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生产指导

宜兴市2018年麦油秋播技术意见

来源:推广中心    日期:2018-09-26 14:28:15    浏览次数:280
索引号 014046317/2018-03913 生成日期 2018-09-26 公开日期 2018-09-2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市农林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农村,农垦 分类词 计划,农业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全面打好秋播基础------宜兴市2018年麦油秋播技术意见 宜兴市农林局农技推广中心 一年一度的麦油秋播工作即将展开,秋播一季定全年,打好秋播基础,不仅关系到明年夏熟增产增收,更是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和提质增效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秋播生产…

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全面打好秋播基础

------宜兴市2018年麦油秋播技术意见

宜兴市农林局农技推广中心

 

一年一度的麦油秋播工作即将展开,秋播一季定全年,打好秋播基础,不仅关系到明年夏熟增产增收,更是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和提质增效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秋播生产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夯实秋播基础。

一、充分认识当前生产形势

综观今年秋播麦油生产形势,比较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此,国家继续推行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我市下发补贴资金4550.47万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户种粮热情;二是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为麦油生产保驾护航,且保险保费由各级政府承担,避免了农户支出负担的加重;三是继续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确保秸秆科学还田等关键农艺措施的落实;四是落实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五是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我市2017年实施省级轮作休耕项目(1万亩),通过耕翻晒垡结合有机肥增施,让土地休养生息的同时,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2、科学种植技术支撑到位。围绕粮油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我市各级农技部门立足麦油生产实际,扎实抓好了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先后推广了一批优质高产麦油新品种,加快了麦油品种更新步伐,为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品种基础;二是已经形成了适合我市生产实际的绿色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并具备了夺取高产超高产的成熟技术;三是在抗灾应变技术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麦油生产期间持续阴雨、极端低温天气等灾害性气候,集成推广应用以抗逆播种、防冻保苗、高效施肥和病虫综防为关键技术的抗灾应变技术体系,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3、秋播保障工作准备充分。今年秋播工作早动手,早安排,认真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一是早调研早规划。市农林部门积极深入基层开展秋播工作调研,通过入户入社调查研究、组织集中座谈交流等形式,科学分析研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尤其是针对不利天气及秸秆还田等制约秋播工作的突出问题,立足粮油绿色丰产高效生产目标,及早规划好今年秋播工作;二是后勤物资准备充足。由于今年夏收期间天气持续晴好,目前种子市场秋播小麦良种数量充足、质量较好,能够满足秋播小麦用种需求。同时,今年农资市场化肥等农资数量充足,有利于秋播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重视农机准备。据调查,为满足大面积秋播生产农机作业服务,各地及早组织开展农机检修,发动合作组织、种粮大户改进改良农机装备,提档升级,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服务好今年秋播工作。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麦油秋播生产上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种植效益低挫伤农户积极性。近两年来我市小麦由于受灾害性天气等因素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出现下降,小麦亩产量连续三年在330公斤以下,有少部分田块的小麦赤霉病呕吐毒素超标。此外,小麦价格持续在低位,投入成本逐年增长,导致大面积麦油种植“入不敷出”,对今年农户秋播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突出。据统计部门资料,2016-2018年的小麦平均单产分别为301.2公斤、293.6公斤(为近十年的最低单产)和327公斤。据市苗情哨点资料,近三年计人工亩纯效益分别为-81.1元、-27.1元和62.7元,2016年、2017年均为负值,虽然今年小麦种植效益有所增加,但是部分粮食规模经营户,由于土地流转租金和运输、烘干等支出较多,小麦种植仍旧亏损。据市苗情哨点资料,上年和今年夏收移栽油菜亩产值分别为722.2元和918.49元,计人工种植亩纯收益分别为32.0元、137.2元。油菜种植效益有所增长,但由于油菜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劳力投入多,农户种植意愿不高。

2、秋播季节茬口矛盾愈发突出。近年来受我市粮油栽培制度的改变、秸秆还田及灾害性天气频发等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秋播季节茬口矛盾愈发突出,直接导致迟播(栽)面积逐年增加,不利于高产稳产。一是水稻收获腾茬推迟影响。目前,直播稻仍是我市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因直播水稻成熟期要比移栽稻明显推迟,即使移栽也均为小苗秧移栽,成熟期也要推迟,加之部分农户仍有“养老稻”的习惯,水稻腾茬推迟,同时,近年来生育期长、米质优的水稻品种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加剧了季节矛盾;二是稻秸秆处理影响。因稻秸秆数量多,处理费时费工,加之当前农村青壮劳力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秋种季节;三是秋种阶段灾害性气候影响。我市秋播阶段遭遇灾害性天气几率大,如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秋收秋种阶段均遭遇了持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前茬水稻腾茬,以致麦(油)迟播(栽)面积占比较高,特别严重的年份还导致部分农户弃种(管),影响大面积稳产高产

