动状况。冬季太阳光照少,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常造成养殖环境溶氧不足,同时要注意不要施用有机肥,减少消耗溶氧,防止鱼类冬季缺氧;越冬期间鱼类并没有完全停止摄食,在气温较高,温暖无风天气时,根据实际情况少量投饵;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宜兴市水产畜牧站
201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