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046317/2017-01798 | 生成日期 | 2017-04-26 | 公开日期 | 2017-04-26 |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市环科园(新街街道)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科技、教育 | 主题(二) | 科技 | 体裁 | 其它 | |
关键词 | 政府信息,公开,技术 | 分类词 | 综合,科技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编的行业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CJJ/T213-2016已于2016年正式颁布实施。为了相关单位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 |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主编的行业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CJJ/T213-2016已于2016年正式颁布实施。为了相关单位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以及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7年4月21日在上海组织召开该标准宣贯会,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利国、工程开发部部长刘凯应邀参加了标准宣贯会并进行了解读和答疑。
宣贯会上,刘部长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的起草过程、思路及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涵盖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结束后探测、运行期和封场后污染范围探测、记录、分析与报告书编写等内容。其中对探测方法、探测步骤作了细化说明,探测方法包括水枪法、电火花法、双电极法等,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法适用条件及操作方法;探测步骤可分为9条,并逐条进行了解释说明。
中宜生态土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探测技术的研发,针对已有垃圾填埋场底部渗漏探测系统布线方式单一、有效探测面积小、复杂填埋环境下探测结果多解性强,难以实现渗漏污染范围有效识别和定位的工程难题,研发了渗沥液污染物渗漏探测的温纳-偶极联合探测技术。该技术可依据垃圾填埋场探测区域的地形特征优化布线方式和装置参数,在同等布线长度下有效探测范围为传统方法的2.5倍,漏点识别准确度从低于50%提高到100%,探测漏洞最小值可达到0.25mm,大幅度提高探测精度,节约了探测成本。现已成功应用于武汉长山口、广东湛江和吉尔吉斯(国际上首个双膜防渗渗漏污染探测工程)等国内外近百个垃圾填埋场(承担国内约60%的填埋场渗漏探测任务)渗漏污染探测工程,保障了垃圾填埋场长期安全运营。(图文:中宜生态土研究院 谭晓引)