3、秸秆还田技术难以到位。随着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秸秆直接还田是其主要利用方式,由于部分农户未能完全掌握技术,操作粗放,还田量大,制约了秋播质量的提高,对小麦生长负面影响突出。一是小麦播量难以控制,且出苗均匀度差,难以实现一播全苗、匀苗;二是壮苗程度差,吊根苗、黄瘦苗现象突出,遇极端低温天气影响极易发生冻害死苗现象;三是草害、病害发生重。秸秆还田导致田间杂草、病源菌基数逐年增加,导致杂草化除、病害防治难度增加,近年来草害、病害呈重发态势;四是对产量影响突出。我市连续多年的秸秆还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小麦产量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递减,特别是稻秸秆还田一半以上,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减产达到极显著。

4、抗灾夺丰收基础薄弱。麦油生长周期较长,在整个生长期内各种自然灾害较多,干旱、连阴雨湿害、低温冻害、病虫危害等时有发生。一是不利气象因素,影响麦油高产稳产。秋播期间容易遇到持续降雨天气,机械作业难以实施,导致烂耕烂种现象普遍,前中期苗情基础普遍较差。冬季的强冷空气和早春“倒春寒”侵袭,往往造成冻害。小麦抽穗后的持续降雨,易引发病害,特别是赤霉病、白粉病重发。小麦后期遇大风强降雨发生倒伏,遇干热风和高温逼熟引起早衰。这些都会对麦油正常生长和产量积累造成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二是草害压力较大。近几年来田间草相变化较大,且优势杂草对常用除草剂的抗药性增强,草害呈加重趋势。同时因为晚播,许多田块往往由于气温偏低来不及进行冬前化除,而春季化除往往由于杂草基数大、化除时机、化除技术掌握不好,除草的效果较差;三是渍害威胁。大面积麦油沟系配套标准不高,潜伏渍害隐患。

二、秋播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提高秋播质量为核心,强化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主动落实好抗灾应变技术措施,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2、目标任务: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8.5万亩左右,单产力争恢复到350公斤以上;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目标单产160公斤以上。全面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科学用药,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取得实效。

围绕今年麦油秋播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方面抓手,全面夯实秋播基础。

(一)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提高肥药利用率。以往麦油高产依赖高投入,与控肥减药、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差距,为此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不片面追求高产,而是要注重投入产出比,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为契机,开展技术瓶颈攻关和集成推广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由片到面,在稳定粮食综合产能的同时,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的提高。强化市、镇、村三级联动,高标准培育建设好示范片,组织开展好农业科技现场培训观摩,让周边农户看的见、摸得着、学的会,提高大面积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二)培育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以“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成效初步显现,但部分社会化服务组织因机械装备、人员配备仍显不足,农业专业化服务成效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需抓好以下几方面社会化服务环节,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益和成效。一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社会化服务,重点是通过配备秸秆打捆机、建立秸秆收储点、壮大经济人队伍,切实推进好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工作;二是抓好农机专业化服务。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套大功率开沟机、带秸秆切碎、匀铺装置的收割机等,提高农机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抓好植保社会化服务。通过建立植保服务组织,开展好统防统治,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四是抓好晒场、烘干设备、仓储等服务。随着粮食生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部分规模经营户受晒场、烘干设备、仓储等配套设施不足制约,不仅严重影响水稻及时收获腾茬和小麦适期播种,而且严重影响稻谷的品质和及时收获归仓。为此,各地须及早帮助规模经营户落实晒场,配备烘干设备,建好仓储设施,以解决他们秋收秋种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主推技术落实,做好农业技术服务。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弱势化、边缘化日趋严重,特别是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成员老龄化,加之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线断网破”,已出现了农技推广“真空”现象,导致少部分农户出现了种植技术倒退现象,应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和足够的重视。据近年来各地粮油种植情况反馈,尚有少部分农户出现了不施基肥、“白田”种植的技术倒退现象。为此,各地必须进一步强化技术宣传引导,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多角度的广泛宣传,切实做到粮油种植适用技术家喻户晓。

