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 014046317/2018-03122 | 生成日期 | 2018-08-06 | 公开日期 | 2018-08-06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主题(二) | 统计 | 体裁 | 其它 |
关键词 | 统计,管理 | 分类词 | 计划,经济管理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2017年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宜兴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宜兴调查队
2018年3月12日
2017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开展“两聚一高”新实践,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健康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到1558.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38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42万元,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84万美元。首次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十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07.8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701.28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2:51.8:45.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4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60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1人。扶持自主创业1974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9%。
消费品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1.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8,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0。
表1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
单位:%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3 |
其中:食品烟酒 |
99.7 |
衣着 |
103.1 |
居住 |
100.8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2.2 |
交通和通信 |
102.0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2.5 |
医疗保健 |
102.7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3.4 |
二、农业
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4.32万亩,比上年减少6.44万亩,下降4.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37万亩,比上年减少5.94万亩,下降6.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89万亩,比上年增加0.12万亩,增长0.4%。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5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下降2.8%;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0.07万亩,比上年减少0.61万亩,下降5.8%。
粮食生产夏粮下降秋粮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35.81万吨,比上年下降3.3%。其中夏粮总产量10.92万吨,比上年下降18.9%;秋粮总产量24.89万吨,比上年增长5.5%。油料总产量5261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油菜籽4503吨,比上年增长3.5%;茶叶总产量6029吨,比上年下降1.5%;水果总产量2.38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干果产量2798吨,比上年增长15.7%。
林业牧业总体下降,渔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造林面积0.25万亩,比上年减少0.05万亩,下降16.7%;2017年因畜禽污染治理要求,全年关停畜禽养殖场725户。全年猪肉产量1.5万吨,比上年下降11.8%;禽肉产量0.65万吨,比上年下降12.5%;猪年末存栏数8.87万头,比上年下降20.7%;肉猪出栏数19.93万头,比上年下降11.8%。全年水产品产量9.17万吨,比上年增长12.0%。
表2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减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减(%) |
粮食 |
358076 |
-3.3 |
油料 |
5261 |
4.1 |
#油菜籽 |
4503 |
3.5 |
茶叶 |
6029 |
-1.5 |
水果 |
23783 |
11.3 |
干果 |
2798 |
15.7 |
猪肉 |
14950 |
-11.8 |
禽肉 |
6485 |
-12.5 |
水产品 |
91686 |
12.0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0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8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利润总额13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增加值460.87亿元,可比价增长6.0%。全市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2417.18亿元,增长15.8%,占规上工业比重81.2%。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3家,比上年增加32家,其中,超10亿元的43家,超100亿的3家。
表3 2017年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完成情况表
产值累计 (亿元) |
占比 (%) |
比上年 增减 (±%) |
|
规模以上工业合计 |
2981.60 |
100.0 |
16.0 |
六大重点行业合计 |
2417.18 |
81.2 |
15.8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线电缆) |
980.07 |
33.1 |
15.1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铜加工) |
643.07 |
19.8 |
26.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工) |
434.81 |
15.7 |
8.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陶瓷、水泥) |
135.04 |
4.5 |
17.6 |
专用设备制造业(环保、机械) |
120.25 |
4.4 |
6.4 |
金属制品业(钢构、消防) |
103.93 |
3.7 |
9.1 |
综合能耗平开低走。全年规模工业实现综合能耗495.8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1%。万元产值能耗0.16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3.7%。六大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 业、纺织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耗446.2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能耗的90.0%。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全年共荣获国家“鲁班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江苏省“扬子杯奖”12项,无锡市“市政优质工程”9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3.9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15亿元,下降94.8%;第二产业投资323.82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投资239.94亿元,增长12.4%。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0.87亿元,比上年下降20.1%,房屋施工面积为508.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400.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2%;房屋竣工面积159.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1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5.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1.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额1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住宅销售额1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8.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势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8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71.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3.1%;粮油、食品类增长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9%,日用品类增长17.0%,饮料类增长3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4%。
图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开放型经济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设外资项目27个,增资转股项目13个。全年到位注册外资完成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6%。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4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总额完成33.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进口总额完成7.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一般贸易为主导的外贸进出口34.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占全部进出口总额比重85.8%。其中出口总额2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加工贸易进出口5.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4%,占全部进出口总额14.1%。其中出口4.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5%。
服务外包平稳发展。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2家,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总额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执行金额1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离岸外包合同金额9.1亿美元、执行金额8.8亿美元,分别增长5.4%和28.8%。
境外投资出现下降。全年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0个,比上年减少5个。中方投资额累计37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9%。境外投资项目涉及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新能源研发、LCD电子材料的制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印制电路板销售等。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基本平稳。宁杭高速宜兴东互通主体建成,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破土动工,对外交通格局持续优化。陶都路、宜浦路、宜北路改造有序推进,顶上桥、城西路网综合改造如期完工。环科大道南延段、善龙路、洑湖路基本贯通,360省道西张段、潘西线等工程全面开工,新西氿大桥顺利合龙,和闸线、周万线等8条县道改造竣工;150公里农村道路、25座农桥提档升级。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85公里,比上年增加9公里,增长0.4%。内河航道里程614公里,与上年持平。货运量稳定增长,客运量增速小幅回落。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933万吨,增长3.2%;货运周转量31.81亿吨公里,增长3.3%。完成客运量7040万人次,下降0.7%;客运周转量92686万人公里,增长39.8%。
