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领域服务 >  > 社会公益
社会公益
返回>>

文化养老引领山村文明新风尚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17-06-27 09:11:02  浏览次数:142

欢快的乐曲、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声……6月22日傍晚,在湖㳇镇洑西村,来自该镇老年服务中心的草根演艺团,向村民们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赢得了村民们热烈的掌声。“粉丝”们的热情,让演艺团的成员们倍感自豪,副团长杨晓娟得意地说着自创的顺口溜:“谁说珠黄失光彩,谁说人老不值钱;湖㳇精神幸福园,老人各个有作为。”

近年来,湖㳇镇老年服务中心在开展为老服务活动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老人的养老需求已不再满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针对老人们的需求,去年该中心提出了文化养老的概念,其本质是让老年人更有尊严、更体面、更有价值地生活。71岁的退休教师杨晓娟,退休后就一直琢磨每天要做什么。去年,镇老年服务中心文化养老班开办的第一天,她就来到这里报名。她原来是个“电脑盲”,在中心参加培训后,现在已经能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还从网上下载经络操、佳木斯操等视频,再转教给中心的老人。每天早上9点半至10点的做操时间,只要音乐一响起,老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从各个活动室来到操场,跟着杨老师健身、活动筋骨。杨老师觉得,文化养老不仅让她有了乐趣、有了朋友,还起到了养生、养心的作用,感到满足和幸福。

老年服务中心的老人不但老有所学,一批老人还通过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再次彰显了自身的价值。湖㳇镇积石坞自然村现为勇姓后人主要聚居地。相传清朝皇帝微服上磬山寺寻父,路过积石坞,被眼前一片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景象深深吸引,当即挥毫写下“仿佛桃源”四个大字。为展现这段历史,勇氏族人在节庆日都会用毛竹和白纸蓝纸扎制成“青狮白象”来演绎。这一传统文化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近年来,在中心的倡议下,何玉祥、陆嘉祥、陆尚林等老人凭自己的记忆,并走访民间艺人,收集资料、不断试验,成功扎制出了“青狮白象”。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勇氏后人的认可,成为当地传统文化表演活动中广大群众争相观赏的艺术精品,去年还被列入宜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批老人热心文化养老事业,引领着山村和谐文明新风尚。85岁的退休干部崔茂松自费订阅了二三十种报纸杂志。自从文化养老工程启动以来,他每天晚上都把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时政信息摘记下来,第二天早上在中心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心得,他说:“要让大家一起跟得上形势!”81岁的退休老师何玉祥与十多个兴趣相投的老伙伴自发成立摄影小组,除了拍好中心的生活点滴外,把更多的镜头锁定湖㳇镇的文明瞬间,并参与市、镇的主题宣传活动,展示湖㳇干群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镇文化站原站长夏柏川,在中心的邀请下,组织老年人成立了戏曲票友社、腰鼓队、红歌队等文艺团体。他们紧扣和谐文明主题,自编、自导排练了一台台节目,到湖㳇各村、社区和茶场巡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