(四)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形势,有序推进轮作休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市作为太湖地区粮食生产大县,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愈来愈重。根据国家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各地规划秋播布局时,应在稳定小麦产能的同时,因地制宜有序开展轮作休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实现种地养地结合、生产生态双赢。对于少部分水稻收获腾茬偏迟,已明显错过小麦适宜播期的田块,为规避迟播麦效益低、甚至亏损的风险,倡导进行休耕。对于常年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低洼地区,特别是太湖一级保护区,引导农户冬季实施休耕培肥,实现耕地质量有提高、生态环境有改善。对于宜南山区因势利导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油菜易栽培、开花早、花期长的优势,倡导连片种植油菜,打造菜花景观,拓展油菜多元功能。

三、关键技术措施

围绕秋播麦油生产目标,各地必须强化技术指导,落实关键措施,为实现明年夏熟麦油绿色丰产高效打好基础。

1、立足良种当家,优化品种布局。优良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内因,根据我市小麦、油菜生产实际,结合近年来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今年秋播麦油品种利用上,做到淘汰抗性弱化、产量无优势的老品种,推广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优势较好的品种。今年秋播小麦主推宁麦13、苏麦188和苏麦8号;油菜主推双低油菜沪油039、德徽油9号。各地在今年秋播麦油品种应用上,应坚持主导品种当家,切实提高良种覆盖率,在新品种应用上,切忌求新求异,特别应杜绝乱引乱调未经我市试验、示范的品种,以规避种植风险。

2、强化适期播种,尽力压减晚播麦。麦油适期播(栽)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由于迟播小麦难以培育壮苗、抗逆能力弱,导致产量不高、不稳。为此,今年秋播必须高度重视麦油的适期播(栽),立足抢收抢种,确保麦油适期播(栽),尽力压减迟播面积。我市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大面积小麦应力争在最佳播期内播种,确保在11月上旬结束秋种任务。移栽油菜高产栽培最佳移栽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按照适宜秧龄30~35天倒推,稻茬移栽油菜育苗播种期以9月底为宜;直播油菜尽可能抢时间早播,一般于10月上旬起就可播种,最晚不迟于10月25日。因我市水稻均为单季晚稻,直播油菜茬口明显偏迟,不提倡稻茬油菜直播种植方式。从历年来看,秋收秋种进度缓慢的大多为规模种植户。为此,各地在秋收秋种期间,应切实做好对规模种植户的技术服务工作,督促规模种植户加快秋收秋种进度,争秋种季节主动,减少迟播麦面积。

3、坚持合理播量,优化起点苗数。近年来有部分农户出于秸秆还田出苗不确定因素多的考虑,小麦播量有增加的趋势,甚至早播的板茬麦也盲目增加播量,导致部分田块基本苗偏多,群体偏大、群个体矛盾突出,抗逆基础弱的问题,严重偏离了高产栽培“少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路线。因此,今年秋播大面积小麦生产应立足在提高秋播质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播期和播种方式,合理确定播种量。在10月底前适期早播的板茬麦田块宜采用精量播种,亩播种量控制在7.5公斤以内,基本苗12.0万左右;11月上旬播种的田块采用半精量播种,亩播种量9公斤左右,基本苗以13~15万为宜。对于错过适播期的板茬麦,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同时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应比同期播种的板茬麦适当增加15%左右播种量。

移栽油菜应做到留足秧田,稀播育壮苗。按秧大田比1∶8的要求,留足秧田,秧田亩播量0.8公斤,不宜超量播种。移栽油菜夺高产的合理密度为亩栽足8000株左右,株行距配置为行距35cm左右,株距20~25cm。大面积生产为减轻劳动强度,移栽油菜应全面推广应用“一穴双株”栽种新技术,株行距配置为行距45cm左右,株距30~35cm,亩栽4500穴左右,亩栽足8000株以上。直播油菜:亩播量控制在0.2~0.25公斤。墒情好的早播田块易出苗,一般亩播量0.2公斤;出苗条件差的田块亩播量最多也不宜超过0.3公斤。出苗后在2叶1心时开始间苗、匀苗,在5叶期定苗,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密留稀的原则,亩留苗2.0万株左右,匀条播油菜亩留苗2~2.5万。