邮政通讯增势平稳。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电信业务收入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互联网用户45.6万户,比上年增长10.7%。全市固定普通话机用户29.75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下降10.8%。移动电话155.4万部,比上年增加3.6万部,增长2.4%。公用电话0.74万只,下降38.8%。
旅游市场较快发展。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创”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素博会、目连节、梁祝爱情文化节等各级各类节庆活动,持续打响宜兴旅游品牌。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358.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过夜旅游者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总收入达24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国际旅游收入0.31亿元,比上年下降34.0%。年末全市星级宾馆达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3家,二星级宾馆1家。全市拥有旅行社37家,旅行社营业收入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加上各类其他收入,2017年,我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69.04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5.3%,2017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为169.04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体保持平衡。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982.37亿元,比年初增长3.0%;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526.42亿元,比年初增长8.9%。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1003.82亿元,比年初增长3.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06.38亿元,比年初下降3.6%;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8.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255.00亿元,比年初增长7.7%。
保险行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财产险收入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人寿险收入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19.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7.65亿元,比上年下降4.4%;人寿保险赔款支出及给付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人才进一步增加。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466人,比上年增加4928人,增长4.3%。其中:高级职称7136人、中级职称28606人、初级职称83724人,分别增长4.1%、6.1%和3.7%。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3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72项、宜兴市级37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总量6037件,下降17.9%,累计专利申请总量53309件,增长12.8%;当年专利授权总量3576件,增长8.2%,累计专利授权总量32003件,增长12.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05%。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10人。年内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291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数253项;组织实施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158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普通高中8所,招生4447人,在校学生13156人;普通初中34所,招生9895人,在校学生28058人;小学56所,招生10696人,在校学生60800人;幼儿园92所,入园幼儿10965人,在园幼儿30529人。中等技术学校4所,招生2552人,在校学生789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1人,在校学生222人。全市4588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3301人,本科录取率71.9%。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民族宗教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送电影下乡3008场,送戏下乡105场,文化馆小剧场奉献不同剧种演出300多场。年末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馆)19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07.52万册;电影放映单位15个,放映场次12万次,票房收入9500万元。市文化中心全年到馆174万人次。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揭牌成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体系持续向镇村延伸。高水平举办第九届国际陶文化节,加强与境内外主要陶瓷产区的互动交流,中国陶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95个,编制床位数5296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0031人,其中执业医师3332人,执业助理医师434人,注册护士4064人。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完成开工前期准备,精神卫生中心、急救中心、红十字会血站全面建成、即将启用,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体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市有体育场5个、体育馆16个、游泳池50个。全年举办群众活动和赛事44次,其中市级及以上16次,县(市)级28次,参加竞赛活动人数达1.45万人次。在各种赛事中共获得国内外奖牌28枚,其中金牌28枚。国际越野行走公开赛、国际风筝邀请赛等高规格赛事取得圆满成功。被评为2017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体育彩票销售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宗教团体和场所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65处,共有教职人员157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基本稳定。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08.33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镇人口62.13万人。年末总户数37.54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9人。全年出生人口10347人,出生率为9.55‰;死亡人口9091人,死亡率为8.39‰。人口自然增长率1.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5.21%。
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26元,比上年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26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5654元,比上年增长8.2%。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568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99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61元,增长8.3%。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6平方米。
社会保障统筹实施。年末全市34.7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6%;27.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1.1%;48.75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1.0%;55.6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0.2%。
福利事业扎实推进。拥有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8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605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69亿元。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5334.24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740.25万元,定向捐款1829.37万元,企业认捐到帐1792万元。市慈善会救助困难群众、学生5.94万人次,救助支出3921.83万元。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有力推进。实施燃煤工业窑炉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去产能要求,实施重点治太工程59项,完成太湖湖体80万方应急清淤,推进19条重点河道综合整治,7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科学编制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方案及规划。探索重点河道精准治理模式,制订市镇重点河道“一河一策”,实现全市各类水域“河长制”管理全覆盖。严格执行环境执法双随机抽查制度。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高危工艺、粉尘涉爆、租赁厂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平安宜兴建设扎实开展。“社区+”平台助推公共服务深入基层,社区协商自治试点有序推开。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全年参与人数超1.7万人次。“三网三机制”建设成效明显,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平安宜兴建设扎实开展。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货运量数据中含铁路货运量。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社会保障数据、各类技术人员数据来自人社局;建筑业创优获奖数据来自建设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局;公路、水路交通数据来自交通局;邮政、电信业务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各通信公司;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保险数据来自金融 协会;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文化数据来自文广新局;卫生数据来自卫计委;体育数据来自体育局;宗教数据来自民宗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民政局;环保数据来自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监局;平安宜兴数据来自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