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村统筹”原则,在全街范围内推行“法律服务进社区”,做到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坚持“固定坐诊”、“按需坐诊”相结合,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相结合,就社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真正打通法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放大合力共治效应。整合综治、信访、矛调、物管、司法、民政等各方力量,结合“大走访”活动要求,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围绕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涉法涉诉、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理创新、物业管理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民权、保障民生。三是强化法治文化建设。以深化“法治宜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把与居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经济纠纷、民生保障、小区改造、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针对社会不同领域和社区工作者、青少年、农民工、新市民等重点普法对象,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群众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