4、注重农机农艺结合,提高秸秆还田技术水平。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关键在于农机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措施配套。今年秋播小麦生产上若季节矛盾不突出,且有劳力及秸秆打捆机械的农户和地区,提倡秸秆收集离田后再进行板茬播种小麦,然后机开沟覆土盖籽;如果秸秆无法人工收集和机械打捆,需进行还田的田块,必须做到农机农艺配套,提高秸秆还田技术水平,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一是控制秸秆还田量,并做到全田匀铺。根据我市开展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明确了秸秆量以不超过全田秸秆量的一半为宜,以1/3秸秆量最为适宜,对产量影响较小。对于秸秆还田的田块,在水稻收获时应采用带秸秆切碎、匀铺装置的收割机进行收获水稻,在机械匀铺不到位应辅以人工匀铺,做到全田秸秆摊铺均匀;二是把控秸秆还田方式。目前我市大面积生产上秸秆还田方式主要为套播麦秸秆覆盖还田和部分规模种植户采用稻秸秆切碎匀铺后进行播种,然后采用旋耕开沟一体机作业两种方式。今年秋播具备机械的农户,在播种季节宽余、土壤墒情适宜、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稻收获秸秆切碎匀铺后,进行施肥、播种,有利于控制播量,均匀播种,然后利用旋耕—开沟一体机进行浅旋耕灭茬、开沟,可起到种、肥、草、泥混合,并消灭露籽的效果。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在水稻收获前套播小麦,然后收获水稻秸秆切碎覆盖还田。要求在水稻收获前3天内稻田套播小麦,套种时套施基肥。在秸秆全田匀铺的基础上,及早进行机开沟覆土压草盖籽,防止秸秆镂空透风跑墒影响小麦出苗。对于秸秆还田的田块,在越冬前后在墒情适宜时,应重视适度镇压工作,切实预防冻害发生。

5、科学肥料运筹,推广配方施肥。今年秋播麦油施肥原则:立足绿色丰产,提倡增施有机肥,坚持配方施肥,推行节氮减排,做到适氮增磷钾,实现化肥施用零增长。大面积小麦全生育期每亩纯氮总用量为16公斤左右,N∶P2O5∶K2O为1∶0.6∶0.6,其中氮肥运筹为基苗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为5∶1-1.5∶3.5-4.0,磷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施用。基肥一般亩施小麦专用配方肥(N P K 15∶14∶16 )或高复(N P K 16∶16∶16)25-30公斤;见绿就施提苗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提苗肥尿素亩用量应增至12.5公斤左右;越冬前后因苗追施平衡肥,严控返青肥施用,为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攻大穗提供空间。油菜全生育期每亩纯氮总用量控制在18公斤左右,要求施足基肥、补施苗肥、重施蕾苔肥,且基苗肥∶腊肥∶蕾苔肥比例为5∶1∶4。具体肥料运筹:基肥一般亩施高复(N P K 16∶16∶16)30公斤和硼肥0.5公斤;移栽油菜活棵后及时追施苗肥,亩施尿素10公斤。直播油菜一般在三叶期亩施尿素7.5~10公斤;越冬期结合中耕松土增施农家肥;蕾苔肥提倡早施、重施、两次施用。

6、主动抗灾应变,确保高产稳产。树立全程抗灾减灾意识,从秋播开始打好抗灾基础。一是高标准配套田内外沟系,防止明涝暗渍。渍害历来是我市麦油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限制因子,各地在秋播工作中应把高标准配套田内外三沟作为工作重点,树立“秋播未动,沟系先行”的思想,秋播开始前应集体组织力量及时整修清理田外沟系。坚持机开沟播种,以机开沟促进秋种质量的提高,机开沟时仑宽应控制在2米左右,仑沟深20厘米以上,增加沟系取土量进行仑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播后在机开沟的基础上,发动农户开通、理爽田内沟系,彻底解决机开沟“两头翘”的问题。特别要重视田头出水沟开挖标准,要求沟宽达到25cm,沟深达到30~40cm,做到田内外沟相通、沟沟相连,达到排水通畅、雨止田干。在越冬期结合培土,应进一步加深、理通沟系,在冬、春季遇降雨或土壤冻融淤塞沟系,应突击进行疏通沟系,切实做好降湿防渍工作。二是主动抓好种子处理和杂草化除。播前做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止种传病害。推广麦油播(栽)前板茬化除灭草技术,降低杂草基数,减轻苗后化除压力。重视冬前杂草化除和早春杂草补药化除工作,特别是秸秆还田田块,麦苗抗逆性弱,应避免寒流来临前用药,抢抓“冷尾暖头”开展好化除工作,防止“药冻害”产生。三是做好麦油防冻保苗工作,切实做好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冻害的预防。做好冬季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结合清沟理墒,做好培土镇压工作,一旦发生冻害,及时追施恢复肥,促进恢复生长。

 

2018年9月

 

宜兴市2018年麦油秋播技术意见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